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一)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财政部下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一,原所得税会计准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以损益表为核心,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口径和时间上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一)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财政部下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一,原所得税会计准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以损益表为核心,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口径和时间上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在38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我国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一步的进行了规范。这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个质的飞跃,是新会计准则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一、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比较为便于对新准则的使用,有必要对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原准则的差别进行比较分析。(一)新准则明确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按照原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以损益表为核心,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收入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企业会计制度中利润表债务法的所得税核算方法,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符合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及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在采用资产基础法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时,需根据评估结果,参照新会计准则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方法重新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评估值;在采用收益法评估时,为简化处理,可将资产基础法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评估值作为溢余资产处理,不再单独预计未来期间新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通过对新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介绍,新旧准则处理方法的实例比较,针对新准则所得税实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我国具体环境下,寻求解决的对策,以保证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黄庆锋 《时代金融》2015,(6):156+158
由于金融企业特殊的行业背景和生产运行方式,其每年都需要向国家确认大量的递延所得税,由于新会计准则体系与以往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甚多,当前阶段金融企业的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复核以及其他管理工作也需要产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金融企业递延所得税的主要内容以及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说明,进而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金融企业递延所得税核算的管理要点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通过对新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介绍,新旧准则处理方法的实例比较,针对新准则所得税实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我国具体环境下,寻求解决的对策,以保证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这些变化都将给我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带来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不仅表现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我国企业选择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产生直接影响,还表现为由于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差异的加大,对所得税会计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就将从这两个层面分析新会计准则体系对我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企业在新准则体系下运用所得税会计的对策。新会计准…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促进了我国会计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所得税作为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会计准则实施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从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是运用广泛并且较难理解的一个会计准则.我们发现上市公司在执行这个会计准则时,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理解比较模糊.本文以ST平能公司和闽东电机为例,讨论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条件以及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向东 《会计师》2009,(2):84-85
<正>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采用与国际所得税会计准则趋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而使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归属为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所得税负债并计算所得税,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逐渐与国际惯例趋同,对企业的发展和所得税会计核算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林芬 《时代金融》2014,(14):214-21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所得税相关准则有了原则性的变化,成为新准则中备受关注的准则之一。本文通过对比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总结出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与国际惯例趋同,我国对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修订,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变化很大,如所得税会计核算,需要根据新会计准则重新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进一步明确了所得税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促进了我国会计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所得税作为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会计准则实施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一、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比较 为便于对新准则的使用,有必要对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原准则的差别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吴稚蕊 《会计师》2010,(9):31-32
<正>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中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由原来的应纳税款法或纳税影响法转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应纳税所得额、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等概念,实现了国际趋同,体现了会计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原则。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一般处理程序及特殊业务处理程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晶 《投资与合作》2014,(7):100-100
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我国自身经济状况的制约,在我国相关所得税的法律的制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缓慢,本文立足于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的基础之上,阐明了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我国存在新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差异、新准则的难度、新准则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来解决方案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按照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税率变动时,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扩大了差异的范围,依据的是经济利润观来对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