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伏,北京,钟天铎。三个自由的名词。一段即将开始的故事。钟天铎,本期艺术家人物。1943年生于苏州,祖籍浙江吴兴。初自学西画,后转习中国传统艺术。精山水、人物、花鸟诸画科,同时雅善书法篆刻,并尤长于鉴定书画文物。曾师从唐云,蜚声海内外。钟天铎应邀两度赴日本,三度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旅居美国六载,其作品深得赞赏。他是“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的第一,“美国华人艺术家协会”的理事,“纽约文物收藏协会”的总监,“美国东方文化基金会博物馆”的顾问…… 相似文献
2.
科技和文化的关系其实是异常紧密的,在历史上两者就都在深刻地影响和制约人类的发展进程。英国思想家C·P·斯诺有关科技和人文“两种文化”的观念就是对于科技和人文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的探究。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都对于人类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斯诺所忧心的是科技和人文的相互隔膜,而人们在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明确和清晰的趋势是科技和文化的深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来经授权的马尔克斯的作品曾激发了我们,但经过授权的他已经回归历史。这其实是中国和马尔克斯的一段“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根本上处于失语状态,“文化中国”的形象是一个遥远的模糊不清并充满病态的被歪曲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谷启珍,1931年出生,曾任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文学教授,西方文化学者、电影评论家。1954年至1957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外国文学研究生。上世纪80年代参与编写了《外国文学大辞典》,1988年至1989年到法兰西第七、第八大学访学。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企业已经抓住了中国经济转型提供的历史机遇,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科技与文化融合,并谱写着动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7.
8.
王鲁湘是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声名鹊起,在那个文化狂飙突进的年代里,他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挥斥方道,展示了一个文化学者强烈的社会关怀。多年过去了,王鲁湘兼有多重身份,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他出现在“文化大观园”、“世纪大讲堂”等节目里,旁征博引、纵论古今、侃侃而谈,成了学术和媒体之间的跨界典范。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次无声的访谈。2004年,李宪章先生因喉癌手术而失声,深受疾病之苦后.他又面临着没有语言的世界。但他没有放弃生活,更没有放弃梦想,而是用坚强的毅力、饱满的热情坚持不懈地潜心创作。这也是一次最漫长的访谈。记者的所有提问,李宪章先生都是用手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他没有任何悲观的心态.反而笑对一切。 相似文献
11.
12.
"警官是李刚"的威力要远在"我爸是李刚"千万倍之上。在恣意妄为的刑讯逼供和证据造假之下,谁都有可能成为嫌疑犯,除非你爸也是李刚。 相似文献
13.
“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相似文献
14.
见过徐易容的人都说他精力充沛、口才极佳,而且性格开朗,总带着招牌的大笑。还有不少人提到徐易容是个头脑风暴爱好者,很痴迷于通过聊天发散思路,聊起天来就收不住。不过现在他聊得少多了,因为管理着一家已经有160名员工的公司,非常忙碌,一个月中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四处飞来飞去。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化工领域的塔内件细分市场,泽华化工创造了突出的业绩,已然一个隐形冠军。作为第一家入驻中关村翠湖科技园环保园的企业,北京泽华化学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泽华)自然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果要用产品来彰显它的与众不同的话,中国第一个四溢流板式塔就是由泽华设计和制造的,国内第一套千万吨级的炼油装置的常压塔也是由泽华设计和制造的。 相似文献
16.
17.
城市的迅速崛起,带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始有“装修”的概念。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城市步入极速发展时期,以上海市为例,在过去十年中,新建的摩天大楼,比整个美国西海岸全部摩天大楼的总和还要多。大量建筑的横空出世,让环境艺术设计真正成为全民要求的开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