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检验中国1945—1949年恶性通货膨胀期间是否存在价格泡沫,并据此考察理性预期路径的收敛性。结论认为通胀中含有显著的泡沫成分,尤其在样本后半期恶性通胀主要由泡沫所推动而脱离了市场基本面;由于泡沫成分的存在,理性通胀预期的路径并不收敛。经验结论还表明这一时期货币供给主要是内生决定的,预期价格上涨导致名义货币供给几乎同比例增长。这保证了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益,也意味着通货膨胀和货币增长循环相因构成恶性循环。本文的方法为当前我国资产市场泡沫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容。最近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货币理论史》(上册)(贵州省金融学会组编、叶世昌编著,以下简称《理论史》)对此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该书除了在史料搜集、体例安排和写作风格上具有特色外,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古代重要货币思潮、著作、人物和特有货币概念的分析中.《理论史》作者对中国古代有没有货币数量论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曾有学者把《管子》书中的有关论述称为货币数量论,《理论史》则明确指  相似文献   

3.
<正> 《经济研究》1986年第2期郑先炳的《货币供给超前增长规律探索》和《财贸经济》1986年第2期周策群的《试论货币供给的“超前”趋向及其数量界限》两文,都论述了货币供给超前增长是规律性趋向(下文简称“超前规律”)。我对此有不同看法。首先,从现象上观察,货币供给超前增长无规律可循。请看下面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的实际数据: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第1卷实践的逻辑是:第1篇——商品(货币)跃身为货币(商品)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前史;第2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转化史;3~6篇——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正在进行史;第7篇——资本积累过程,说明资本发生的整体运动史。资本(历史)发生学提炼资本主义的生成和发展原则,使《资本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有机结构的系统逻辑学。该特殊逻辑旨在统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高度凸显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陆磊 《广东经济》2013,(8):16-19
在宏观经济学和宏观调控政策领域,从大学一年级的入门级课程到决策者的实际操作——包括我这样的宏观经济理论教师——始终把凯恩斯主义作为经典。然而,自2001年美国出现NASDAQ泡沫破裂后至2008年的次贷危机,甚至更久远的日本1984年货币升值到1991年泡沫破裂后,日本的零利率政策在此后的20年间导致的竟然是惊人的通货紧缩与经济低迷。因此,这使我们思考凯恩斯主义——即反周期宏  相似文献   

6.
李晓梅 《经济师》2006,(6):190-190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公布的《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9号——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之间的差异比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就此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凯恩斯是一个以传统的货币学者起家,转而以建立非传统的就业、产量一般理论为主攻方向的经济学家;与此相应,他由信奉萨伊定律、歌颂自由放任全面转向倡导政府干预。在其后半生中,他的三部主要专著——《货币改革论》(1923)、《货币论》(1930)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在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方面,前后差异很大。可以说,这三部著作是凯  相似文献   

8.
读书     
《资本市场》2010,(9):126-126
<正>《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作者:[美]努里埃尔·鲁比尼史蒂芬·米姆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湛庐文化(出品)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余波未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和货币危机似乎也拉开了新的序幕,国际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正是反映了这种不确定性。在这种急剧变动的时期,鲁比尼博士的《金融预言》为我们呈现和剖析资产泡沫破灭、银行业危机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于1999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于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较多地运用“公允价值”概念,从而给一些企业利用该准则调节利润留下一定空间,“渝钛白”案例就是这类案例的佼佼者;《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也给一些企业利用债务豁免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郑百文”案例又是这类案例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0.
薛白 《金融评论》2011,(6):78-91
基于市场微观参与主体和基于货币/信用是研究资产泡沫演化的两大分析范式,但其并未对泡沫演化的源动力做出明确解答。鉴于此,本文从经济增长约束的周期性转变视角对资产泡沫演化动力机制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伴随经济周期一if-__波动,融资约束、实体经济约束和需求约束交替放松与收紧,为资产泡沫的生成、膨胀和破灭提供其所必备的条件。资产泡沫本质上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不断解除增长约束所产生的货币现象。制度差异使中国资产泡沫缘起具有其特殊性,但基于增长约束的分析框架亦可用于解释中国资产泡沫演化。  相似文献   

11.
巫彬 《商周刊》2013,(4):49-49
近年来,货币供给的高速扩张,加重了人们对于通胀和泡沫的担忧。对于“货币严重超发”的质疑也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之外的又一个重大话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1964年第2期发表了蔣学模同志的《論货币的本质及其变化問題》一文。文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本质不变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着几种货币的論点。我不同意这些意見。下面,談談我对这个問題的看法,求教于蔣学模同志及其他同  相似文献   

13.
讀了王积业同志的《货币购买力的測定方法》一文(載《经济研究》1964年第5期)后,觉得有一些理論問題值得商榷。下面分两部分談談我的看法,以就教于王积业同志和其他同志。一货币购买力是不是由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机能产生的? 王积业同志在給货币购买力下定义的时候說,货币购买力“是货币的相对价值的实現”。我认为,这种說法是不妥当的。货币购买力是货币的实际交換能力,这种交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哲学角度分析了《资本论》,并简要介绍了其中的商品货币理论。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其历史变迁及商品货币理论中价值规律、劳动二重性、劳动分工等理论,从企业管理、政府干预、经济均衡三个角度,分析了商品货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意义;从进步性、局限性、与时俱进性评价了商品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15.
资产短缺假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和非货币资产价格高涨。但是由于未考虑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状态这一现实情况,该假说所提出的资产泡沫形成机制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现实。研究表明,在金融资产短缺条件下,约束型资产替代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资产短缺通过约束型资产替代引起货币涌向替代类资产,导致高储蓄存款和高房价长期并存。结论表明,一方面,资产泡沫、高房价以及高储蓄等问题要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着手,通过增加优质金融资产的供给来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利率机制和约束型资产替代机制将会共同发生作用,金融资产泡沫产生的概率增大,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中国1994年10月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长期的货币快速供给带来了较大的货币规模,到2013年中期,中国货币供应量的绝对规模超过100万亿元,货币的相对规模(M2/GDP)也超过了1.8,远高于典型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货币的快速供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房地产市场泡沫、产能过剩与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使人们再次审视货币政策的  相似文献   

17.
张萌  蒋冠 《经济经纬》2014,(1):155-160
笔者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互动与联动机制。分析表明,货币存量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房地产相对价格与实际利率是货币冲击效应的核心传导变量。目前中国主要宏观变量偏离稳态水平较远,并存在房地产价格泡沫,化解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应该坚持规则性货币政策原则,控制货币存量与增长率,使房地产相对价格与实际利率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对原准则作了较大修改,并且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也规定了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法。它们对规范企业间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笔者拟就此谈以下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读书     
《资本市场》2010,(7):126-126
<正>《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作者:易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易纲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凭借多年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货币、银行等方面不同凡响的学术造诣以及多年的政策研究,制定和操作经验,易刚教授对中国金融改革有着独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货币体系在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实践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美元本位制。在二战大发横财的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经济上的一枝独秀使得美元本位制大放异彩。然而,由于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积累,2007年美国的金融泡沫终于破损,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在简单分析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缺乏可能性之后,提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任何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都无法避免"特里芬难题",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