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86年3月25日,东北财经大学部分研究生、青年教师举行宏观经济管理问题座谈会。会上,由本校部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组成的宏观经济调节问题研究小组的代表,作了题为“宏观经济调节的政策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转移”的发言。发言着重讲了四个问题: 一、宏观经济调节中全面紧缩政策应适时转为结构性松动。1985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工  相似文献   

2.
<正> 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据此,治理通胀的唯一政策选择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以达到控制货币数量和稳定物价的目标。与之相对,非货币因素的通胀,最基本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同货币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物价上涨在前,货币数量增加在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放开后,提高利率、紧缩信贷、控制货币发行一直是治理通胀的基本政策手段,但是1993年,利率大幅度提高了,货币也紧缩了,物价却依然不断上升。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只能是过去几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已经改变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微观基础,产生了非货币通胀压力,使简单的货币紧缩对之无能为力。进入1994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趋势及主要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徐连仲1995年是中国实行财政、信贷紧缩政策的第三年,国民经济在紧缩政策的环境下平稳运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2%,零售物价上涨14.8%,国民经济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基本上...  相似文献   

4.
双盈余指经常项目盈余和资本项目盈余,这是我国外部经济目前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创造性地把我国外部经济的现实问题同开放宏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了我国双盈余产生的原因,发现了双盈余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若干冲击,经济政策上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充分考察原因、后果、冲击的基础上,我们独立地提出了解决我国经济外部不均衡的政策组合——短期的央行冲销干预政策,中期均衡汇率调整政策和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鼓励资本输出政策和当期消费政策。  相似文献   

5.
对1986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学术界争论较多,我们对此谈些看法。一、1986年的形势比1985年好我们认为,1986年初步缓解了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等问题,是国民经济转向正常和稳定发展的一年,各方面的经济形势都好于1985年。第一,工业增长速度趋向正常,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向进一步协调的方向前进。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1157亿元,比1985年增长11.1%,开始摆脱了1985年增长18%的“过热”速度。其中,轻工业增长12.7%,重工业增长9.6%,轻重工业比例为47.72∶52.28,发展比较协调。在轻工业中,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增长快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增长,与当  相似文献   

6.
张烨 《发展研究》1998,(12):45-47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的是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等问题,但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情况已发生了变化。1998年以来的经济指标表明我国宏观紧缩政策已经到位,再加上受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影响,出现了总需求不足,增长乏力的现象。为确保1998年8%的经济增长率,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刺激需求,以此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需求疲软的市场环境下,海盐县2012年苦修“内力”,全年狠抓政策,推进工业经济内生增长的质量和能力,工业经济实现了逆势增长。2012年,海盐规上工业实现了工业总产值569.1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226.4亿元。  相似文献   

8.
关于宏观平衡与宏观控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1985年,围绕着工业超高速度增长和其他一系列宏观失衡问题,宏观控制的中心任务是抑制总需求,紧缩信贷和财政成为抑制总需求的主要政策措施。去年年底,我们对经济形势作了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紧缩过度导致货币供应不足和需求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生产萎缩的结论。一些同志则持相反的看法,认为银根抽而不紧,国民经济仍处于低热状态,今年头两个月工业增长速度陡然下降主要是“资源短缺”造成的。对形势判断的这种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观察形势所依据的理论分歧。本文主要结合对1985年紧缩效应的分析,讨论宏观平衡和宏观控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已经由应对金融危机时的积极扩张转向抑制通胀稳定产出的适度紧缩。本文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三个政策实施的角度,对中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动因、实施方式、可能效果等因素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已经由宽财政、紧货币的调控态势转向了财政货币双退出,同时,汇率政策由稳中有升日益转向加速升值,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自主性受到国际因素的诸多干扰,因此需要对大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协调问题予以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整顿,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金融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调控手段之一,随着治理整顿目标的基本实现,其货币信贷是否可以趋于松动,我们认为,治理整顿期间银行信贷货币供应仍然超常增长,紧缩并未真正到位,潜在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信贷货币紧缩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1979—1985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8%,农业和国民收入比前29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约高六个和三个百分点。1986年农业总产值增长3.5%,扣除村办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9.2%。经济增长在年度之间的波动幅度比前减小,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得到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利用比过去好。人均国民收入在1978年是315元,到1985年达到656元,七年里翻了一番。粮、棉、油、钢、煤、电的产量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大大增强了国力。因此,这八年是经济最活、人民群众积极性最高、国力增强最快、发展生机最旺盛的时期。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从1979年起的头三年中,我们基本理顺了  相似文献   

