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率”区别何在 员工流失率反映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的被动解除.所谓员工流失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流出.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流出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因而又称之为员工流失. 员工离职率反映劳资双方劳动关系的结束.员工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  相似文献   

2.
<正>人力资源退出是指雇员与雇主之间结束雇佣关系,员工离开原组织的行为。员工离开企业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员工的自愿离职,这种形式是由员工主动发起的;第二种是员工的被动离职,这种形式是由企业发起的。被动离职又分为解雇和裁员两类。  相似文献   

3.
<正> 员工流失最一般的定义是"一个从组织中领取货币性报酬的人中断作为组织成员的关系的过程。"按员工流失的原因来划分,可以分为自愿流失(如辞职)、非自愿流失(如解雇)和自然流失(如退休、工伤、死亡等)。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较多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员工的自愿流失上。正常的员工离职率是必要的,它可以加快组织成员的新陈代谢,提高企业的工作绩效。但是,如果员工流失率过高,特别是关键员工的流失率过高,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使非企业意愿流失的员工流失率保持在一个期望的水平,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员工高流失率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员工高流失率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多个方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全球企业纷纷大幅裁员,令人遗憾的是裁员风潮中也裁掉了许多具有专业技术的白领员工,企业在不经意中流失了自己的智慧资源。 企业为降低成本采取裁员的方式情有可原,但因此对公司造成的负面效应却不应该忽视。员工离职实际是公司资源的变相流失。因此,正确处理员工离职事件及其影响,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应当是公  相似文献   

5.
一、会计准则对辞退福利的规定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无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②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辞退福利通常采取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支付补偿的方式,也有通过提高退休后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福利的标准,或者将职工工资支付至辞退后未来某一期间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员工自愿离职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青 《现代企业》2006,(3):26-27
员工自愿离职指的是由雇员决定中止雇佣关系,非自愿离职指的是由雇主决定中止雇佣关系。离职行为同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复杂,不是某一个因素就简单地导致员工离开,也没有哪一个措施就能够有效控制它。组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如果忽略了员工个体特征,会使离职的控制失去目标;而忽视组织内部和人力市场的因素,则不能全面和有效地对离职进行控制。一、员工自愿离职的原因根据学者研究,离职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第二是从离职意向到离职行为的调节因素。1.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①个体因素。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激励和工作成…  相似文献   

7.
姜博 《人力资源》2007,(22):26-30
人才若不为我所用,就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所用,越是核心的人才,就越是如此。近年来,许多知名企业高管人员离职,甚至集体跳槽,引起企业、甚至行业震荡的消息时常见诸媒体。因此,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经常面对员工的离职问题。在倡导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企业开始采取措施管理离职员工,维系良好关系,以期这些人才在离职后还能为组织发挥余热。然而员工离职总会对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离职之后再进行管理难免为时已晚,须从"管理离职员工"转向"员工离职管理"。  相似文献   

8.
员工离职是企业中的常态现象,这种现象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影响,但是对离职员工不同的处理方式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本文以自愿离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对离职员工的价值、离职员工的延续管理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采用"通用电气公司法"对自愿离职员工的等级划分进行了剖析,提出采用恰当的延续性管理手段对自愿离职员工进行管理,离职员工将会成为企业的一种宝贵资源,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渊明 《人力资源》2006,(20):54-58
近两年来,一轮又一轮的裁员从跨国企业波及到内资公司。2005年,德意志银行宣布裁员5200人,惠普1900名员工“自愿”离职,BBC裁减20%的员工,爱立信因关闭CDMA业务而裁员250人,JBM实施了“全球万人裁员计划”;在国内,2006年7月中旬发生了百度裁员风波。这些知名企业纷纷举起裁员的大旗,让国内外其他企业在观望、猜测之余也惶惶不安,不由反观自身:企业是否需要用裁员来换取发展?能否承受得起裁员的风险?又该如何去规划裁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2014,(1):70-71
HR来信:我公司曾与外商签署品牌代理合同,合同期满后,外商提出希望将我公司部分员工转至旗下,经协商,部分员工同意向我公司提出辞职,并与外商订立新的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个别不愿意辞职的,我公司也安排至其他品牌门店。为避免法律风险,离职时公司与相应员工签署了一份《离职情况说明》,对离职后的工资计算、假  相似文献   

