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远 《魅力中国》2010,(25):115-116
河南是戏剧大省。所以古典名剧数不胜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在与传统的戏曲艺术争夺观众全体、抢占演出市场,以至于戏曲从文化霸主的位置上下来,沦为非主流文化。作为戏剧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戏曲走到今天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如何打造新的演出剧目或重塑古典名剧,来培养出新的观众群体。扩大河南戏曲的影响,向多元文化迎战。争取夺回一部分市场,使戏曲能够生存下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
李华雪 《魅力中国》2013,(34):65-65
小品是通过塑造一个又一个人物形象,结合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综合演绎出丰富精彩的演出内容。小品具有故事性,每一个小品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国的观众很喜欢趣味横生的小品,像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师傅演出的几个小品备受赞誉和观众喜爱。有了故事框架就有人物,有了人物就有人物塑造性格,只有生动形象的人物才能长久的吸引观众观看。小品人物塑造的结构有三种:流动结构、深层结构以及表层结构。这些结构分次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性格和其内心世界。有的小品就算过去了几年时间,依然被观众喜爱,重复看几遍仍不觉得腻味,一个经久不衰的小品,不仅仅需要在人物性格上鲜明的表现出来,更是需要表达出人的本体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戏曲的虚拟化表演,可以启发观众的思维活动,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它可以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通过演员的虚拟表演而想象到所传达的戏剧内容.如<打渔杀家>中肖恩与桂英划船上场,唱"父女打鱼在河下……"舞台上本没有船,更没有河与水,只是借助于唱词的表白和身段的表演,使观众想象到船、水、山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刘慧 《魅力中国》2010,(27):211-211
中国戏曲的虚拟化表演,可以启发观众的思维活动,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它可以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通过演员的虚拟表演而想象到所传达的戏剧内容.如〈打渔杀家〉中肖恩与桂英划船上场,唱"父女打鱼在河下……"舞台上本没有船,更没有河与水,只是借助于唱词的表白和身段的表演,使观众想象到船、水、山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李磊 《魅力中国》2013,(14):91-91
戏曲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从剧本创作到整个舞台艺术呈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反映生活的方式和给人的审美感受上都有别于其他艺术。尽管戏剧的发展在当下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冲击,但戏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而且,今天我们自觉遵循“顺时应势”的客观规律,积极进行戏曲艺术的创新,因此,  相似文献   

6.
戏曲音乐是以集中表现戏剧内容、体现戏剧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情境氛围为形式而产生的,它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戏曲促进了戏曲音乐的变革,而戏曲音乐的传承发展又改变了戏曲艺术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戏曲音乐是以集中表现戏剧内容、体现戏剧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情境氛围为形式而产生的,它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戏曲促进了戏曲音乐的变革,而戏曲音乐的传承发展又改变了戏曲艺术的面貌.所以,有声乐和器乐所构成的戏曲音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舞台戏曲艺术这个综合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双强 《魅力中国》2013,(20):261-261
戏曲在戏剧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标志着—个剧种的自我特征。戏曲表演是指由演员扮演的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戏剧表演以高度的艺术震撼力和冲击力赢得了无数观众的青睐,戏剧艺术也得以风靡全球,成为艺术品位的象征。近年来我在周口市豫剧团工作期间饰演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西湖公主》的龟将、《杨六郎招亲》中的傅丁奎、《骨肉恩仇》中的常德、《大祭桩》中艾迁、《小红袍》中的朱灿、《挡马》中的焦光普、《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这些角色我感悟都很深!《西湖公主》的龟将是一个武丑,不但要演出他的武功精湛,又要演出他的滑稽幽默,但滑稽而机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讲究的是戏曲的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戏剧舞台美术的运用,很好地体现着戏曲的这些特点.道具,是戏剧舞台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戏曲舞台上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丁鼎 《魅力中国》2013,(26):95-95
没有继承艺术就没有发展。戏剧对戏曲艺术的继承从内在意义到外在形式都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科学融合。本文研究了中国戏剧对戏曲艺术精神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族艺术,是世界戏剧的一个分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与文学历来联系紧密.《聊斋志异》的戏曲传播一直是其非语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传统的“聊斋戏”又显现出与时俱进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好文 《魅力中国》2013,(14):80-80
传统戏曲做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其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色彩缤纷的地方风味汇成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然而。戏剧的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民间戏剧还是文人戏剧,它是我们这个时代、大众传媒时代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科学发展戏曲电视化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事戏曲艺术的人都知道,每部剧目,需编剧的一度创作和导、演、音、美的二度创作,尽管每一个参与者都付出了诸多辛苦,但作品成功与否,仍是未知。只能"由观看它的那些人的评价来评判"(J.L斯泰思《观众参与》)方能作出最后结论。由此可见,观众参与及其价值评判的完成才是戏曲创作的全部完成。这就确立了观众参与及其价值评判在整个戏曲创作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1995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联合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的泸州市文化局,十分注意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艺术发展规律三者的关系,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工作的发展。泸州市专业文艺团体和文化事业单位,以艺术生产为中心,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重点,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文化工作中,泸州市文化局以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化先进乡(镇)”为龙头,采取抓活动,促繁荣;抓创作,出精品;抓培训,出人才,促提高的方法,组织了泸州名酒节、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成功地承办了第六届四川省戏剧小品比赛,还举办了泸州市戏剧小品调演,观众反响强烈,在泸州掀起了一个空前的群众性戏剧热潮,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和剧  相似文献   

15.
戏曲行当中的丑角,又名三花脸、小花面,俗话说:"生、旦、净、未、丑"百行丑为先.无丑不成戏,纵观古今梨园,但凡大戏,都离不开丑面,只不过扮演的角色大小,份量轻重罢了.丑行,以插科打浑,幽默、诙谐、灵活而见长;使戏剧变得轻快生动,丑是富有喜剧性色彩的戏曲行当,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角色.它凭着幽默的语言、优美的身段、诙谐的表演、高超的表演技术,使观众赏心悦目,为之开怀.  相似文献   

16.
姜梅 《魅力中国》2013,(14):106-106
戏剧小品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门“热门”艺术。它短小精悍,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叙述情节、展现人物、启示人生,深爱观众喜爱。文章从小品组织的合理化、演员修养的多元化、舞台造型的情境化、排练表演的反复化等角度阐述了小品表演的排导。  相似文献   

17.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在新的时代里,最繁重的任务是戏曲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明代《西厢记》的改编包括声腔和文本的改编,这些改编与其传播的地域(地理环境)有关。我国古代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很大,不同的地域文化使不同地方观众的审美趣味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在明代,北曲衰落,南曲兴盛,《西厢记》在传播过程中,与当地观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在声腔和文本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改编。地理环境对戏曲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观众审美情趣间接作用于戏曲的改编与演出。  相似文献   

19.
邵桃云 《魅力中国》2009,(36):181-181
艺术创造力离不开一个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感悟能力的强化。一个戏曲演员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演技娴熟的艺匠,不能满足于人物塑造的一般性理解与认识。如果把唱、念、做、打这一整套复杂繁难的表演技艺,称做戏曲演员的物质手段的话,那么在剧本文学中所规定的独特性格、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任务创造,则可以看作是这些物质手段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它是戏曲演员表演二度创作的依据和任务。在所有戏剧表演形式中,戏  相似文献   

20.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其音乐占有重要的地位,戏曲离开了音乐则不称其戏曲,戏曲音乐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的主要表现手段.如果离开了它,戏曲就成为其它戏剧形式了,戏曲音乐在其它戏曲因素互相依存、互相融合而形成了综合性的戏曲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