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寻求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速度过于缓慢,仍未走出起步阶段。制约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互利机制难形成,合作诚意有局限;相关产业资源深度整合难度很大;旅游资源互补性差,凝聚力弱;区域内文化难以整合;三地旅游发展思路契合不够。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寻求突破,就要积极推进有深度、广度和力度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大协作,力争完成几个能够牵动京津冀区域旅游全局的大动作,推动三地旅游企业资本大运作,推出引领区域旅游潮流的大制作。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时代。区域合作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而我国东北地区恰好处于尚在打造中的东北亚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地理中心地区,历史给了东北地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研究对策使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必须超常规快速发展,力争成为该区域旅游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京津冀旅游协同近几年备受关注,但总体表现是"雷声大、雨点小"。无障碍旅游区构建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跨区域旅游协同的必然选择,实现京津冀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将极大地推动京津冀旅游协同的进展。文章对京津冀建设无障碍旅游区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京津冀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基于旅游供应链联盟构建京津冀无障碍旅游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三峡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峡地区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前景辉煌。为了可持续地发展旅游产业,针对当前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加强区域合作、培育龙头景区和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北京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北京旅游的先导作用,实现北京旅游产业及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是北京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立足北京及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及面临的问题,明确定位,着力创新,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北京旅游的协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香格里拉品牌之争看区域旅游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以风景资源结构为基础,考虑接待服务设施的现有发展条件,确定其旅游活动的层次结构,进而拟定相应的战略对策,以便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促进和改善旅游管理。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趋成熟,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的思想,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从旅游业对香格里拉品牌的争夺入手,结合区域经济分析理论,对区域旅游的竞争与合作提出一些富有创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阅读和分析,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内容包括区域合作的理论研究和旅游案例地实证研究,其中,区域合作理论部分包括区域旅游、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和机制研究,"旅游圈"等热点问题.最后,对近年来区域旅游合作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该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理学旅游空间结构理论,运用Geoda软件,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旅游经济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湖南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由负值转为正值,空间集聚趋势在不断加强;Moran’s I散点图显示湖南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在缩小,区域合作加强;Lisa集聚图显示湖南旅游业目前不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产生的驱动机制为政策、区域合作及空间近邻效应。应该不断借助优势资源及产业政策,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宣传和促销,切实缩小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实现湖南旅游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谋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共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亦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动力。本文从海峡两岸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当今海峡旅游品牌建设的潜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海峡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京津冀旅游产业一体化所具备先天优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关制度创新的理论,提出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一体化需要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的主体应该是对三地都具有权威性的政府组织,同时要有关于区域合作的法律文件作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一体化格局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并总结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规律,既能发现已有的经验教训以鉴目前的开发工作,又能依据规律的可循性指导并规范将来的发展。首先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选择与旅游纪念品开发关联最紧密的因素做为分析对象,建立研究目标体系。依据各因素在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对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过程做阶段划分。进而将分析对象的变化特点与相应阶段的旅游纪念品呈现特征做对比分析,探讨相邻发展阶段递进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揭示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规律。最后依据规律的趋向性及新形势的要求展望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客流季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境旅游客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充分理解入境旅游客流季节性形成机制,客观评价目的地季节性特征,是目的地之间取得有效合作的前提条件。选取我国20个主要旅游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入境旅游客流季节性分布的不均匀性,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区域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客流分布相对比较均匀,西部城市入境旅游客流分布相对比较集中。运用多维标度法分析了我国20个主要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客流和入境台湾游客季节性需求分布的相似性,研究结果发现,地域和经济相近的旅游城市的季节性需求分布具有较大相似性。最后,从产品、价格、联合营销等方面提出了目的地应对季节性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旅游安全表现形态与时空特征简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安全是影响旅游决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游者安全为出发点,总结出旅游安全的五种表现形态:犯罪、交通事故、火灾与爆炸,疾病或中毒及其他意外事故,认为旅游安全具有随旅游(项目)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季节性差异、在旅游各环节表现不一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了当前乡村休闲旅游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结论,乡村休闲旅游必须走充满文化内涵、具多维化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民俗旅游是新世纪里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之一,其开发模式也成为旅游界关注的焦点。以忻城中华土司民俗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民俗旅游区开发的基本框架,从而对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作出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旅游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众多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无法完全适应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对比国外旅游高校的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指出旅游实践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以及对旅游实践教学的几种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旅游实践教学体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是旅游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组概念。目前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理顺。通过引入旅游对象这一概念,来整合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以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促进旅游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学一些基本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不清晰,直接影响了旅游科学研究和旅游学科体系的完善.在分析已有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业产品的构成和旅游吸引(物)的概念,提出旅游业、旅游业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定义,认为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旅游业是旅游的组成部分,旅游产品由旅游业产品和目的地公共产品构成.  相似文献   

19.
在对以往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内生发展的视角,结合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的开发案例,根据各乡村资源禀赋及开发现状,将其主导盈利模式归纳为4种类型,以此与反映旅游社区成长能力属性的内生式发展、公司化、土地产权流转3类开发模式相匹配,建立起一个盈利模式与开发模式相匹配的理论框架,旨在从更根本的环节解决乡村旅游开发中门票经济、旅游飞地和公地悲剧三大核心问题,为今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选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探索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的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地区认识到旅游发展的潜力和重要性,并积极进入副旅游目的地发展时,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旅游服务质量成为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关键,但是国内旅游目的地质量管理中存在结构性的缺陷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例如,导致目的地服务质量普遍存在波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滞后于游客的预期等现象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探询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管理的内部结构,并建立起质量管理的动态模型。此研究通过模拟实验,评估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管理的特点,并对改进目的地的质量管理做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