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注意的相关因素》一文的商榷四川大学会计系谢安山《上海会计,1993年12期发表了夏自厚等同志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注意的相关因素》一文(简称《夏文》)。文中讲道:“现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基金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物形态的补偿或从...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合理选择会计方法等手段来实现推迟纳税是纳税策划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原因是这样做可以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例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相对直线折旧法来说,因为前期抵税多。后期抵税少,就能够推迟缴纳所得税税款。这里想说明的一点是,我们要考虑尽量利用货币时间价值,但不能顾此失彼。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例,对于可享有减免税期的企业,因为加速折旧法下前期折旧费用高,但企业在享受减免税,后期折旧费用低,利润高,企业却进入了纳税期,综合税负有可能会高过直线折旧法。类似的情况还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否预留残值的问题。不留残值计提折旧效果近似于加速折旧,由于现行税法规定,对那些凡能预见在使用年限结束后无法变卖,或没有变卖价值的固定资产,计算折旧可不留残值,会计人员处理这个会计估计问题时就可以结合税收利益进行考虑。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3.
对《闲置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一文的商榷编者按:本刊1993年第8期刊出戴士琪同志提出的建议后,收到两篇来稿,对戴文均持不同的意见,即均认为闲置固定资产不应计提折旧。现刊登如下。宁波海运总公司金雪芬笔者对戴士琪同志提出的“闲置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的建...  相似文献   

4.
《上海会计》1997年第3期刊登了杨凯同志的《闲置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一文 ,笔者不敢苟同。《杨文》认为 ,为减少经营风险 ,避免资产流失 ,对企业闲置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 ,这既考虑到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也符合会计核算中的稳健性原则。笔者认为不妥 ,理由是 :第一  相似文献   

5.
固定资产按重置成本计提折旧不应再补提折旧费──与邵瑞庆同志商榷李元成《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刊登了邵瑞庆同志“关于固定资产按重置成本进行折旧的探讨”一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财务与会计》第5期也进行了转载。笔者认为,该文的主体思...  相似文献   

6.
顾凯峰 《会计师》2014,(8X):30-31
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印发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虚提"的方式计提折旧,即折旧不计入当期支出而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本文通过借鉴美国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认为因中美会计核算基础的不同,《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规定可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4,(16)
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印发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虚提"的方式计提折旧,即折旧不计入当期支出而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本文通过借鉴美国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认为因中美会计核算基础的不同,《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规定可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2001年7月7日下发了《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该解答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该项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确定方法,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这一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减值准备》中的有关条文基本一致。但因规定不够具体,仍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2013年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我县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要求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均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了全面了解三年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情况,近期对我县138家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存在诸多问题,现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做如下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郭素荣 《理财》2004,(9):28-28
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1)已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按计提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2)如果已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按恢复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确认折旧率和折旧额;(3)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冲回而调整折旧额时,以前已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相似文献   

11.
刘光清 《中国外资》2010,(20):51-51,53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对固定资产由于使用造成损耗的货币的表现,本文分析了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不利之处,以及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通过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有效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单位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同时.还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折旧年限、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检查。对折旧方法改变、折旧年限改变  相似文献   

13.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对固定资产由于使用造成损耗的货币的表现,本文分析了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不利之处,以及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通过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有效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本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在新制度实施过程中,笔者及众多企业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折旧计提存在不同看法,在此作一探讨,供准则制定机构参考。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的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不可否认,这一规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却人为提高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本。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企业有一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则可能每年的折旧都必须重新计算。而如果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数量众多,则增加的工作量是非常  相似文献   

15.
刘英 《上海会计》2003,(1):63-64
贵刊2002年第4期刊登了余兴无同志的《也议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文(以下简称《余文》),按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说明。读后收获颇大,但有一个问题欲与作者商榷。2001年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公司换入非货币性资产时,其入账价值是依据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及补价等资料计算确定,当时不必考虑换出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换出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在期末再计提减值准备。但余文在举例说明时,却考虑了换出资产的减值,…  相似文献   

16.
李武 《会计师》2021,(14):84-86
本文从《政府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背景入手,分析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科学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在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当年购置固定资产和以前年度购置固定资产两个方面,尝试分析不同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利与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合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要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这体现了新制度对医院资产真实性的重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院资产发生减值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医院应该考虑为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便更加准确的核算资产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要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这体现了新制度对医院资产真实性的重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院资产发生减值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医院应该考虑为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便更加准确的核算资产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的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本文分析了这几种折旧方法的不足之处,并以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折旧计算方法,即考虑时间价值的余额递减法.该方法克服了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主观性强的缺陷,并兼顾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可以满足企业更新固定资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顾增、张天授二同志在“对运输企业提汽车基本折旧制度的商榷”(见《会计通讯》1980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本来,汽车在运输过程中,运量越多,行驶的车公里一般也会相应的增多,这是车辆利用率提高的表现。按理说,成本就应该下降。但偏偏由于这个按车公里计提折旧的方法,就不能在成本核算上充分的体现出这一点来”。(注:引文中着重号系笔者所加)对此,我不敢苟同。理由是:1、按“车公里”计提的折旧,并不具有采用“使用年限法”计提折旧的“固定”性质,其折旧数与“车公里”数始终保持着正比例关系。因此,行驶越多,耗损越大,折旧额相应多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