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冷战期间兴起的重要政治思潮之一。冷战结束后,这种政治思潮仍对美国内政外交政策发挥着深远广泛的影响。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回溯到18世纪末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想,其发展历程深受美国国内政治发展的影响。新保守主义的政治思潮以美国民主与价值观为核心,全面地影响着美国对外政策,并且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外交理念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和重构美国主导下的"新世界秩序",以捍卫和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利益,促进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新保守主义极力主张美国积极干预国际事务的对外政策,以确保其全球霸权与领导地位,尤其要肩负起西方自由世界领袖的重任。当前,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外交理念是美国对外输出民主,实行单边主义,加强意识形态攻势,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思想基础,其对当前美国外交影响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0,(22):26-28
新保守主义并不新。这种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意识形态,已然是美欧国家群体中最有特点的一块“资本主义颜色”。当年美国的前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叫嚣的新保守主义走上了历史的巅峰。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保守派的重新得势与布什政府的“新帝国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上台后 ,美国新保守派重新得势 ,控制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权。新保守派的外交理论有三项核心内容 :极度崇尚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作用 ;主张建立美国的“全球性仁慈霸权” ,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强调输出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在新保守派的推动下 ,布什政府目前正在推行以先发制人为本质的“新帝国大战略”。  相似文献   

4.
施特劳斯主义与美国新保守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特劳斯主义大体上指称以美国犹太裔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为主要代表的政治思想和学说。它以解读西方古典哲学家的著作文本为理论活动核心 ,否定17、18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成果 ,反对历史主义和相对主义 ,坚持超历史、跨不同社会的古典“自然正当”观念。施特劳斯主义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新保守主义从思想源头到人际关系都与施特劳斯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新保守派不仅借用“自然正当”观念 ,而且将其“发扬光大” ,直接与当前美国政治挂钩 ,从而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布什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评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外贸易政策对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着重要作用。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以后,面临新的国内外贸易政策环境,为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全球贸易谈判中的地位,对美国的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推行一条“强硬的单边主义、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以及脆弱的多边主义”相结合的进攻性新贸易保守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新普京时期俄罗斯外交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普京面临的外交困境,探讨了新普京时代下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走向。认为俄罗斯为了保证国家利益和大国地位将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将在斗争中持续发展,与欧盟的关系将稳中有升,同时大力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这是其外交政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鲁传颖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1):60-79,156,157
特朗普执政后,保守主义思想的回归引领了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转向。“美国优先”和传统共和党保守主义两种思想自上而下的调整与“黑客干预大选”事件自下而上的驱动共同推动形成了保守主义网络安全战略。联邦政府各部门并以此为指导制定了“全政府”的网络安全政策。主要表现为网络军事力量发展更加激进,并且试图突破“主权”限制,通过“持续交手”“前置防御”将行动空间拓展到他国主权范围;网络外交地位明显弱化,美国与主要大国之间网络外交陷入低谷,并消极对待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国土安全防御一改过去“虚大于实”的状况,定位得到了明显提升;信息与通信技术政策成为网络安全战略的新领域,引发了大国之间围绕供应链安全的激烈博弈。保守主义网络安全战略调整能否获得预期的战略收益还很难说,但一系列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单边主义让美国陷入了双重网络安全困境,进攻性网络行动增加了大国冲突风险。对外交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地位的弱化则加剧了国际秩序失范。作者旨在从特朗普政府保守主义网络安全战略调整入手,通过分析其背后的保守主义战略思想源流,并结合网络军事、外交、国土安全、信息与通信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实际政策调整进行论证,对特朗普政府网络安全战略调整的影响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从米尔斯海默看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有八十余年历史的现实主义理论流派名家辈出 ,而米尔斯海默则是这一流派非同凡响的一位“新”大家。他的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布什政府对外政策指导思想———新保守主义即重实力的一面十分契合 ,因此是布什政府对外政策思想上的“知己” ,尽管米氏并不赞成美国现政府的对外政策 ,特别在伊拉克问题上可见一斑。但是 ,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对外政策在逻辑上与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两相暗合 ,二者之间的关系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始终与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内政对外交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日益明显也日益复杂。改革开放以来,在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国内因素中,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成效成为决定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变量;公众舆论的上扬和民族主义的兴起促使中国政府在决策时越来越多地听取民意;意识形态因素尽管不能主导当前中国的外交政策,但它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看待外界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九一一事件以及布什政府在中东地区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引发了欧美学者对公共外交缺位及其复位后能否奏效的深层动因的考察,并由此带动了学术界对全球化时代新公共外交的研究热潮。与传统公共外交相比,新公共外交的"新"主要体现在:强调行为主体多元化,并且更多聚焦非政府行为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和职能;关注以Web2.0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活跃所引发的海量信息生成及其为公共外交专业工作人员带来的严峻挑战;强调公共外交与国内公共事务相一致原则,淡化传统公共外交信息传递"内外有别"的传统套路;关注对公共外交实施效果的考察,其中,公共外交的目标能否与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相一致,公共外交的主管部门在官僚机构中的角色定位成为关乎公共外交成败的核心要素。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势必在全球新公共外交的宏观语境下进行,为此,作者挖掘新公共外交的内涵,透视其发展态势,以期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实践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解立楗 《理论观察》2012,(6):112-113
