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中国复关前19轮谈判破裂的原因 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原始缔约国席位的谈判已持续了八年之久,但仍然没有能够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之前的最后一轮谈判——第19轮谈判中解决中国的复关问题。那么,中国复关谈判破裂的原因究竟是什  相似文献   

2.
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9次会议去年12月20日在日内瓦结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少数缔约方缺乏诚意、蓄意阻挠、漫天要价,致使这次会议未能就中国复关实质性谈判达成协议,从而中国未能在去年底前复关。对此,各种传媒众说纷法,笔者现就中国复关为何受阻,复关受阻会有什么影响,复关是否仍有转机等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以便引玉。一、中国复关为何受阻中国复关历经了8年的谈判。8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和国际规范,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大大地减少了非关税措施的数量,开放了服务贸易的许多领域,明显地改善了中国的市场准入状况…  相似文献   

3.
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中国“复关”问题明显加快了进程。人们的话题便繁衍出许多新的内容。谈论焦点之一,就是中国目前的专利保护水平如何,能否与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有关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顺利接轨。对此,中国专利局副局长明廷华的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努力了十五年,才最终敲开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从1986年到2001年,中国开始旷日持久的谈判,先进行的是"复关"谈判(即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然后是"入世"谈判。  相似文献   

5.
<正> 复关/入世关税减让谈判回顾 1986年7月,我国申请复关,把关税减让作为“入门费”;总协定1987年3月成立中国工作组,负责中国复关谈判事宜,包括关税减让。从1987年3月至1989年夏天,工作组反复审议了中国的外贸制度,其中包括关税制度。在关税制定方面,缔约方认为:a.中国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个统一的关税制度。这是指西藏自治区对毗邻国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争取8年,人们期待已久的复关在1994年并未如国人所愿,复关谈判搁浅了。 中国历尽艰辛而最终仍在关外徘徊,个中原因到底何在?中国还能复关吗?不复关,中国经济向何处去?所有这些无不在国人心中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复关:美国撬开中国市场 的最后一张王牌 按照其他国家入关的经验,通常在第一阶段即资格审查阶段之  相似文献   

7.
中国复关谈判搁浅症结何在?杨广志1994年过去了.人们期待已久的中国复关之事在这一年中并未成为现实。尽管在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9次会议于1994年12月13日召开两个星期之前,11月28日,中国复关谈判代表团就已经明确宣布了中国政府关于在1994...  相似文献   

8.
正★大型文献巨制,收录了中国复关入世谈判重要文件资料原件影印件★以中国复关入世谈判历程为主线,按综合卷、多边卷和双边卷编排△综合卷。共5册,由谈判历程、历史渊源、筹备复关、港澳台问题、乌拉圭回合、部长级会议和法律文件7部分组成,收录中国人世谈判历程、哈瓦那宪章、乌拉圭回合谈判文件、中国人世法律文件等△多边卷。共9册,由GATT中国工作组和WTO中国工作组两部分组成,收录中国代表团出席历次中国工作组会议的名单、日程、发言、谈判案文及正式散发文件等△双边卷。共6册,由中美双边谈判、中欧双边谈判和双边市场准入协议文本3部分组成,收录中国与美国和欧盟双边谈判文件资料以及中国与WTO成员签署的全部双边市场准入协议文本  相似文献   

9.
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国复关的谈判达到高潮,全社会对汽车产业的关注也达到极点。报纸多次推出关于汽车产业的系列报道,电视也推出《汽车与中国》的专题。每一个阶层的老百姓都在谈论复关后汽车产业的命运,表现出对民族产业的关心,表现出了爱国主义的热诚,归结为一点,都希望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提高水平,进入家庭,抵制复关后外国汽车倾销的强大冲击,占领国内市场,巍然屹立。 新闻界已多次曝光中国汽车产业的状况。汽车业共有八百多家企业,其中生产厂家有一百多家,而产量只有一百多万辆。大多数企业技术落后,水平低下,更谈不上规模生产与经营。应该说,我国在中型卡车生产  相似文献   

