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培训课上,将要讲到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时,我先给大家讲了一个齐桓公的故事: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很多齐国人都穿起了紫色衣服.一时间,紫色衣料价格猛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闻听此状,齐桓公发愁了,于是向管仲讨计,管仲回答:"主公如果想制止这种局面,就不再穿紫色衣服.同时你还应该对人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  相似文献   

2.
袁浩 《秘书工作》2011,(1):41-41
据《韩非子》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一国尽服紫",引起齐国紫色衣料价格暴涨。齐桓公对这一风气带来的后果感到担忧,管仲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中记载:齐恒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于是"一图尽服紫。"从而引起了齐国紫服价格暴涨,使五件素服的价格,也抵不上一件紫服。齐桓公为此感到很优虑。便向管仲请教对策。管仲说:《诗经》有言,"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大王想纠正这股风气,何不从你自己开始不穿紫服呢?齐桓公欣然接受了管仲的建议,首先自己不再穿紫服,并对穿紫服来见他的人不客气地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穿紫服的。结果当天朝廓里再没人穿紫服了,第二天都城中没人穿紫服了,第三天全国老百姓再没有穿紫服的了。由此看来,齐国服紫之风的盛与衰,与齐桓公的实际行动密切相关。即所谓"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不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齐国有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叫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期间,他曾以商战为武器,配合其他措施,不战而使鲁国、梁国屈服。鲁、梁两国民间习俗织绨(古代一种丝织物),管仲便劝桓公穿上绨服,使臣民仿行,并对鲁、梁的商人说:“运到齐国一千匹绨,就给金三百斤,运绨十倍就给三千斤。”  相似文献   

5.
杨发军 《活力》2013,(22):94-94
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40余年的宰相生涯,使管仲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把处于东海之滨的小小齐国治理得民殷物阜,国富兵强,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管仲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先富民教民,后富国治国,最终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相似文献   

6.
“上星期刚一走进办公室,有同事就对我说外面都传说任志强被抓起来了。我忙给任志强打电话问他:‘你被抓起来没?’任志强说:‘没有,不过挺难受的,每天三、四十个电话问我是不是被抓起来了。’正在与我通电话的时候,又有人给他打电话问他是不是被抓起来了,我听见他在电话里跟对方发脾气:‘他妈的,什么事呀……’接完电话,任志强接着对我说:‘你有空在你的博客上写一写,告诉大家我还没被抓起来。’‘你在你自己的博客上写吧!’我回答道,‘我的博客没人看。’……”  相似文献   

7.
《大众标准化》2016,(3):45-45
正有一年,齐国军粮出现短缺。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你一向足智多谋,你能不能想个法子,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为国库筹备足够的军粮呢?""这好办!"管仲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说,"前几天,北郭有个人,挖地时挖出来一只龟,这只龟就值五百亩地的粮食。我去把那只乌龟弄回来就行了。"齐桓公不知道管仲的葫芦里要卖什么药,但他相信管仲的智慧,便没多说什么,任由管仲行动。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车的使团,浩浩荡荡前往那个人家,赐给他官帽一顶后,便一路敲锣打鼓,把那只龟给"请"了回来,供奉在寺庙前的大台上。白天杀了四头牛祭祀它,晚上派百名士兵把守。众人大惑不解,一只乌龟何以受此隆重的礼遇?管仲就宣称:这只龟是东海海神的儿子,是无价之宝,谁要拥有了它,要风  相似文献   

8.
在切入主题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讲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有甲和乙两妇女,用同样的价格买了同样的衣服。(大家可能都有同感,许多妇女在买东西的时候,是舍得花钱的,但买了以后就会后悔)这里的甲妇女就抱怨开了:“你看,这钱真不是钱了,这一件衣服就花了我360元钱。”“不会吧,我今天只花了一元钱。”“你没有搞错吧?”,甲妇女奇怪地问。“你想想,假如这件衣服你穿一年,而一年算360天,360元钱不是每天只支付了l元钱吗?”甲妇女才恍然大悟。在这件事中。  相似文献   

9.
笑口常开     
同床异梦   有一对夫妻感情不好,各自都有外遇。一天,夫妻俩正在睡觉,妻子突然在梦中惊慌地尖叫起来:“天哪 !你快走,我丈夫回来了 !”丈夫一下惊醒了,连忙穿上鞋说:“糟了 !我这就走 !”说着一溜烟地逃走了。 你太懒了   妻子对丈夫说:“今天星期天,你把床单洗一下。”丈夫笑着说:“不要洗了,翻过来铺就可以了。”妻子说:“哎 !你太懒了,我已经翻过一次了。” 爸爸发现妈妈 某日上语文课,老师解释“发现”与“发明”的不同:“‘发现’是本来就有,后来被找到;‘发明’是本来没有,后来变成有。”接着,老师找了位学生…  相似文献   