意识形态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可以从世界观、信念或手段的角度进行不同的解释。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某一政府所作所为的思想理论或是价值观的基础,又或是对于某一政府所作所为做出的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解释。意识形态影响着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是统领两个阵营外交活动的"灵魂",美国针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展开的意识形态外交促使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发生。"冷战"结束后,美国将意识形态外交的重点转向中亚地区的独联体国家,提供资金培植亲美势力,瓦解原有的国家政治结构,促成了多个国家的"颜色革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利用国际经济交往和贸易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扩张和输出。同时,美国借助信息和网络技术,对意识形态输出加以伪装,提高了意识形态外交的效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成长发展及其广泛影响 ,是美国政治和外交政策中一个突出的现象。美国保守主义运动是一个网络 ,组成这一运动的各支力量一般都有强烈的、难以变易的理念。在外交政策方面 ,保守派突出强调当今世界是一个危险的世界 ,强调军事实力的作用 ,也迷信军事实力的作用 ,极力主张建立导弹防御系统 ,增加已经极为巨大的防务开支。本文认为 ,传统基金会是一个思想库 ,但又不是一个一般的思想库 ,而是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传统基金会为个案 ,对当代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政府改变了里根政府时期的保守的环保政策,在环境保护政策方面采取了新的环保方法。在空气污染政策方面,布什政府允许污染物的排放权的交易,这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环保政策的应用。对这一空气污染政策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布什政府的环保政策的新特点和美国环保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探讨了如何利用意识形态范式,来思考美国自身的外交政策。美国这个看似没有明确意识形态的国家,其实是深受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意识形态影响和建构的。意识形态范式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对于我们了解两国在文化影响上的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国家现在的制度与发展状况,都是根植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思维方式。只有从我们独特的意识形态出发,才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外交”是伴随着反思“9· 11”事件和美国对外政策而最近在美国重新崛起的一种外交形式 ,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 ?”的问题。它既不同于“公共事务”,也与“传统外交”相区别 ,更不同于“民间外交”(或民际外交 )。公共外交是以公众为受体的外交形式 ,即一国政府对他国民众的外交活动 ,而民间外交则是以公众为主体的外交 ,是外交的第二、第三管道。研究“公共外交”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思 ,既有助于我们认识美国外交形式的新变化 ,也为我国入世后如何塑造国家形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的对华"微开门"政策是美国对华尝试缓和外交的一次勇敢探索,肯尼迪的这一尝试为之后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的改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冷战的思维模式、意识形态和这一外交政策本身的局限性的深刻影响之下,肯尼迪政府的这一勇敢尝试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外交政策在莫迪政府主导下似乎开始实施一项独特的国际政策,一些学者将其定义为"莫迪主义",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莫迪政府的外交政策只是"间歇性和偶尔性的变化"。但是,重要的是要关注印度目前基于多协调的外交政策而不是传统的不结盟方式。印度在莫迪政府的带领下不断在外交领域开辟多个方向,如"西联政策"、"东进政策",同时印度还突破意识形态的约定俗成般的外交政治束缚,不断巩固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伙伴关系,试图把自己在中美俄之间的战略三角关系转化为中美俄印的战略四角关系,不断尝试将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转变为国际议程的制定者和国际事务的领导者。种种迹象表明,印度外交政策在莫迪领导下确实发生着动态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府一贯认为人权体现了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越来越以一种“正式”的形式提上了美国外交决策的议事日程。然而,对人权外交的重视和使用程度,各届政府有不同。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人权外交的运用在范围上达到了顶点。到里根政府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里根执政初期,试图摆脱上届政府“极端人权外交”政策为本届政府带来的束缚和影响,在外交政策方面,对苏联采取“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外交政策的趋势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几十年,加拿大以务实的外交政策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周旋于严峻的两极对峙格局之中,不仅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赢得了超出它自身实力的国际地位和良好的国际声誉。冷战后,面对着蜂拥而起的各种挑战,加拿大努力调整习惯已久的外交策略和手段,积极探索和形成新的外交政策,以适应急剧变化中的世界。凭借杰出的外交才能,具有深厚发展潜力的加拿大将在新世纪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在世界上占据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试论日本的经济外交与大国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日本在从一个“四等国家”发展成经济大国的过程中,经济外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日本来说,大国追求与经济外交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正是经济外交促成了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而经济大国的份量又成为大国追求的基础。本文试从战后日本经济外交政策的提出,经济大国地位的形成及政治大国的追求来阐述日本经济外交与大国追求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