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是一个人内心世界展现最为丰富的舞台。或许是因为30年间演绎了太多的角色.而每个过程都相当于一段偏离自己生活轨道的心路历程。作为演员。需要虚拟角色真实。在某种程度上隐藏自我:而作为普通人,则需要一个完全真实的空间去释放自我,这也就决定了陈道明的家是隐秘的。这里没有观众,只有一个生活着的人。  相似文献   

2.
《东南置业》2006,(6):114-117
潮流,是生活的改变;时尚,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潮流与时尚中寻深层次的内涌,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家,是每个人憩息终老的归宿,美化它成为生活的重要步骤。本刊编辑部特设《名设计师说潮流变》一栏,针对时下家装设计前沿走势,各大知名设计师以各自独的前瞻理念,站在行业高度,为消费解读每一年的家装设计之潮与变化,引领消费改变生活。[编按]  相似文献   

3.
他没有单独的office,每天和员工分享同一块开放的办公空间;他喜欢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专注地盯着屏幕,饿了啃一口手边的面包;只要抬起头,他就能看到办公室里的每个人,那些年轻、充满朝气的面孔.白天,这里总是热火朝天,晚上,这里会变得很安静,他有时会一个人呆在办公室继续思考--他是王兴.这个30出头的年轻人看上去只是一个平凡的IT白领:个子不高,整洁的衬衫,宽宽的额头,待人谦逊有礼.但也许正是因为他,你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物业管理》2013,(5):J0038-J0039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肯定都离不开“家”这个要素。“家”作为每个人生活的基石,也是“幸福”的发源地。我们也可以把由每个“家?’组成的社区看做一个大“家庭”,而如何让这个大“家”成为幸福的港湾,是金地物业一直探索和致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2010,(21):128-128
雅加达的电影院门口,最显眼的广告板上是成为一片废墟的唐山。印尼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6—7级的地震几乎每个月都有,运气好的时候,不会引发海啸。冯小刚也许觉得《唐山大地震》在这里会很有市场,他忘了一个让天灾反复折磨的民族怎么有兴趣走进电影院再受一次精神摧残。更何况,印尼人难以理解1970年代末中国人的生活与思维一“上个世纪”的中国,听起来像是古代,他们宁愿选择爆米花大片《危情谍战》。  相似文献   

6.
冯维江 《房地产导刊》2006,(14):104-107
有一处空间,有一种生活,令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仍有家的感觉。 他们是高薪的外地人,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他们需要长时间留居香港,在这里他们可以选择酒店式的服务,但他们更多地选择自己洗衣、烧水、做饭,就像在家时所过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外企业文化》2003,(148):J014-J014
安全是人们对家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人们从这里寻求安全感,这里有时刻陪伴在身边的家人们,有自己努力奋斗所积攒下来的产业。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家人们,保护家园的信念就是人的本能天性之一!但是,现代人营造幸福生活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人自身生命周期中将出现的危险以及家庭生活中潜在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8.
杨扬 《宁夏审计》2007,(7):55-56
人生在世,你无法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空间里,无论我们将怎样度过漫漫人生,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实现什么样的目标,都无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往、沟通以及和谐相处。因此,成为最会说话的人,也许是生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件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9.
孙铭训 《经营者》2010,(10):120-121
你是否习惯于过于精致或进口的食品,无论什么天气总喜欢进屋就开空调,并且对买车不用反而步行压根儿不屑?好吧,如果你依然坚持这么干,很遗憾,你已经被低碳的生活潮流甩到八丈远了。当然,每个人都不可能彻底结束对碳的依赖,但环保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汽车消费报告》在这里倡议,让咱们的有车生活尽可能地低碳起来吧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会计人都有着相同的工作轨迹,但是,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的人牢骚满腹……众所周知,除了极少数的天才,绝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造就着我们?是态度!2012年8月,初到开滦,面对陌生而又新鲜的矿区,我来不及考虑太多,放下简单的行囊,马上就进入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时间让我渐渐地适应了这里  相似文献   

11.
感谢苦难     
生活就像一片海洋,每个人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显得是那么地渺小,无力;然而,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这微薄的力量却有着水滴石穿的坚强与执著,甚至是怀着感恩的态度来迎接苦难。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相似文献   

12.
有1700万人在北京生活.这里交通拥堵,空气污浊,竞争压力大而生活成本高.我们无法幼稚地去问为什么,每个人来这里的理由几乎一样,赚钱花钱.  相似文献   

13.
由于每一个人性格、知识、生活经历、人生观等的差异,使每个人对待同样的事情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有时也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大家不团结。每个人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当有人做错事的时候,或者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如何引导员工和同事团结协作,共克时艰,进而推荐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是每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张敏 《东南置业》2010,(1):118-119
一提起“家”这个概念,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掀起不同程度的小波澜。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家”的概念。一千个人眼里也就有一千种对不同家装风格的要求。秉承着“家是我们度过一生的地方”及,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的梦想”的品牌理念,美克美家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典的家居风格,更是一种对高品位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低碳生活     
相宜 《中国企业家》2010,354(1):128-128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消融了南极冰盖的冰山融化了。沙尘暴们来的更凶猛了。《2012》、哥本哈根、绿色、环保,是近期最热门的字眼。环保是一种态度。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碳足迹”,据说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年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左右。低碳生活,正在成为很多人身体力行的新生活主张。  相似文献   

16.
喻修建 《房地产导刊》2008,(1):I0003-I0003
家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家?是遮风避雨的“洞穴”,还是花团锦族的温柔窝?也许它什么都不是,也许设计大师王受之写的一本书名才说明了它的全部——邻里。逐群而居,是动物的理想,人更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17.
提起“家”这个字眼,似乎每个人都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家是人们生活的中心、精神的支点、事业的根基、幸福的源泉,是人们不懈奋斗的动力,家承载了太多的付出与希望。企业也是一个家,足全体员工的家,如果每。一名员工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热爱它,叫护它,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家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外企业文化》2000,(A12):57-57
企业生活文化企业(工厂或公司)是工作的场所,然而对于员工们来说,还是一个生活的空间。在企业中,每一个员工既是一个工作人、组织人,又是一个生活人。在这里,员工们互相接触、交谈,并非完全与工作有关,如子弟教育、幼儿入托、家庭生计、朋友聚会等等,均属员工们所关心的生活问题。企业生活文化,就是企业员工们对待生活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鹏 《东南置业》2003,(68):85-86
对于你我,每个人都可能与家装不期而遇.让自已心爱的寓所渗透都市繁华.让自己的公司在每一处装修细节中都图解出老板的个性.张扬出企业的文化。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小可怡情一家.在长城装饰市场感受一站式家装消费,也许,明天小可经历的一切你都会经历.你将会成为这里的客人。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企业家》2005,(3):61-61
“樽品烧菜工坊”在闹市中的一条小巷里,能红红火火地发展,得益于徐争总经理的管理治“家”。笔者想,这也许是他深受包房里的《朱子家训》的薰陶有关吧,也许是受到父亲对他的中华民族文化长期教诲的影响吧,徐总在这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樽品小天地,取名“樽品烧菜工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