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视角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结果显示:当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其投资效率更高;从兼任者的职务类别分析发现,与总经理担任纵向兼任高管相比,董事长担任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更显著。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同时发挥了“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具体而言,纵向兼任高管通过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发挥了“监督效应”,通过减少企业关联交易的利益流出发挥了“更少掏空效应”。文章拓展了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是对其经济后果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梁义冬  韩金红 《财会月刊》2020,(16):123-132
以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监督效应"和"掏空效应"双重视角检验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慈善捐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发挥了更多的"掏空效应",即上市公司纵向兼任高管对慈善捐赠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纵向兼任高管对慈善捐赠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董事长担任纵向兼任高管时,公司的慈善捐赠水平更低,纵向兼任高管对慈善捐赠的负向影响在大股东控制能力较弱的公司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母公司或控股股东等委托方利益视角,形成了对纵向高管兼任治理效应的认识。但这种假定忽视了兼任高管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私利动机对治理效应的影响。本文基于兼任高管所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视角,分析并检验母子公司间高管纵向兼任对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母子公司间兼任高管代表母公司利益时,母子公司间高管兼任会通过降低子公司代理成本发挥监督效应,进而提升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但是当兼任高管代表子公司利益时,母子公司间高管兼任并未发挥治理效应,甚至存在母子公司间高管兼任的上市公司中,代表子公司利益的高管兼任会将争取超额资金异化为寻租渠道,进而降低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本文将扩展对高管纵向兼任治理效应的理论解释,丰富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决定机理的研究,对完善母子公司结构下的治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2007—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国有企业纵向兼任高管的存在降低了审计收费,非国有企业纵向兼任高管的存在增加了审计收费。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审计师能够识别国有企业中纵向兼任高管发挥的监督效应,进而减少了审计收费;也能识别非国有企业中纵向兼任高管掏空效应占主导,进而增加了审计收费。内外部治理因素调节作用有效降低了审计师执业风险,审计师能够识别股权制衡和外部分析师在促进纵向兼任高管监督、抑制掏空方面的治理作用,进而减少审计收费。  相似文献   

5.
高管纵向兼任是大股东加强公司控制的重要手段,广泛存在于经济转型期间,研究其经济后果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费用粘性呈负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2)当纵向兼任的高管为上市公司总经理而非董事长时,负相关关系更显著;(3)兼任距离较远时,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费用粘性为负相关关系,较近时无影响.研究为高管纵向兼任是否合理提供了经验支持,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管兼任作为大股东加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手段,在经济转型期是广泛存在的现象。通过对已有兼任高管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仅仅局限于独立企业横向层面的兼任,而忽视了大股东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研究。文章基于纵向兼任高管视角,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掏空理论,对我国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从大股东监管还是大股东掏空方面,纵向兼任高管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对此,提出了在纵向兼任高管下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深圳与上海证券市场连续四年具有配股资格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机制确实能够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结构机制、管理层薪酬机制和企业控制权竞争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能确定,而中国特色的控股机制会提高股权融资成本.研究还发现尽管单一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太确定,但公司综合治理机制却能促进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这说明公司治理诸机制之间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促进了公司整体治理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高管离任是否可预期角度出发,探讨高管预期离任是否会影响离任当年企业的捐赠行为.研究发现,高管预期离任发生当年,企业捐赠行为会显著地增加,且在董事长子样本中更加突出.研究还发现,预期离任会加重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影响捐赠.在高管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时,权力过大加重代理问题,更能引发机会主义行为,导致预期离任与当年企业捐赠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加强,而当公司位于儒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时,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高管克己复礼的社会责任感更强,会显著减少捐赠行为方式的利益输送.本研究的贡献在于丰富了有关高管变更经济后果、企业捐赠行为机会主义动机的研究,为高管变更引发的代理冲突治理提供经验证据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信贷供给先影响企业融资结构,进而影响企业升级水平。文章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结构变化探讨信贷供给的影响效应。采用200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信贷供给对企业融资结构影响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信贷供给变化(信贷供给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企业融资结构调整具有显著影响,即信贷紧缩时期,企业会减少债务融资而增加股权融资,反之亦然;同时这种融资结构的调整会影响企业升级,相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增加对企业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进一步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融资结构变化对企业升级的影响效果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独立审计具有信息揭示与治理的功能进而影响企业股权融资成本。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承担更低的股权融资成本;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能够提高信息披露机制,引导投资者与企业关注审计意见进而影响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由于国有企业透明度较低、代理成本较高,独立审计对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效果优于民营企业。