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许多国家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加紧开发利用海洋。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约7000多个。海洋蕴藏丰富的资源,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资源短缺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向海洋。”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海洋经济发展的种种矛盾,分析了海州湾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以海洋经济科学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海州湾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力促海州湾海洋经济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导读伴随着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海洋经济也进入了发展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推动海洋产业战略调整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2014年10月15日,2014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与21世纪海上丝路"的主题也应和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思路。进入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伴随着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中低  相似文献   

4.
谷波  张传学 《商》2013,(18):235-2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但同时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也将受到来自与我存在海洋争端的国家及海上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的挑战与威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将成为部队一项极为重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做好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的政治工作,发挥好服务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汉代建立起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以中国古都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千百年来成为连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频繁地进行和平的航海贸易,促进了相关国家的相互交流。海洋经济居首在中国官方提出的多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合作倡议中,加强海洋经济合作,打造海洋经济合作伙伴经济网络居首。十八大将“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翻开历史的篇章,中船集团公司第七0八所在海洋工程领域有着不俗的业绩.特别是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设计方面更是表现出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计中国第一艘52000吨FPSO“渤海友谊”号至今.已有“渤海长青”号、“渤海明珠”号、“渤海世纪”号、“南海奋进”号、“海洋石油112”号、“海洋石油113”号、“海洋石油117”号等十几艘FPSO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7.
苏文菁 《华商》2010,(4):89-89
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是15世纪前的海洋之王。在中国,历史记载了远古时代的“闽在海中”的“传说”。从闽越国以强大的海军对抗汉朝中央政权,到宋朝册封福建海神妈祖,福建的海洋文化终于得到中央政权的认可。从海神信仰、造船技术、航路网络、航海技术、丰沛的物产到六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福建都在证实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大力推动两岸“海洋经济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意义,全面分析了大力推动两岸“海洋经济共同体”彩成与发展效应,以及大力推动两岸“海洋经济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朱健 《浙商》2011,(7):40-43
因一水相隔孤悬于外的舟山,千百年来与大陆之间仅有舟楫往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初、崭新的“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这些区域经济规划概念的提请与批复,  相似文献   

10.
俞越 《浙商》2011,(8):67-68
从北到南,沿海各省纷纷提出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如河北推出如“环渤海”战略,天津提出建设“海上天津”,福建推出“海上田园”,广东则提出“蓝色产业带”,广西推出了“蓝色计划”,海南则指出要“以海兴岛”等。在长三角地区,浙江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海洋,浙江的未来”的战略高度,江苏则提出了“海上苏东”战略。《浙商》杂志综合考量各沿海城市年度海洋经济总产值、政府扶持力度等综合因素,制作了海洋经济十大发展潜力城市榜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市场》2007,(9):12-12
1月22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文内标题用的则是《中国世纪》,通过《时代》驻北京、曼谷、巴黎甚至包括非洲多个国家共12名记者的联合采访报道.为读者勾勒出了“中国世纪来临”的画面: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实力持续上升,海外投资和对全球天然资源的需求左右了世界经济.外交上也积极进取.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因此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整组报道每个页码上部均以中文书法标以“中国世纪”.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中国想要什么怕什么”、“与中国合作”和“谁的世纪”。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展对话以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已从最初的渔业合作逐步扩展至海洋经济、海上联通、科研环保、海上安全、海洋人文等领域。目前,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遭遇着挑战。探索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新路径,不仅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稳定周边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3.
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内外沿海地区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丹东海洋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区住优势,培育海洋支柱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领域,逐步建立与丹东陆域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新格局,分析未来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环境、潜力和机遇,抓住21世纪国内外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机遇,努力实现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也将战略目光从陆地转向了海洋。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宁波市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我们从保持传统优势项目、港口建设、发展临港大工业、科学开发海岛、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区域合作、产业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目前全球进入了大规模、综合性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全球现代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约占GDP的4%,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潜力的当属临港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6.
陈文荣 《消费导刊》2013,(12):24-25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海洋以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是时代的潮流。因此,面对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机遇期,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是莆田市深化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薄存冰 《商》2013,(4):71-71
自十五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世界竞争的舞台由单一的陆地转向大洋,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海军学者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创立经典的“海权论”,已经有九个大国凭借对海洋的经略登上世界大国的宝座。其中继承彼得大帝以来经略海洋传统的社会主义苏联,在20世纪的海权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中国自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之后海权逐步沦落,乃至于近现代屡次蒙受海上列强的欺凌,其危害至今仍困扰着国人。而曾经“以俄为师”、借鉴苏联模式建设起来的新中国,在对海权的追求方面,也有着与苏联相近的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态势,更肩负着实现国家统一、捍卫海洋权益的艰巨使命。“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相似文献   

18.
彭娉婷 《商》2014,(2):95-95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推出的前提下,各沿海省份纷纷提出“海洋强省”战略,以期实现海洋经济的大力发展,带动本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海南省作为全国拥有最大海域面积的省份,也不例外,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提出如何推进海南“海洋强省”战略这一论题,文章从海南争创“海洋强省”的战略意义出发,分析海南争创“海洋强省”的条件,进而从不同方面提出海南省推进“海洋强省”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9.
《商务周刊》2010,(18):15-15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崛起,但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在中国知识界引发了“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之争。  相似文献   

20.
航母统治海洋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其威慑力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庞大的舰体本身,而是取决于充当航母“利剑”的舰载机是否“锋利”,作为“利剑”的操作者,舰载机飞行员无疑是航母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中国首艘航母在大连组织了交接入列仪式,这标志着我国第一艘航母开始加入中国海军序列.在“辽宁号”入役之时,积极探索建立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任务津贴,给予执行飞行任务的舰载机飞行员一定的经济补偿,对于维护飞行员利益,激励飞行员斗志,吸纳精英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