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之彦 《经济师》1996,(12):66-67
振兴财政加强宏观调控作用连之彦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要点之一。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财政"是发...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与银行的资金配置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引起了诸如如何振兴财政、如何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在评价这一资金配置格局时,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一味指责这一格局。本文认为,我们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评价目前所存在的资金配置格局,才能寻求出切实可行的办法,重构财政与银行资金配置格局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决定着不同的财政宏观调控的力度标准,于是将影响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函数的因素分为一阶、二阶两个层次,文章在分析各因素及其组合的作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财政宏观调控的总量和结构两个模式。  相似文献   

4.
5.
一、财政信用是重要的财政调控机制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贷币经济逐渐演变为以信用为主的经济。信用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财政信用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经济条件。纵观世界各国,财政信用已经成为信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迅速发展,因而财政信用随之发展,并且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在改革中吸取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正反经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造就了基本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高潮的到来,市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政府转换职能,要求财政由直接调控经济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任碧云 《经济师》1996,(3):37-37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任碧云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各国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都先后不同地走上了干预市场,加强宏观调控的道路,而且都非常重视财政的宏观调控。早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重商主义时期,由于小农经...  相似文献   

11.
12.
13.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任碧云市场经济强调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和基础性方式,但这绝不意味着贬低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相反,市场机制本身所具有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通过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来加以克服和修正。财政宏观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  相似文献   

14.
15.
<正> 今年国家确定了经济增长8%和物价涨幅控制在6%的宏观调控目标。为了实现此一目标,加快结构调整正是重要任务之一。在我国经济总量平衡状况得到改善之后,宏观调控要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经济的总体素质和效益。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要特别强调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要坚持以增  相似文献   

16.
罗一帆 《经济师》1999,(2):57-57
一、增加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在当前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财政增加投资,特别是加大对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的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其理由: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是连带效应强又无进口竞争的行业,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17.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改革的若干思考梁尚敏政府通过财政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这是所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财政宏观调控,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某些不足,引导经济沿着高效、快...  相似文献   

18.
19.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清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和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也是脱胎于传统农业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目前农村人口仍占全市总人口三分之二左右。十多年来,全市农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从总体看,“三农”工作仍是福清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福清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江泽民总书记为《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所作的批语展开论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宏观调控的4种主要手段以及财政宏观调控的4大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既有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评价,也有对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财政政策,财政改革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