11.
<正>组织发展的关键,潜藏于"人"身上的资源,在于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对组织的认同。员工自愿离职是指员工主动离开企业的过程。对企业而言,过高的离职率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成本负荷和使企业竞争力下降。离职倾向是判断员工离职行为的最佳指标。研究离职倾向应把重点摆在员工退缩过程的心理层面(如工作满意感等),为此,本文运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样本检验员工满意感与离职倾向相互关系,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工作嵌入与员工自愿离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自愿离职主要由员工本人做出,员工主动提出离开组织的行为,即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辞职。员工自愿离职对于组织来说因其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会对组织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尤其是核心员工的离职;对于员工个体而言意味着原有一切关系的中断,从而导致原有利益的损失或牺牲,同样将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员工自愿离职无论对于组织还是员工个体而言都具有较大的震撼性。也正因为如此员工自愿离职现象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21位服务型企业全职员工的调查数据,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探讨情绪劳动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并运用层级回归模型检验情绪耗竭在情绪劳动影响员工离职意愿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员工主观体验到的组织支持在情绪耗竭与员工离职意愿间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情绪劳动工作中,员工采用的表层扮演对离职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耗竭部分中介了表层扮演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组织支持感负向调节情绪耗竭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员工流动是指人们被一个组织雇用或者离开这个组织的行为,根据员工流动方向可分成流入和流出两种情况.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的需要而进行招聘或解雇员工,或是员工由于自己本人各方面的考虑而选择求职或离职某企业,从而造成了企业员工的流动性问题.企业对于本身决策导致的员工流动,往往比较容易控制.而对于员工的主动离职则难以控制,因此应该重点研究和分析员工自愿离职问题,加强员工流动造成的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的控制.本文以某集团试用期员工流动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该集团新员工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5.
企业员工自愿离职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自愿离职是指员工主动离开企业的过程。员工自愿离职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权威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2001年对中国深圳地区300多家企业进行了人员流失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近15%的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10%~20%之间的高度危险区。根据美国的有关研究,有2/3的员工是在刚开始的3年内离职。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杨佳 《人力资源》2016,(10):61-63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种类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比如人员大量流失、核心人才供给不足、员工敬业度低、劳动纠纷频发等等,都是常见的人力资源风险.一旦发生这些风险,人力资源部门往往会落下“工作不力”的口实,而当发生集体离职、裁员对抗等极端个案时,人力资源部门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7.
以往,企业会把对员工的大部分关注都放在入职管理和在职管理上,想方设法在员工就职期间从工作、薪酬福利、环境、组织文化、员工关系、职业发展等多种途径保留员工,延长其在企业的工作周期。然而,管理者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企业做了多大努力去做员工保留计划,也无法改变新生代员工爱冒险、随性、喜欢"游走"在不同企业和行业的个性特征。面对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在未来仍将延续的离职率,企业管理者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审视离职员工管理,不能在给员工办完离职手续后就"挥一挥衣袖",从此和员工"作别江湖"。从一定意义上讲,离职员工群体是给企业带来潜在收益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8.
从“裁员风暴”看裁员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许多企业纷纷辞退老员工以规避法律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新规定。本文从"裁员风暴"谈起。探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裁员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姜博 《人力资源》2007,(11X):26-30
人才若不为我所用,就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所用,越是核心的人才,就越是如此。近年来,许多知名企业高管人员离职,甚至集体跳槽,引起企业、甚至行业震荡的消息时常见诸媒体。因此,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经常面对员工的离职问题。在倡导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企业开始采取措施管理离职员工,维系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严长远 《企业导报》2011,(1):212-213
企业员工的流出并不等同于人才的流失,只有企业那些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或丰富行业经验、管理才能的员工的大量流出,才称之为人才流失。如何防止企业人才流失,需要企业重塑一个惜才、爱才的文化氛围,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实现有效的招聘、激励及与离职员工的完美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