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6,(141):1-9
自2005年7月立法以来,俄罗斯采取了多种新举措和新模式建设经济特区,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基础设施、按特区类型设定产业或技术导向、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中央垂直监管等。估计俄经济特区对我国的影响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俄罗斯各界意识到,若想使国家重振雄风,必须充分挖掘本国巨大的科技潜力,以实现国民经济由资源拉动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在普京总统的直接干预下。俄罗斯再次将注意力转向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并希望经济特区能成为促进俄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俄在经济形势好转、政府财政盈余扩大的情况下,也具备了支持经济特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政府副总理鲍里斯·阿列申2003年6月30日透露,俄罗斯将于2004年建立经济特区。据阿列申说,有关经济特区的法律草案可能于2003年8~9月提交政府审议。现在,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俄罗斯各界意识到,若想使国家重振雄风,必须充分挖掘本国巨大的科技潜力,以实现国民经济由资源拉动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在普京总统的直接干预下,俄罗斯再次将注意力转向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并希望经济特区能成为促进俄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在经济形势好转、政府财政盈余扩大的情况下,也具备了支持经济特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实力。2006年1月1日,《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生效,这标志着俄罗斯新一轮的经济特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5.
近日,经过四个多月的考察和筛选,俄罗斯首批六个经济特区最终所在地终于浮出水面。从2005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俄联邦经济特区法》以来,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就掀起了一股争相申请建立经济特区的热潮。  相似文献   

6.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执行经理宣布,该公司2006年将在俄罗斯建一家年装配能力为25万辆的汽车装配厂。大众汽车公司为在俄建厂已经谋划了好几年。2005年11月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曾经拒绝了大众汽车公司提出的关于在经济特区建汽车装配厂并享受税收和关税优惠的请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升温。经济合作日趋频繁。2006年。中国迎来了“俄罗斯年”.包括超过260项活动,规模空前。不仅促进了贸易多元化。也拓宽了合作领域。使中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俄罗斯的经济建设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俄罗斯各界意识到。着想使国家重振雄风.必须充分挖掘本国巨大的科技潜力。以实现国民经济由资源拉动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在普京总统的直接干预下.俄罗斯再次将注意力转向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并希望经济特区能成为促进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2006年1月1日,《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生效.标志着俄罗斯新一轮经济特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编按]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运用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发挥毗临国际市场的优势,大力引进利用外资,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复关”的临近,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已逐渐消失,有关经济特区的未来作用和出路出现了不确定性,议论中既有要求再造经济特区政策优势的呼声,又有经济特区将不再“特”的断言。 笔者认为,经济特区的未来作用和出路的不确定性来源于经济特区的原有规范与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新约束之间的冲突。为此,经济特区需要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新规范自己,选择适合新形势和自身特点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罗木生 《特区经济》1994,(10):17-18,21
<正> 广东改革开放15年,同时也是经济特区诞生和成长的15年.15年来,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充分显示了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排头兵”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广东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指出:“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回顾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及其对广东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作用,对我们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阿尔泰谷地”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阿尔泰谷地”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于2007年根据俄罗斯政府命令而建,位于阿尔泰共和国迈马区卡通河右岸,占地855hm^2。“阿尔泰谷地”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的建设立足于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力图通过该经济特区的建设来吸引投资和资源,从而推动阿尔泰共和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9-12
<正> 我国经济特区如何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从现实出发,利用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和升级,寻求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这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顺应和发挥后发优势 “经济特区”的称谓是我国的首创,因为在我国建立经济特区之前,世界上还没有这种叫法。然而,经济特区的问世,却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至今风靡不衰,成为本世纪最引人瞩目的经济现象之一。首先,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自然地域范围的限制,它已从西欧扩展到世界五大洲,除大洋洲外,亚、非、欧都各有100个以上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其次,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还是准工业化国家,抑或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都辟有经济特区。再次,经济特区已超越社会经济制度的限制,无论带有浓厚前资本主义色彩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抑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继兴办了各类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在世界经济特区发展史上还属“小字辈”,它与最早出现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一类经济性特区相比,设区时间相差七个多世纪;与第一代出口加工区的诞生时间相比,迟了20年以上;与一些综合性特区的问世相比,也迟了十多  相似文献   

12.
<正>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我国改革与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在实现“两个转变”中,要发挥示范作用。 一、率先实现“两个转变”是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 实现“两个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特区的要求。因为经济特区的功能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改革与生产力的发展这两方面的问题,“两个转变”正是这两方面改革与发展的体现。 实现“两个转变”是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在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区要如何“特”?这是特区面临的新问题。15年来,经济特区成就斐然,综合实力和人均国内生  相似文献   

13.
<正>15年来是什么力量启动了中国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这种启动力量现在是否还存在?15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特区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又是什么?如何培植这种推动力?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特区发展的初始启动机制及其转换 中国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宣布建立经济特区,以使特区成为改革的“窗口”、对外联系的“桥梁”、出口创汇的“基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这是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向前发展的战略举措。现在看来,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依托了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二是地理区位优势。这两种或人为或历史赋予的优势是启动我国经济特区初始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政策优势是主要的,而地理优势则只有在政策优势的驱动和配合下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亚信息》2008,(1):38
哈萨克斯坦工业与贸易部部长加雷姆·奥拉兹巴科夫在议会会议上说,哈必须再建5个经济特区,它们是:位于中哈边界的"多斯迪克(友谊)"和"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位于俄哈边界的"西大门"经济特区,阿克莫拉州的"布拉拜"经济特区,科斯塔奈州的"托博尔"经济特区。此外,建设一系列工业园区的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众所周知,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长期与世界经济隔绝、国门刚刚打开的时候,经济特区作为对外窗口,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国外(境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组织形式、乃至资本,通过这一窗口流入我国,使我国的市场取向化改革有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产品、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实际进度,也以此为桥梁得以让世界了解;可以说,20年来,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标志和成果之一,其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机体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一个真实反映。不仅如此,经济特区还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存在:从一开始创立,经济特区就被赋予较多的政策自主权力、特殊优惠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任务。如一些论者总结的,在特区的发展过程中,“趟过一片旧体制的“雷区”,冲破了许多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6.
谷维 《中亚信息》2007,(6):9-9,11
2007年5月,俄罗斯总统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俄、哈、土三方签署了关于改造旧的沿里海输气管道和建设新的沿里海输气管道的历史性宣言,相关协议将于2007年9月1日前签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创办和发展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他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敏锐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厚重历史感和鲜明时代感的特区建设思想。他首次提出“经济特区”的新概念,指出创办经济特区是一个“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实验,并对其性质、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刻阐述。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极大地丰富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自1982年开始,广东经济学会与有关单位、团体联合举办“经济特区系列研讨会。”1990年在深圳举办的是第4次。会后出版了研讨会的论文集《迈向九十年代的经济特区》。本文对此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介。论文集遵循“总结过去,开创未来”宗旨,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的成就,同时探讨了特区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对特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特区,指在政治、经济方面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包括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本文要探讨的是经济特区的民俗。广义的经济特区,可以指所有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既包括改革开放初期先后被国家正式定位为“特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地区,也可以指沿海的十几个享受一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的特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田 《特区展望》2000,(5):7-11
创办中国经济特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的治国杰作。邓小平同志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经济特区之父。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把中国经济特区建设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特别是江泽民同志的特区思想,既在邓小平特区思想基础上一以贯之,又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富有新的创造。学习江泽民同志的特区思想,对于正确认识经济特区的历史命运,消除一些人对经济特区的不良认识,增创特区的体制优势,创造和迎接中国经济特区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有着直接的帮助。   在特区创建之初,就以面向世界的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