由此得出推进金融改革、以国家审计推进、规范民间审计和提高社会对审计的关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存在纵向高管兼任的公司更愿意选择高质量审计师来传递信号(信号传递假说),还是选择低质量审计师以规避可能的监督(寻租假说) 基于2009—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存在纵向高管兼任的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但是,选择"本土大所"的可能性却显著增加。而且,这种现象在大股东不存在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国际四大"和"本土大所"对纵向高管兼任的反应不同。相比"本土大所","国际四大"对这类公司的审计投入更多,审计收费更高。但是,两者的审计质量却并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拓展了有关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和纵向高管兼任经济后果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公司在"国际四大"和"本土大所"选择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代理成本和控制权收益角度分析了股权结构对融资偏好的影响,以2006年年底之前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02家公司2007至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股权结构对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有着很大差异。法人股比例与股权融资率显著正相关,限售自然人持股比例和股权融资率呈负相关关系,国有股、高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则对股权融资率影响不显著。中小板上市公司并未表现出主板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特征,但高管持股比例过低、一股独大是中小板与主板上市公司的共性。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比例需要提高,股权激励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应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分散企业经营风险的工具,也是保险公司以非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分步检验法,研究表明董责险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和加剧外部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和过度投资行为,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董责险一方面能够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又向外界传递企业存在风险的信号.进一步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抑制作用在成熟期企业和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本文为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2012—2014年间对高管实施薪酬管制的国内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上市公司对高管实施薪酬管制,是否会影响高管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是否会影响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司对高管的监督成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薪酬管制并不能够实现通过缩小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以改善公司整体绩效的预期目标,反而会削弱高管积极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进一步提高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最终导致上市公司高管监督成本的提高。上市公司应取消薪酬管制,完善薪酬激励、监督和追责机制,引导高管积极做出改善公司绩效的努力,并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终极控股股东性质,考察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在高自由现金流与低成长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两权分离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还与终极控股股东性质有关,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性显著高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方式或债务方式来筹集资金,这两种融资方式又会引发公司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成本,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真实股权融资成本要远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过低的融资成本只是股权融资偏好的表层原因,特殊的股权结构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才是其内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质量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对公司治理治理对股权资本成本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公司治理质量都显著影响股权资本成本;公司治理质量越好,企业股权资本成本越低;在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公司治理质量对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公司治理质量对企业股权资本成本没有显著影响;而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公司治理质量显著影响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公司治理质量越高,企业股权资本成本越低.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风险性,会导致资本成本提高,研发融资负担加重,进而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利用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研发投入的资本成本效应和公司治理机制缓解研发投入资本成本效应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研发投入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显著正相关,研发投入的资本成本效应明显;提高高级管理者、董事会与监事会成员等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有助于降低研发投入的资本成本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企业的信息披露程度对高级管理者持股降低研发投入资本成本效应具有替代作用;研发投入带来的收益率增加有助于抵消研发投入导致的股权资本成本提高。  相似文献   

19.
皮羽  皮若涵 《财会月刊》2011,(33):35-37
本文以中小板上市民营企业2010年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民营中小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其业绩的影响,以及外部投资者行为对其融资结构的影响。分析发现,民营中小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整体治理效应显著,债务治理效应可以形成可观测的财务绩效。同时,公司绩效变化可以影响公司融资结构:在公司业绩良好时,首先考虑内部融资,使用公司内部的利润盈余;其次利用无风险或低风险负债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这种融资顺序也符合融资优序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并购商誉净额对于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并从企业未来经营风险与信息不对称这两个维度,分析并购商誉净额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并购商誉净额对于股权融资成本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并购商誉通过降低企业未来经营风险、缓解信息不对称来减少股权融资成本.研究还发现,只有当期并购商誉增加时才会减少股权融资成本,而当期并购商誉减值会显著增加股权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