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我国的棉花生产与纺织工业发展状况一直是影响国际棉花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国际棉花市场也一直在密切观察我国的棉花生产形势。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通过几十年来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每进口或出口5万吨棉花,国际市场棉花则上涨或下落一美分。虽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带来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2.
棉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产业能否健康稳定发展,不仅关系着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且关系着棉花主产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着我国纺织工业和外贸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十五”期间,我国棉纺织品产量和出口量都逐年大幅增长,棉花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也呈现波动式的恢复性增长。近两年,虽然我国国内棉花供求出现了较大的缺口,但由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纺织、化纤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化纤和棉花都是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基础原料。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棉花产业和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就决定着中国纺织工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9月30日,工信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分析棉花产销形势,安排落实2011年度棉花工作。一、棉花供应是纺织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目前棉花用量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四分之一,棉花的稳定供给对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同时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纺织大国,是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棉花生产居世界前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民平均每增加1000元收入,大约有400元来自棉花种植,棉花是新疆农民赖以生存的产业。2007年以来美国金融业出现的危机,不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完善棉花进口制度 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国家对棉花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棉花资源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的需要,因此棉花进口已经成为常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棉花的进口制度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制度对保护国内的棉花生产、满足纺织的原料需求、平衡棉花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一政策对棉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影响不同,争议也不少。研究我国现行棉花进口制度的利弊得失,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政策建议,使之更加符合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已成为当前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棉花产业涉及农业、纺织业、商贸流通业等多个产业,是中国上亿棉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而棉纱、棉布、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因此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与广大消费和亿万棉农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棉田面积占我国经济作物的三分之一。棉花纤维占我国纺织工业原料的80%以上,棉籽油占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四分之一左右。棉花主副产品是发展多种工业、多种经营的重要原料,用副产品作原料的制成品多达80种以上。我国具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和传统的纺织工艺技术,发展棉花生产、纺织工业和服装制品,具有极其强大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我国支柱产业——棉纺织工业的原料,而棉花生产与消费都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棉花作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宗农产品,提高其产业竞争力迫在眉睫。2000年前,我国的棉花生产与国内需求基本平衡,但是加入WTO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发展迅速,到2005年,我国纺织消费棉花1012万吨,而我国的棉花生产2005年为570万吨,即便是2004年在棉花生产面积接近上限的丰收年景产量也只有632万吨,基本上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上限。从发展趋势来讲,虽然国家已对纺织产业进行调控,但是在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棉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棉花供求出现了很大缺口。2001年以来,我国棉花进口急剧增加.从5.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56.9万吨,年平均以11.22倍的速度增长。2006年1—5月共进口棉花2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7倍,平均月进口量41.4万吨,占国内纺织月均用棉量的一半左右。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改变了以往使用国产棉的习惯,迅速适应和喜欢进口棉.对进口棉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今配额已经成为纺织企业最为敏感的神经,每年在配额发放之际都会出现争抢现象,甚至已经出现了以每吨500~1500元左右的价格买卖配额现象。由此可见国内纺织企业对进口棉的喜爱程度。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如此青睐进口棉呢?详细分析,大致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