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我厂过去对机床导轨咬毛,曾采用锡铋合金钎焊、环氧树脂粘补等方法修复,但都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从78年开始,使用502粘胶剂与还原铁粉混合的粘结剂来修复机床导轨咬毛,方法简便,结合牢固,铲刮时不易脱落。几年来,共修复各种型号机床导轨十多台,均获成功。一、粘合剂成份及配制502粘胶剂:粘度小,在室温下接触空气,瞬间就固化,胶膜较脆,不耐水,使用温度为-40~70℃。配制时,将60~62%GR 还原铁粉(上海901厂产品)和40~38%的502粘胶剂(上海珊瑚 相似文献
4.
5.
在电机修理中,拆卸皮带轮有时很费力,不得已时须借助油压机等设备或工具。装配太紧时拆卸易把皮带轮轮边部分拉破,甚至使皮带轮断裂,这主要是皮带轮和电机轴配合间隙不当所致。例如修配制作皮带轮时,尽管给出加工公差尺寸,但车工怕出废品,在车轴时宁大勿小(取上限),而车皮带轮内孔时宁小勿大(取下限),所以就会出现偏紧的现象;还有键的配合不当也是造成过紧的原因。皮带轮孔和轴的配合是H7/k6或K7/h6,属于过渡配合,装配方法为手锤轻轻打入即可。皮带轮的键联接,多数属于较松键联接和一般键联接,它们的公差配合是在间隙配合到过渡配合之间(附表)。通常键与轴槽配合 相似文献
6.
7.
江西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采用从日本引进的闪速炼铜技术,年产电解铜15万t。闪速炉余热烟气通过余热锅炉进行热量回收利用。该锅炉额定容量56t/h,蒸汽压力5.5MPa,蒸汽温度440℃,鳍片管外径φ38.1mm,壁厚4mm,材料STB335,近似于国产材料20g。1998年7月,曾发生余热锅炉顶部及侧壁外侧面鳍片管多处破损泄漏的严重事故。经焊补修复,及时恢复了生产,降低了停产损失。现将处理过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我厂七九年购进五台 CW6163车床,投产使用时发现皮带轮轴处漏油较严重,开车时油沿皮带轮向外飞溅,浸蚀槽带和地基。该车床的正、反车及刹车是液压控制的,油缸工作油压8—12公斤力/厘米~2,由主轴操纵手柄控制,把压力油分别送到正、反转接合子油缸或制动油缸,控制主轴工作(图1)。漏油原因:当主轴工作时,油在换向油缸内受到8—12公斤力/厘米~2的压力,油缸内的一部分油通过分油环的内孔与轴及分油环的外径与法兰盘的内孔两处配合间隙流到回油槽内,因皮带轮毂与法兰盘孔的间隙为3毫米,又无 相似文献
9.
我车间 CW61100车床从71年安装使用以来,不断发现皮带轮轴处严重漏油,开车时油沿皮带轮向外飞溅,浸蚀三角皮带和地基。该车床的正、反车及刹车是液压控制的。当主轴工作时,法兰盘内的轴承通过φ6铜管插入进油孔7进行润滑,油液经回油槽3及回油孔11返回油箱(图1)。因压板8内孔与轴套空隙为8毫米,轴1位于箱体最低处,大量油液从高处(分油器)喷射返回,油沿箱体壁下流到压板8上φ8.6毫米回油孔出口处汇合,使 相似文献
10.
贵刊在1992年第7期刊出的“C6163车床密封结构的改进”一文中,对床头箱液压摩擦离合器系统中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在分油环5上加装O形密封圈解决漏油问题。笔者认为此方法存在着密封圈磨损后更换较困难,且从皮带轮处还有漏油现象。 相似文献
11.
CW6163车床床头箱Ⅰ轴和皮带轮,由于车床的频繁启动造成孔与轴颈磨损、配合间隙过大影响使用。大修时必须更换,但费用要增加500元之多。我厂在大修中采取如下方法: 1.先将Ⅰ轴的轴颈(φ42mm)表面的磨损痕迹磨掉,表面粗糙度Ra12.5,用千分表测量出轴颈实际尺寸。 相似文献
12.
在进口零备件的测绘及国产化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一种组合式皮带轮的结构值得向读者介绍,供借鉴. 图示的组合式皮带轮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德国进口的SMC针梳机主电机皮带轮磨损后,造成备件费用增加,产量质量下降,劳动量增加,为此对主电机皮带轮进行改造。改造后的主电机皮带轮易于维修、降耗,质量优级品率提高,故障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我厂φ4.5m离心式选粉机被动皮带轮,采用一种新型的组合式皮带轮,如图2所示。(详见本刊1992年第4期P30——编者)这种皮带轮的安装、使用都很方便。但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皮带轮松动或轴向审动及振动,从而对设备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故在使用中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皮带轮与锥 相似文献
16.
17.
CW6163车床的油泵由马达通过三角皮带拖动。原设计三角皮带轮直接安装在 CB—B6齿轮油泵的主动轴上,皮带轮尺寸为φ107×22(直径×厚度),重约1.2公斤,相比之下,轴径(φ12)显得细弱。在拖动过程中,由于皮带轮有一个顶丝孔,造成动平衡不良,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机械加工中,设备的V形皮带轮内孔经常发生磨损,容易产生脉动现象并且会损坏设备。阐述镶套方法修复皮带轮内孔的工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