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日益显现出枯竭和不足,同时传统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掠夺使得传统发展方式已经不再能够继续维持下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本质理论入手,通过研究河南省具体省情和探寻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来揭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简论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原则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或闭环流动的经济形式,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的经济系统,并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其宗旨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所以,循环经济可以理解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提出来的一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会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建国  李毅  江波 《财会月刊》2005,(11):32-33
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传统会计提供的信息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信息的需求,因而必须发展绿色会计,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众标准化》2016,(3):20-21
正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它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供整体性思路,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已成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循环经济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有一套不同于传统会计制度的绿色会计制度与之相匹配,它能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绿色会计信息,引导和监督企业,使其经济活动更好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不少石油企业一方面对资源的消耗度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环境的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本文首先分析了石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石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重点论述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石油企业发展路径。本文的成果可以供石油企业和能源行业管理人员为实现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此从分析经济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入手,借鉴了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提供参考。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经济向新型循环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协同进化,才能推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尽管我国已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还存在诸多与循环经济理念不相适应的制度规定,对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5,(24):122-124
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是转变煤炭工业传统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柴里煤矿借鉴国内外煤炭循环经济研究和应用经验,在资源综合利用创新研究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对同类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积极发展壮大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积极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可喜成绩,其做法和经验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能源资源紧张与能源需求较大以及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煤炭企业应该在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与环境,合理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矿井瓦斯等资源优势,促使煤炭行业从传统的单一粗放型产业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综合利用型的循环经济产业,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煤炭是一种不町再生资源。我国能源资源紧张与能源需求较大以及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炭企业应该在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霞要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与环境,合理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当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极大地影响着循环经济的进程,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实行循环经济是保障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当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极大地影响着循环经济的进程,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实行循环经济是保障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浅议经济和谐绿色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被认为循环经济的早期思想萌芽。进入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日益恶化,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发展逐渐进入一个误区。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实现经济的和谐持续长期发展,循环经济得到重视。本文旨在分析这一模式的内涵实质及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为实现经济的循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模式下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履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文章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为着眼点,分析循环经济模式下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动因与现状,提出企业资源环境社会责任指标评价的原则,意在对循环经济模式下资源环境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农业循环经济理念选取了资源减量投入、环境安全质量、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循环利用4个方面共14个指标构建了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通过粗糙集理论指出了对威县农牧结合循环经济发展影响较为重要的指标,据此进一步对威县农牧结合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农业增加值是衡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指标,石家庄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最好,张家口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地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循环经济的前提就是维护与增强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使经济、科技、资源、社会、环境和人口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研究环境会计对促进我国的循环经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靖 《价值工程》2014,(36):1-3
当今社会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首先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而城市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综合载体,要解决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就必须构建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因此城市经济的高速持久发展就必须建立并发展城市循环经济体系,这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本文在介绍循环经济原则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构建内容,从而提出了我国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建立要采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充分考虑循环经济实质和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选取了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排放4个准则层和22个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然后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循环经济指标给出有效评价,以期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我国环境形势不断恶化,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问题在本质上还是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解决。在资源环境利用和保护上,山东海化集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