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全跃 《辽宁经济》2006,(5):14-15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耗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内涵式增长经济。它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为特征,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缓解我省资源型产业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是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创新、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现以镁质材料行业为例,探讨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和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晓  张熠 《宁波经济》2005,(12):10-11
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只能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税收无疑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最为有效的方法。虽然1994年的税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但税收发挥作用的范围和力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很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所以要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全国性的油荒、煤荒、电荒、铁荒,着实令人焦虑,这标志着我们进人了资源约束时代。以积极的、有所作为的姿态,直面这种困难和挑战,千方百计化解资源约束,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和循环经济,对保持我省的强劲发展势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推进绿色产权交易 促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进绿色产权的意义 (一)绿色经济条件下的产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世界资源面临日趋紧张乃至枯竭、全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绿色经济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全球信息化条件下市场竞争与生态竞争相统一、经济再生产与生态再生产相统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持续发展经济形式,因此将成为本世纪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形态。  相似文献   

8.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约束是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滞后,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是制约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改变青海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经济运行模式.海西是聚宝盆,资源丰富.但也不是无限的,加之我州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甚至无法恢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姚蕾 《北方经济》2006,(2):77-7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9.6%。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持续加剧为代价的。2004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27%的钢铁,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但创造的GDP却只是全球的4.3%。据统计.目前我国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这种高消费、高投入、高排放来发展的经济增长,使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凸现。因此中国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经济》2006,(6):4-10
当今世界,资源国际争夺加剧,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全球产业转移引发的环境安全倍受关注。我国主要矿产人均储量少,开采成本高,供求不平衡;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高,资源与环境容量难以持续支撑粗放型经济增长。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低消耗、废物低排放和环境低污染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迫切需要。“十一五”是重庆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消费结构全面升级期,资源需求增加,废物排放量大;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缓解资源约束,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日益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循环经济要求人们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发展,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个固有症结。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各国政府和世界环保组织研究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立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一条重要途径。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近些年来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公众认识不高、政策法规滞后、发展基础薄弱、科技保障不足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应在切实抓紧抓好国家、省里制定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同时,亟需进一步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政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全面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以实现我省“十一五”提出的能耗降低22%和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如同上个世纪末的“可持续发展”一词一样,曾几何时还那么陌生,那么虚幻。可如今,已由少数领导、专家的“精英”意识扩大为广大干部的群体意识,已由倡导示范试点成为一个能实实在在地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在贯彻党的十六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正成为热点问题。这是历史的必然。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正是顺势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王东祥 《浙江经济》2005,(11):10-13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浙江要突破资源“瓶颈”、环境“瓶颈”两个关口。实现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21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必须倡导循环经济范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海经济研究》2007,(5):24-37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青海省也是刚刚起步,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青海省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初步具备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新型工业化和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有助于缓解对国外资源的过分依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就业率,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消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的根本出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制度约束。推进循环经济进一步展的关键是改革和制度创新,以此为市场主体和技术创新注入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使其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