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有效认知互联网金融信息在储存、交易、传播等过程中的窃取、盗用等各种风险;如何防止恶意垃圾金融信息对百姓生活的干扰,为当代金融市场提供一个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开放交互式平台,是互联网界、学术界和政府长时间完善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互联网金融服务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拓展出发,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信息存在风险的现状、主要体现形式、危害及事件,说明互联网金融信息风险的损害性和解决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新近立法对风险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故而提出应对互联网金融信息风险的建议,以期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提高大众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传统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甄别小微企业的真实信息而经常惜贷。互联网金融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平台所累积的信用信息,依据大数据分析,使小微信贷成为可能。本文重点从需求、供给、风险防范角度探讨了依靠互联网金融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甄别小微企业的真实信息而经常惜贷。互联网金融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平台所累积的信用信息,依据大数据分析,使小微信贷成为可能。本文重点从需求、供给、风险防范角度探讨了依靠互联网金融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赵亮  张睿 《中国金融》2015,(4):27-28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如何在新的金融服务价值链中重塑自我价值、实现持续发展,是金融服务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当金融行业遭遇互联网,两种行业理念相互碰撞、融合:传统银行业植根于国家信用、信息不对称下的中介地位,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严格的风控能力;互联网产业则恰恰相反,其核心价值是开放、平等、分享、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互联网基因注入传统金融领域,以“去中心化”打破了传统领域和行业的垄断,带动了金融行  相似文献   

5.
杨光 《征信》2015,(2):21-24
互联网金融让大众可以在信息相对对称中自由、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逐步实现金融的普惠性。从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基本特征和理念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找出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结合点,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占据的市场份额非常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尽管传统金融模式受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比较大,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带来传统金融模式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并且不断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金融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福利。  相似文献   

7.
李佳儒 《征信》2016,(9):29-31
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征信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构建央行牵头的独立、集中、统一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征信模式,实现对互联网金融信息阶段性、有序性、技术性的整合和采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政策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高发,从根本上是由于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提高风险控制水平降低信用风险事件发生;互联网金融特有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仍然以传统金融业模式经营各类金融业务,不能有效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本文试图从金融业本质出发,探究影响国内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和障碍,解释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高发的原因,探索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路径,以求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企业靠什么改变金融?除了数据、用户、技术和支付渠道,还有就是互联网的思想。这种互联网技术和思想所带来的金融革命,将与信息对称,金融脱媒以及个体选择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等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本文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并主要分析其信息不对称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信息的管理、分析和使用不当,会带来信息不对称风险;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及平台机制设计的缺陷,会带来道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人为或者外部疏漏则会带来操作风险。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模式,具体分析了各个风险类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风险会加剧金融体系脆弱性,是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传统金融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等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发展迅速,并以其门槛低、便利性和普惠性等特征给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倒逼商业银行“触网”.为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商业银行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新产品,新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随着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和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的互联网化,双方只有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发展迅速,并以其门槛低、便利性和普惠性等特征给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倒逼商业银行"触网"。为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商业银行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新产品,新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随着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和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的互联网化,双方只有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蓬勃发展,证券市场所产生的信息数量也在爆炸式的增长.在这个信息决定价格的市场之中,如何高效的传播和甄别信息成为提升市场有效性的最重要问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信息终端的发展来看证券市场的信息传播,认为互联网金融信息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中国证券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5.
边绪宝 《银行家》2015,(4):87-90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践表明,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互联网企业开发"类金融"产品向金融领域的逐渐渗透,更是包括传统金融领域的一次全面的重大技术创新。尽管如此,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金融本质及其所具有的交易支付等功能不会改变,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模式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不会被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颠覆和替代。互联网金融在证券行业的应用最早起源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美国是  相似文献   

16.
范正 《中国外资》2012,(8):40-42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蓬勃发展,证券市场所产生的信息数量也在爆炸式的增长。在这个信息决定价格的市场之中,如何高效的传播和甄别信息成为提升市场有效性的最重要问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信息终端的发展来看证券市场的信息传播,认为互联网金融信息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中国证券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而金融互联网则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升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概念、功能、相互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列示现有各方观点,试图以理性的态度对观点进行评析,揭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都会对金融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金融互联网才是未来银行业大势所趋,差异化经营有助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而金融互联网则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升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概念、功能、相互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列示现有各方观点,试图以理性的态度对观点进行评析,揭示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都会对金融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金融互联网才是未来银行业大势所趋,差异化经营有助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不同投资者在信息成本投入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互联网金融市场存在信息偏在现象,即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呈不对称状态。互联网金融交易本质上是信用风险的交易。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时空间离和“去中介化”特征,加之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在逐步累积。为了防范互联网金融信息偏在可能引发的金融脆弱、市场失灵、金融不公平等问题,有必要运用法律手段对信息偏在进行规制。为此,要遵循信息偏在内生信用风险的逻辑属性,以构建信息偏在规制制度与方法体系作为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的重点,并使信息工具的功能得以实现。基于目前互联网金融信息偏在规制理念与方式较为落后的实然状况,应当嵌入信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投资者分类保护、信息披露以及“穿透式”监管等制度安排,以此保障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垂直搜索获得迅速发展在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就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融360为例深刻分析当今我国金融垂直搜索网站盈利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