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制度建设和相关支撑技术(如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共生链接技术等)的开发,构建循环经济链条,在我国已达成共识。但是,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最终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也不能离开高新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缓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观念、制度、体制、机制、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当前,要推进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政策引导、制度创新、整体规划、技术创新、产业化等方面系统推进.其中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以企业为循环经济发展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公众广泛参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浙江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求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浙江省循环经济的发展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未充分体现3R原则,二次污染严重,生产者责任不明确,消费观念未改变等。因此浙江省在法律法规、政策环境、技术等各方面还需要加以改进与调整,以促进循环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也面临政府功能发挥不足、环境保护力度不强、金融资本支撑不够等困境.加快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要转变发展思路,大力推动解放思想,深化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发挥资源富集优势,注重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资源富集区竞争力;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健全资源富集区投融资体系;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打造资源富集区发展洼地.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和鼓励科技创新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一项重大战略.《"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专栏的形式,把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发布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目录、组建一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等一系列强化技术支撑的保障措施,充分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以科技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中政府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对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具有重大意义.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离不开国家、政府各方面的支撑,也就必须重视并加强政府的支撑体系建设.政府支撑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政府宏观指导和牵引;产权制度创新;市场激励机制;政策环境;知识产权制度;产学研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目前,长春市发展循环经济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长春市在"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加速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后,加速长春市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认识上应高度重视,规划纲要出台要及时,经验推广操作应科学,技术资金支持要倾斜,政府政策管理落实要到位.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自身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特征以及人类生态认知的不完全性,使得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调节,导致市场失灵,引起了资源和环境的积累性恶化。要克服市场失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引导、调控和监督作用。政府的作用表现在政策、组织和实践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技术与人类的需求相生,技术的发明、创新、选择、发展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技术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循环经济,技术推动经济模式经由生存模式→积累模式→增长模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演进.本文着重从技术如何推动经济模式转换出发,论述了技术在经济模式转换中的作用,阐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对日益增多的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总量控制与循环利用。参考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可从制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引导扶持、促进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民众消费观念、鼓励私营经济参与五个方面着手,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以求达到发展持久性的循环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推动和积极倡导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而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无疑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所以当前如何利用税收政策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循环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2月12日国务院会议又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我国循环经济从2005年确定第一批试点示范单位,到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颁布,再到今年《"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近八年的努力,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基本上走上了正轨. 八年来,我国确定了190多个地区、园区及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示范试点单位,在煤炭、化工、纺织、有色、农业等十多个领域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模式.循环经济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概念,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企业、政府部门路人皆知的一个基本国策.政府从财政、税收、信贷及土地使用、项目立项、技术创新等诸多环节为循环经济大开绿灯,可以说,循环经济已经从最早的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由政策引导、企业主导、政府扶持的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过去几十年里,从字面上来说,全世界数千个政府项目都是为了鼓励新的创新型企业.虽然有一些--如以色列和新加坡的项目--极大地鼓励了创业和经营活动,但更多的项目遭遇惨败.同样的致命错误一再重复,最近大多数出现在推动清洁技术企业创新方面.  相似文献   

14.
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必须明确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一般来说,影响循环经济发展因素主要有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和体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循环经济主要靠政府促进,政府财政政策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国内外财政学界就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政策一直比较关注。在此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循环经济中的财政支持,分析政策的成效,评价财政政策对循环经济的激励效应,为政府制订更为合理的财政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技术进口支持政策已成体系,可总结出四大隐含的假设条件。上海技术贸易发展较快且位居我国前列,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采集了2000~2014年上海技术进口、高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用Eviews 8.0软件与相关性研究方法,以及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测算法、随机前沿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政府鼓励的技术进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技术进口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互相促进,但人才、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政府资金支持目前作用发挥不充分;上海的技术进口有利于提高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其核心影响机制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的,而规模效率的提升方面作用不大。为此,本文作者提出优化上海技术进口政策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科创中心建设的五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与突破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而言的,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根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会遇到市场机制障碍、产权制度障碍和政策支撑障碍。为了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就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探求突破方略。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启动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转移性支出,通过调整税制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国家税收制度的支持与激励。但我国现行税制在鼓励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资源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必须予以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业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诸如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质量不优、投入不足和机制不畅等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增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识,完善相关政策,增加其投入和补贴,提供相关技术支撑,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以及增强其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