12.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新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管理,是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两种模式转换中进行的,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经济发展看,宏观管理遇到的突出问题,是1984年下半年到1985年的工业生产超高速增长。1985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比上年同期增长23%,1985年全年工业生产增长18%,其中轻工业增长18.1%,重工业增长17.9%。速度高好不好,我们愿不愿意把速度搞快一点?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我们当然希望经济增长保持比较高的速度。然而,速度的快慢并不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在客观上受制于一系列因素。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1984年到1985年的工业生产超高速度,主要是靠外汇和银行贷款来支撑的。动用外汇进口大量原材料  相似文献   

13.
关于市场经济转换中宏观经济政策运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志对是否需要继续使用一些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存有一些疑问,部分同志对使用宏观经济政策甚至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是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正确看待和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经济转换中为什么仍然要继续运用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二是转换中要继续运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三是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年的超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挑战,那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 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的策略,力图使整个经济运行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如何正确选择宏观经济政策,正在引起广泛关注。 通货膨胀如何转化为通货紧缩 我国于 1993年下半年开始整顿金融秩序。从那时开始,一直实行了 4年半的金融财政“双紧”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消除了突出的金融风险,解决了投资膨胀问题,保持广社会稳定。 当然,也要承认实行“双紧”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主要是“紧缩”力度过猛,时间过长,竟把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自1988年以来,我国再度实行了经济紧缩政策。然而,伴随着紧缩政策的实施,经济增长出现了回落,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进而使财政减收。面对这一严峻的经济形势,经济界对此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应重新修正经济紧缩政策,放松银根,以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认为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行经济紧缩政策,既是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不难看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是基于这样一个统一的前提:即经济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或者主要是由于经济紧缩政策造成的。但是,我们认为,在我国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判断紧缩政策实施的效果,至少必须首先对这样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思考:其一,当前经济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是否是由于紧缩政策引起的;其二,紧缩政策实施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五问中国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资本市场》2012,(10):12-13
<正>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经济调整和政策,我提出五个问题与大家分享。一问: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了中国经济,中国采取政策的反应是不是晚了?2008年全国"两会"的时候,我们提出的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双防"就是紧缩,全世界都在扩张,只有中国在紧缩,体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浙江,步入2008年,已越来越感受到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压力:世界经济的波动、人民币的升值、出口退税政策的压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紧缩的信贷、上游原材料的涨价……。浙江中小企业虽然面临困难,但部分企业已在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品牌建设、融资突破、改善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之路。希望它们的做法能为广大中小企业爬坡换档开阔思路,能为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建立国民经济宏观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的课题,是在对1985年下半年和1986年我国国民经济大动荡的反思中提出来的。任何课题的提出都有其历史的背景。自1979年我国全面展开经济改革以来,使得国民经济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到了1984年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达14.0%,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也高达13.9%。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使得压抑多年的消费欲望被激发出来,在消费的带动下,投资需求也日益扩张,对货币的需求也明显增大。这些现象从一方面看是好事,它表明我国的经济已经开始振兴和发展,而从另一方面看,在这种经济兴  相似文献   

19.
钢铁是重要的原材料,1985年我国钢铁工业总产值占同年工业总产值的5.4%。按净产值计算,钢铁工业在原材料工业中占28.3%。钢铁工业的前后关联度大,大型钢铁企业和钢铁基地通常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因此钢铁工业布局在整个产业布局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 大家带着不同的学术背景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对所要讨论的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问题肯定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经济研究》先后发表了吴敬琏同志的《再论保持经济改革的良好经济环境》(1985年第5期)、宋国青等同志的《宏观经济讨论中的若干理论分歧》(1987年第4期)和邓英淘等同志的《论总量分析和总量政策在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