10.
《光彩》2002,(1)
1986年 中国要求恢复关贸总 协定缔约国地位。 1987年 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 组成立。中国工作组举行首次会议; 1989年 中国工作组完成对中 国外贸制度的评估。 1991年 中国复关谈判答疑阶 段结束。 1992年 中美达成《中美关于市 场准入凉解备忘录》。 1994年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 谈判在摩洛哥结束。中国就市场准入 和议定书与缔约方谈判。 1995年WTO正式成立,WTO 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 国复关谈判转为加入WTO的谈判。 1996年 中国加入WTO的非正 式多边磋商在日内瓦举行。 199…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申请复关已经历11年,但仍未完满结束,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被高估了;加上自乌拉圭回令开始以来,谈判的新议题、新领域不断增加,特别是美国把中国的复关问题大大政治化了,故此增加了复关谈判的难度。为加快谈判进程,应进一步明确: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应得权益;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引进和建立竞争机制,可促使我国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WTO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因此中国势必要在关税、非关税措施、服务贸易和其他有关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作为入门费  相似文献   

12.
<正> 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因此,在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框架下的服务贸易问题与我国“复关”问题也就自然地串连在一起,这意味着“复关”谈判已不只限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也成为谈判内容之一,而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中重要组成部门之一的海运服务,无疑也被纳入我国复关谈判的内容之中。 由于世界商品贸易的80%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的,因此,在服务贸易的谈判中,海运服务被列为重要部门,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海运业不仅被列入谈判议程,还特别成立了海运服务谈判组,组织就国际海运、海运辅助服务和港口设施的使用问题进行谈判,并规定该谈判组应于1996年6月底前完成谈判作出最后报告。我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参加  相似文献   

13.
<正> 刘光溪同志是我国第一位国际贸易专业WTO研究方面的博士并作为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参与了13年中国复关/入世的实质性谈判工作,写过多本有关世贸组织和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专著,《碰撞、融合、发展——亲历13年复关/入世谈判的思索》是他在这方面的一本新著。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中国的经济改革正向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经过八年谈判,关贸总协定对中国的经贸制度已进行了全面的审议,中国的外贸体制已基本符合国际规范,我国复关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在这个时候,美国政府提出中国应以新工业国、甚至发达国家的身份,而不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复关,这对自1986年以来中国政府将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复关的一贯立场提出了新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入世攻坚战     
海关总署足最早发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五部委之一。1986年,海关候参与复关的关税谈判,时任副署长吴乃文是复关谈判最早的海关代表,先后参与谈判醣还有陈炳华、周冠山、黄胜强、马晓野等人。当时海关负责主管货物贸易,包括农产品、工业产品的市场准人谈判。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平衡不会因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而打破。”这是因入世谈判而被很多人熟知的龙永图对当前经贸形势的基本解读。龙永图,一个标志性人物,自从1997年2月出任首席谈判代表之后,他的名字始终与人世谈判的消息联在一起,中国人对入世的了解似乎也绕不开龙永图这个名字。中国复关和人世谈判谈了15年,龙永图也由黑发谈成了白发。  相似文献   

17.
刘建明 《市场论坛》2002,(10):37-38
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经过15年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历程,终于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贸组织的一位正式成员.从此中国对外开放将进入崭新的阶段,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86年7月,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和以全面参加方的身份参加了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乌拉圭回合以来,经过近8年的谈判,审议我国的贸易制度已告一段落,日前正在磋商起草复关议定书,并已开始准备和进行关税谈判。本文拟就我国复关关税谈判中应作的适度减让,阐述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复关谈判已历时九年多,进行得十分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某些缔约方对我国的复关条件漫天要价,而我国则当然决不会为复关不惜一切代价。我国复关问题的解决仍有待于各方立  相似文献   

20.
汪晓东 《中国工商》2001,(11):29-30
刘光溪,中国首位“WTO与区域经济合作”专业博士研究生。1988年明到外经贸部国际联络局工作。参与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1997年3月任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特别助手.1999年10月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商务参赞。2000年12月调任上海WTO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2001年2月被上海市政府聘为决策咨询专家。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以前是改革促开放,“入世” 后将是开放促改革 记者:你曾参与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你怎样认识“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