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经济体制改革下,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增长,人们收入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但收入高低存在差异性,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水平有着很大不同,本文对低中高不同的收入群体进行了消费与收入间关系的比较探究。  相似文献   

2.
3.
4.
谢琦 《特区经济》2011,(6):259-261
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背景下研究我国劳动者收入问题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者持久性收入过低以及持久性收入的不稳定性、预防性特征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劳动者暂时性收入的不确定性特征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如果能够通过大幅增加劳动者的持久性收入,就可以使劳动者形成对未来收入的稳定性预期,这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提高劳动者收入和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5.
谢强 《发展》2018,(10):55-57
本文对1994-2016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旅游消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水平和社会安全的影响,而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具有同步性;从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模型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习惯对当期的旅游消费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大力发展,中国正迈入中等收入偏高国家的行列,但仍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社会已步入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否能够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关键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步伐,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的平衡发展和国企改革,增大中等收入群体基数,降低贫富差距,缩小基尼系数,实现收入群体的橄榄型分布,使得整个经济社会进入发达经济体和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7.
8.
文章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广西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均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进而提出了增加收入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大力发展信贷消费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代际流动性:基于食品消费与收入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流动性是衡量一个社会机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消费和收入的代际弹性分别从基本经济福利和整体经济禀赋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反映。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首次对中国食品消费的代际弹性进行了估计,并在同一数据库内将其与收入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与收入的代际弹性(0.427)相比,食品消费的代际弹性(0.879)更高,且在采用多年均值时更为稳定;同时,城镇户籍人口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拥有显著更高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而食品消费弹性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较小,显示基本经济福利和整体经济禀赋的代际不平等情况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清收入差距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探知其对消费的影响,是实现我国扩大内需战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的2000-200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造联立方程模型,深入探讨了收入差距、房地产价格与消费的关系,结果发现,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动关系,但是对消费的影响却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在东中部地区,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这种相互强化的关系,使得代表消费主体的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负担加重,不得不减少消费。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住房负担相对较轻,能正向发挥财富效应,所以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的互动影响,反而促进了消费。这种差异正好折射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效的住房保障政策来科学调控房价,进而切实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01-201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调整离差率指标对农村居民不同来源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行测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各种来源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从静态与动态关联分析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不确定性以及经营性收入不确定对消费的影响较为显著,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其对消费的影响也存在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咖啡行业在国内市场发展较好,咖啡饮品在广西区内受较多消费者喜爱。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整理,从社会分层、消费行为、价格敏感度三个变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分层对消费行为没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价格敏感度正向调节了二者关系。同时,提出咖啡品牌店应执行差异化生产和营销策略、合理定价、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及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共识。文章利用19802011年国内保险业相关数据建立VAR和VE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保费增长短期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长期能促进消费与经济增长,消费与经济增长有利于推动保险业发展;储蓄与保险呈互补关系,短期保费增长与储蓄具有相互抑制作用,高储蓄不一定带来高保险,长期保险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1986—2011年的统计数据,基于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实证检验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数量关系以及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消费支出对可支配收入的长期弹性为0.81,短期弹性为0.84。1986—2011年,北京市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27。其中,1986—1991年,边际消费倾向呈现波动下降;1992-2003年,边际消费倾向缓慢下降;2004午后,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幅度加大。文章解释了边际消费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过程中,地方政府针对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制定了差异化的就业政策,不少地区基于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方面的考虑,对低技能劳动力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本文在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刻画了高、低技能劳动力差异化的流动特征,使用2005年、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定量分析了“低技能排斥”下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产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所面临的阻碍更大,使得低技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成本高于高技能劳动力。第二,“低技能排斥”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造成GDP损失。第三,全面破除“低技能排斥”,充分发挥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性,将显著缩小地区之间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因此,打破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中的技能歧视,引导高、低技能劳动力畅通有序流动,优化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问题,该文构建一个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动态宏观经济模型,解释农村居民各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根据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结构特征,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一些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都产生显著影响,但各项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该文认为不仅要增加农村居民总收入,同时还要调整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安静 《科技和产业》2020,20(12):40-47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信贷模式,形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这一新的业态。它通过创造新兴的消费金融产品来催生居民消费需求,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再以新需求带动新增长,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助力供给侧改革。以流动性约束作为切入点,先系统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再基于2011-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收入群组的作用效果,结论表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缓解了流动性约束,促进了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增加,改善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和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特别是对流动性供给不足、服务缺失的低收入群体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探析绿色消费模式的动力机制,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绿色消费领域的体制建设"、四化"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初步构建了两型社会视角下绿色消费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模型,分析了绿色消费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的思路、方法及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从劳动力极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内生的技能供给增加会反向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升会缩小收入差距,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工资上升动力,收入差距将又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