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是否应赋予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资格,我国法学界存在争议,但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非法人组织以他不同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特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自然人和法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应赋予其明确的地位,权利能力是确立民事主体资格的本质因素,在民事基本法中应明确赋予非法人组织“次法人”的民事主体资格,并应完善该民事主体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正>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主体,优化贸易经营主体对增强外贸发展动力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贸易经营主体发展趋势及特点出发,探讨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参与方式及阻碍因素,提出增强我国外贸发展动力活力的思路和建议。一、我国贸易经营主体发展趋势及特点(一)从企业性质看,外  相似文献   

3.
电子合同在国际贸易中广泛应用,各国对于电子合同产生的法律问题尚未有完善的法律规范,在国际贸易领域也缺乏相关的统一规则.电子合同的主体资格、合同形式、要约与承诺的效力等问题需要得到国际贸易各方的共同认可,在合同产生纠纷时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路晴  陈丽君 《商业科技》2014,(21):271-272
工商登记制度是商事法律对传统经营主体在主体公示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规制制度,旨在确认经营主体资格,保障交易安全。随着网络经贸活动的发展和网络经营主体的出现,传统的工商登记制度不能有效地在网络经营领域内发挥作用。网络经营中欺诈交易等非法行为频繁发生,却因网络经营的虚拟性而追索经营者无门,然而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为保证网络经贸活动健康发展、确保网络交易安全,探讨网络经营主体工商登记制度的构建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贸易合同争议的仲裁案件中,许多争议需要首先根据适用的法律及国际公约来认定合同的效力。因为合同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际仲裁的过程和结果。一个国际贸易合同的有效订立,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合同当事人须有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二)合同订立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合法;(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四)合同当事人之间要通过要约与承诺的方式达成一项可履行的协议。现就有关问题进行分述。一、合同当事人须有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这是世界各国法律都有明确规定的。尽管各国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制度、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贸经营主体演变中生产企业的自营出口长期以来,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体主要局限于少数纯流通领域的国营专业外贸公司,政企不分造成主体地位残缺,使外贸为实现出口创汇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也落入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低落所呈现的要美元还是要人民币的两难境地。为顺应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外贸经营主体日益沿着国家—地方—企业的轨道发展,从传统的对外贸易国家专营制,到80年代后转向由地方主营外贸,再到90年代由企业真正充当外贸经营活动的主角,逐步确认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微观主体地位。这样…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方面透露,经过紧锣密鼓的修订,新《外贸法》将于近期面世。此次《外贸法》大修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极大关注,其中最惹眼的莫过于“自然人也可从事外贸经营活动”、“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外贸经营权放开”两条,表明我国外贸经营权门槛几乎完全撤除。这对于专业的外贸公司和民营企业甚至自然人都有不同的意味。  相似文献   

8.
与WTO规则全面接轨——新《外贸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的新《外贸法》关于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对外贸易经营主体资格和外贸经营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WTO 例外规则维护国家安全、对外贸易调查以及对外贸易救济措施六个方面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法律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部门法律,它调整有关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法律关系。加强对国际贸易法律的研究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反过来促进着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积极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妥善处理对外经济贸易中各种法律问题,维护外国和我国法人、自然人的正当权益,加强对国  相似文献   

10.
何英 《北方经贸》2002,(8):37-38
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国际贸易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首选方式 ,每年各省市都会有一批企业通过申请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新获得进出口权的企业应根据国际贸易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资源合理配置 ,以顺利地开展外贸工作 ,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技术贸易壁垒下中美纺织品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美两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及各纺织品类贸易互补性强度,并将美国发布的纺织行业技术通报(TBT)作为技术变量纳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优势强于美国,尤其表现在纺织制成品类;出口角度看,两国在纺织制成品类上呈现显著贸易互补性,进口角度看,两国在纺织原料上具有较强互补性。在影响因素中,技术壁垒、进口国经济、出口国人口及两国距离负向抑制中美纺织品贸易,出口国经济、进口国人口及人均收入之差正向促进中美纺织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分工的演进导致贸易比较优势出现新的变化,贸易模式也更加复杂。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下,贸易平衡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下的总体平衡。随着国际分工的日趋深入,贸易失衡也将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结构性失衡。这与两者自由化进程的不对称密切相关。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新视野对于理解贸易平衡、解决贸易失衡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给贸易各方及世界整体带来巨大利益,然而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却是贸易保护,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折射出理论必然存在缺陷。本文认为这源于决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国家利益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缺位。通过研究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中对于国家利益的表述,并在分析基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贸易政策对于国家利益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及其调整方向,最后以比较利益论为例讨论了重构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服务贸易中自然人流动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领域和多边服务贸易谈判的要害。讨论与自然人存在的界定与测度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分析现存统计标准和数据可用作模式4服务贸易指标的程度,并就监控模式4交易的统计指标和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改善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出口企业重要技能的识别及其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桂军  周婷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8(10):3-10,17
根据对我国东部经贸发达地区的800家外贸企业所进行的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出8大类共56项重要出口技能,8大类技能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国际贸易物流、国际结算、国际贸易战略管理、国际贸易调研和国际贸易实务;通过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对88项出口技能按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外贸企业认为对于成功出口最重要的技能是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调研类技能。总体上,我国外贸企业更重视基本的金融技能和战略管理技能;对于国际营销技能重要项目的整总体评价一般甚至有些偏低;同其他国家企业的情况相比,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物流和国际贸易实务技能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政策的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回顾 ,总结出了任何时候、任何国家的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国与国之间贸易利益分配的差异 ,自由贸易对国家内部的不同部门 (利益集团 )的不同影响 ,是产生保护性贸易政策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贸易政策的保护性的问题。最后分析了WTO条件下国家贸易政策保护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WTO贸易援助制度构建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贸易援助作为WTO的一项倡议,在其实施4年以来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且该倡议实施期限具有不确定性。贸易援助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各种阻碍贸易的限制性约束,充分发挥贸易对于经济增长和降低贫困的重要作用,必须长期开展贸易援助。WTO作为全球性贸易组织,决定贸易援助只有在WTO体系内才能更为有效、全面、根本的展开。为使贸易援助长期实施并解决目前贸易援助倡议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WTO体系内构建贸易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empirically whether the effect of tax reform (involving the progressive replacement of trade tax revenue with domestic tax revenu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ax revenue performance (measured by tax revenue‐to‐GDP ratio)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trade openness of these countries. The analysis has used an unbalanced panel data set of 95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1–2015 and the two‐system GMM approach. Results suggest that tax reform i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ax revenue perform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is positive effect increasing as countries experience a higher development level. Additionally, and more importantly, countries that further open up their economie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enjoy a higher positive effect of tax reform on tax revenue than countries that experience a lower degree of trade openness. Therefore, these findings should help dissipate the concerns of policymak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greater opennes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would further erode their tax revenue, including by lowering their international trade tax revenue. In f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appropriate tax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greater trade openness would generate higher tax revenue, while concurrently allowing countries to reap the well‐known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相似文献   

19.
贸易便利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中国新疆边境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反映边境贸易便利化发展的14个指标,构建评价边境贸易便利化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测算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疆的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最高,其次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最低;中国新疆除了铁路口岸设施质量、互联网使用人数的便利化水平值低于俄罗斯,其余的测评指标便利化水平值均高于周边国家,但指标整体的便利化水平值相差不大,且水平值很低,整体的边境贸易环境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20.
李钢 《中国市场》2008,(28):94-95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在国际间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凭借其经济、信息技术优势,利用电子商务构筑新的贸易壁垒,以加大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差距,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