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江苏省6市中青年被征地农民为例,分析中青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与意愿。研究发现,中青年、老年被征地农民群体之间以及中青年被征地农民群体内部对养老保障政策倾向性存在差异。就中青年被征地农民群体而言,年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调研地性质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倾向性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程度、征地补偿款评价以及获得保障性安置与否等因素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倾向性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强化政府责任,同时提高征地补偿款,降低养老保障价格;依据中青年群体内部分层结构,灵活纳入多样化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从不同安置模式下中青年群体社会特征出发,实行针对性的分类保障。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当前的重点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它的构建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借鉴我国其他城市和国外社会保障的经验和教训,以农民的自我保障为主,自助为主与互济为辅相结合、社会基本保障与家庭保障、集体保障与企业保障相结合,实现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民政治参与对保障我国社会和谐、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制约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发展的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等四方面的障碍性因素。基于此,我们需要通过在农村地区加速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积极构建公民文化,提高农民自组织性,提高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制度,加快制度创新以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并为我国农村政治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商业保险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传统的保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农村传统的保障根基动摇.我国农村传统的保障是以家庭和土地为中心的,人们的养老、医疗、意外保障主要靠家庭成员的救助和从土地经营中获得的收入,这在"人多力量大"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家庭趋于小型化,子女的赡养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思想意识转变,养儿防老的思想逐步瓦解,年老、疾病、伤残等原本属于家庭承担的风险逐步成为社会风险.再从土地保障来看,农民可自己耕种或通过出让使用权等方式,来获得养老保障.随着经济建设中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不断与生产资料脱离,使得农民很难从土地收入中抵御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与农民的日常生活户籍制度是国家对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户籍人口管理政策,其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户籍制度最初承担着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随着实践的发展,户籍被赋予政治、社会和经济功能且在不断被强化。以户籍为依据,城镇居民在购粮、入学、养老、低保、就业、抚恤、退伍士兵安置、事故死亡赔偿、安置补偿等方面明显优于农业户口人员,这成为广大农民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作为国家向农民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应该尽快完善起来,以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通过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最终提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农民进城务工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二元体制的剧烈冲突,使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他们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与社会服务等等问题上所受到的困扰都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诱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加大,更多的农民到城市就业,土地不再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而解决失地农民养老的关键在于城市的发展,保障为城市发展出力的农民有与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9.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浙江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广大农村的步伐,切实提高财政对农村卫生的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落实预防为主和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大财政投入。为改变农村卫生服务薄弱、农民健康保障程度较低的状况,组织实施了“农民健康工程”,初步构建了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农民健康体检、医疗救助相配套的多层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陈景朝 《乡镇论坛》2014,(15):10-10
农家书屋是面向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看书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基础文化设施。它在特定的范围内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了解市场动态提供参考,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供保障,为基层社会文化、经济同步发展助推加速。  相似文献   

11.
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发展乡镇企业、建立股份合作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好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步棋,创立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小城镇已成为城乡联结的桥梁,乡镇企业发展的载体,农村剩余劳动的蓄水池,农民生活提高的保障,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因而,以发展小城镇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新农保制度?新农保制度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简称。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保障农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发展乡镇企业、建立股份合作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好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步棋,创立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小城镇已成为城乡联结的桥梁,乡镇企业发展的载体,农村剩余劳动的蓄水池,农民生活提高的保障,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因而,以发展小城镇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以加大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为契机,促进农村工业化上水平;以开拓农村市场为重点,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有效的扩大内需;以科技兴农为导向,支持农业产业化向高新深度进军,…  相似文献   

14.
行政救济具有保护公民权、监督行政权、促进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征地过程中赋予农民行政救济权利具有其效益上的合理性,对解决征地纠纷、保障农民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保障征地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当前亟需构建一个完善的土地征收行政救济体系,包括扩大对农民的救济范围及加大司法审查力度;降低农民的救济成本;构建解决征地纠纷的专门的相对独立的裁判机构;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经济、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五中全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总结了成都市新都区27年来政策、制度创新的实践,尤其是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尊重与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初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快速增收的好作法、好经验.  相似文献   

16.
王志雄 《经济界》2006,(6):73-75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但是农民因病致贫、返贫仍是个突出的共性问题。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但是在对农民疾病的预防、市场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改革的协同开展等主面尚存在局限。上海市金山区以“三个结合”为特征的农村卫生机制创新实践,对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问题解决不当,不仅会造成失地农民的生活困难,引起和激化社会矛盾,也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近年来,湖北省宜都市完善政策、规范管理,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对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从短期看,为保障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可能延缓工业化的进程,但为了保障农民权益和社会稳定,采取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从长期看,粮食安全和工业化是可以取得统一的。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分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应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一,我国的土地,除了一部分属于国家之外,其他都属集体所有,农民没有土地的处置权。耕地的减少更多的是由于集体卖地或政府征用所致。一些农民不愿放弃耕地,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发展经济,以超低价格将耕地卖给企业,农民得到的土地补偿…  相似文献   

19.
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农民问题主要是指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问题以及农民进入城市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形成的根源--农民的"非自愿"进城和农民的贫困,并提出了彻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对策,即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赋予农民土地永久承包权,物化农民土地使用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盘活农村具有"巨额"潜在价值的土地资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改革进入转型阶段①,逐步定型下来的社会结构已在强有力地影响着改革的方向和实际的进程,城乡原社会结构的二元特征,决定了城市与乡村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平均主义的方式承包土地,使个体小农在短期内获得了最基本的保障,但由于农村中以规模经营为基础的产业化、集约化业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规模经营与小块土地经营方式形成日渐激烈的冲突。因此,如何设立一套使农民以之为依托的制度安排,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来,四川省邛崃市在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实践中,形成了"汤营模式"——用村庄集体土地入股、参与企业经营,使自然村转变为农业公司,让村民们"种自家田,领公司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