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的趋势锐不可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国银行业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以往的监管措施、监管力度及银行本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很难再适应银行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风险环境.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的金融风险事件更加深了各国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金融市场中普便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用风险的直接因素,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理念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荔 《价值工程》2004,23(3):96-97
近几年,金融安全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各界的注意,有的学者将其纳入了国家安全的范畴,随着全世界对和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冷战后,国家安全的核心主要转向了金融安全。我国目前面临着如银行体系呆坏账数量庞大等诸多威胁金融安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要在加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同时注重内、外监管的协调统一,以及国内监管与国际监管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荔 《价值工程》2004,23(5):96-97
近几年,金融安全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各界的注意,有的学者将其纳入了国家安全的范畴,随着全世界对和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冷战后,国家安全的核心主要转向了金融安全.我国目前面临着如银行体系呆坏账教量庞大等诸多威胁金融安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要在加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同时注重内、外监管的协调统一,以及国内监管与国际监管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能否顺应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及时调整监管重心和监管方式,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国家的金融安全。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逐步开放,中国金融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如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等。但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监管水平无疑是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因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由于其内在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有来自国际金融的种种冲击,因此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中,最重要的是银行体系风险和证券市…  相似文献   

5.
借鉴金融监管的国际新趋势改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峰 《经济界》2002,(4):78-82
20世纪3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崩溃、银行大规模破产倒闭所引发的“大萧条”促使罗斯福政府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严格金融监管体制,由此成为世界各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典范。然而,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商业银行保障自身稳健运营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邢栋 《企业研究》2008,(2):71-73
金融监管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稳定金融秩序,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确保国家金融货币政策与法律制度贯彻执行的必要手段,历来是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制度转轨、经济转型、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随着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之间的业务交叉和融合逐步显现,金融控股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化经营管理不断发展,现有分业监管格局下的混业经营越来越多,为了能够顺应混业经营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国金融系统的多样化,监管模式有很大差异。迄今为止,很难说存在一个最佳监管模式,正确的思路是在遵循金融监管有效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依据自身国情,如变化中的金融格局、政治文化背景、相关经济体的理性程度、内部控制状况以及原监管模式延续等诸多因素,最终确定采用某种监管模式,而这种模式又是应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快速发展,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然而,金融产品的特殊性,使消费者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地位,银行业产品的纠纷、投诉日益增加,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凸显。虽然,2012年11月,银监会专门成立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旨在强化对银行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本文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并从银行监管的角度剖析问题查找原因。同时,梳理、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监管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现场监督是银行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谨慎监督方式。它通过对监督对象的数据和资料进行连续、全面的分析,及时发现监督对象存在的问题,评估监督对象所处的风险状况,为现场监督提供线索和依据,为制定金融有效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一、非现场监督的目的和内容 非现场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动态分析和监测,查找问题和风险评估。通过查找问题,揭示银行的潜在风险,通过风险评估量化银行的风险状况。非现场监督的主要内容有: 1、对银行业务的一般性日常监测。日常监测主要包括经营风险指…  相似文献   

11.
孟琦 《企业研究》2012,(22):172
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商业银行保障自身稳健运营的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银行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银行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商业银行保障自身稳健运营的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入世与我国金融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是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从中国入世后金融业的相关承诺入手,分析了我国先行金融法律法规在税负差异、本土银行自主性和监管法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商业银行独立性,建立并完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外部市计,是指外部审计机构接受银行所有者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委托,根据会计原则和审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风险控制等的监督检查。外部审计不仅有助于金融法律规范的实施,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也能提高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和质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入我国的各国金融产业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完善商业银行外部审计成为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国际化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李倩 《价值工程》2014,(8):31-34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本文以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综合考虑核心企业资信状况、供应链营运状况及宏观环境因素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评估其信用风险,通过与传统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下的结果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能有效地扩大授信范围,减少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进行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和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金融经营本身的特征和中国现实的基本国情,打破模式之争。当前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和监管机构的设置已不再适应金融经营的实际情况,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理应将在实际生活中起着监管作用的金融监管机构纳入到监管主体范围中来,并重新构建适宜我国金融发展趋势的专业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