10.
詹方政 《企业家信息》2012,(10):104-104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推销鞋子的推销员,来到非洲,结果发现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其中一个叫苦连天,这么个地方怎么会卖得出鞋子呢?于是打包回去了..另一个却喜出望外,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么我的市场该有多大啊。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关键点:要让所有的人穿上鞋子,还要形成一种穿鞋的文化或者习惯。  相似文献   

11.
徐丽霞 《乡镇论坛》2010,(12):11-11
齐国有个叫易牙的厨师.专管齐桓公的饮食。他是个奸佞小人。一天.齐桓公对他开玩笑.说自己尝尽了天下的美食.却从不知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听后牢记在心,念念不忘要用人肉制作一道菜肴。后来,这个谄媚的家伙罪恶地把自己的孩子杀了.做成一道菜让齐桓公品尝。齐桓公开始还觉得美味,后来一听是人肉.不由得感到恶心.可是齐桓公的想法也很奇特,他居然认为:易牙杀子是为了自己,可见他爱我胜于爱他的亲骨肉。  相似文献   

12.
《庄子·天道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工匠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休息时,轮扁走上堂来问桓公说:“不知君王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圣人之言。”轮扁叹了一口气,说:“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桓公大怒,说:“寡人读书,匠人怎能随便议论。好!如果你说得出道理便罢,倘若说不出道理,我可要治你死罪!”  相似文献   

13.
贺建新 《乡镇论坛》2009,(32):40-40
假日里,我回家探望母亲.看见她在操坪里晒着几件粗布衣服。我忍不住对母亲说:“妈,现在又不是没衣服穿,还留着这些老‘古董’干什么?”“看到这些旧衣服,我就想起了过去的日子。”母亲说。  相似文献   

14.
修恩禹  孟杰图 《英才》2013,(4):119-121
“我是一个刚从前线凯旋归来的将军,戴着钢盔、风镜,开着一辆落满灰尘的敞篷吉普,后排坐着两个中士。一路上,他俩喋喋不休:‘将军,我家的奶牛又不下奶了’、‘将军,我家的鸡又被人偷了’……‘太讨厌了!不要再跟我说这些琐事’。我训斥他们的同时,车子进了城。突然,路上冒出一个交警,伸手拦车。警察特别生气,大声质问我为什么超速,  相似文献   

15.
两百多年前,丹麦王国的安徒生写了一篇很有名的童话故事叫《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大概是说:从前,有个国王很喜欢穿新衣服。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骗子告诉国王说他们能为国王织出非常美丽的布匹,并能够做出非常华贵的衣服给国王。而且,这种衣服还有特别神奇的地方,它只有聪明智慧的人才能看得见,平庸和愚昧的人是看不见的。国王心想,如果我穿上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辨别哪些人是聪明的,哪些人是愚蠢的了,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16.
李玉 《财会月刊》2010,(7):I0010-I0010
让农村学生都有校服穿 余亚云是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乡独石河村的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 后来,余亚云考入南京财经大学。放寒假前,与余亚云同宿舍的王觅从家里带来了一些衣服.交给余亚云,说:“这是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崭新的,送给你,带回去给你表妹穿。”在这些衣服中,余亚云意外地发现了一件小学校服。  相似文献   

17.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日前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银行收费风波接受了媒体专访,马蔚华毫不避讳:“大家事实反对的是‘滥收费’,讨厌的是元道理的、不告知的收费”。马蔚华称,“如果你的产品好,收费合理,相信消费者会理解的”。“银行也有劳动力消耗,合理的收费应该没有人反对”。在马蔚华看来,银行收费不应该搞暗箱操作,  相似文献   

18.
一次,一位教授拿着一块土砖,问道:“这是一块土砖,你们谁能把它变成‘金砖’?”问得大家摸不着头脑,土砖就是土砖,怎么能变金砖呢?看到大家被问住了,他便得意地说:“如果你能把它变成故宫的地砖,那么它就是金砖了。”  相似文献   

19.
三年前,我到上海永新显像管公司为中层干部做管理培训。第一次走进培训教室,那是晚上5:30分,是在他们一天的工作之后。20多名学员的面部表情非常自然,并没有在许多地方常见的那种疲惫与无奈,课程开始后,大家非常踊跃地参加到互动中来。课间休息时,我对他们中的几个人说:看来你们对单位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回答:你怎么知道,一定是你认识我们公司的人。我说:你们的满意就写在了你们的脸上。  相似文献   

20.
漫画与幽默     
漫画与幽默改姓何某30多岁了,父母还没给他娶媳妇。一天,他唉声叹气地对父亲说:“我不姓何了,改姓‘可’吧!”父亲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我的身边少一个人啊!”父亲会意了,答应马上托媒说亲。找了好几年,媳妇还没找到。他又对父亲说:“我不姓可,姓‘丁’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