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激励与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激励与约束的含义管理中的一大问题是激励与约束。科学管理,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首先需要明确激励与约束的含义。激励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激发、鼓励、振作的意思,这是大家熟知的,如在《六韬·王翼》中的“主扬威武,激励三军。”另一是斥责、批评之意,甚少见,如在《后汉文·袁安传》中的“司虞改义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生还口者,皆为不忠’。”句中“激励”为斥责、训导之意。而在英文中有“motivate”(动词)一词,来自拉丁语,其含义为:一是指提供一种行为的…  相似文献   

2.
高刚 《秘书工作》2015,(4):73-74
在日常文稿工作中,我们经常对一些意思相近的字词难以区分,“查”与“察”字就是典型的一组.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求证于各位同人. “查”字有两个读音,“chá”与“zhā”.读“chá”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检查;②调查;③翻捡着看”.常用字义有翻检、调查、寻找、核查等.例如:“查询”是指查找问询答案或原因,“查收”是指认真核对清楚并接收,“查办”是指认真调查清楚并办理,“查字典”是指翻阅查看字典.“查”一般目的性较明显,要求查出结果、答案、原因或证据.读“zhā”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姓”.  相似文献   

3.
潘波 《秘书工作》2023,(2):65-66
<正>“小组”的词义和渊源小组,一般是指为工作、学习需要而组成或划分的小集体、小单位、小班子。在党政机关日常工作和法律法规文件中,小组是重要的工作主体,是关键词。《说文解字》曰:“组,绶属。其小者以为冕缨。”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组”字有多种意思。本义作为名词,指丝带;如《汉书·景帝纪》:“锦绣纂组,劳力费时会有害女红”,以及组缨、组绶等词。  相似文献   

4.
难,多音字。读“nán”时,意思是“做起来费事的”“使人感到困难”“不容易”“不好”:读“nàn”时,则为“灾祸”“质问”之意。 无论读为“nán”还是“nàn”,“难”宇用于维修资金应当都是贴切的。  相似文献   

5.
一点虽小,潜力颇大。其一,一点在字体上的位置不同,其内涵则相差甚远。如:“大字加一点”其谜底有二,一是“太”字,二是“犬”字。众所周知“太”字有至高、极大和最的意思。如太空、太上皇、太后、太子、太爷、即使是太太也要比诸如老婆、妻子、内人中听得多。“犬”即狗也,多为鄙斥他人之意。如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丧家之犬、愚犬称王便是狂,就连《聊斋》的作者蒲松龄在一次行酒令以助酒兴时鄙斥当时贪官诗曰“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道道狼狐狗”。又如,“厂大一点”的谜底…  相似文献   

6.
吴仕逵 《英才》2007,(11):120-121
繁华似锦。何为锦?锦是14种丝织物中的翘楚。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负》中有一句话——扬州厥篚织贝。汉代学者郑玄对此解释,贝是一种锦的名称,用预先染好的丝,按贝的鱼彩花纹织成的。锦由金和帛组合而成,《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眼。”在唐代阎立本的名画《步辇图》中,尚可明显看到,十余人中只有一人衣锦,那就是吐蕃使者碌东赞。  相似文献   

7.
八月未央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意思是七月的炎热到了八月还没有结束; 《诗·小雅·庭燎》里写道:“夜如何其?夜未央。”此处,“未央”是“未半”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女真语“阿勒锦”,是“声誉”的意思;满语“哈鲁滨”,是“鱼网”的意思。 呼兰区:呼兰地名是以地濒呼兰河而得名。“呼兰’是满语“忽刺温”的转音,为“烟筒”之意。  相似文献   

9.
入世以来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回顾《左传·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人似乎与纺织服装业有不解之缘,以至于我们的祖先骄傲地自称为“华夏”,也就是“衣冠礼仪之国”的意思。中国曾占据世界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制高点长达两千年之久。而且,中国现代纺织业自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比较浓厚的外向型特征,纺织服装产品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第一把交椅,到2005年,纺织服装产品贸易顺差额仍然高于整个外贸顺差额。早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就已经成为全世界名列前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与出口大国,堪称“衣被天下”。…  相似文献   

10.
编织词汇标准各国的专业人员需要有共同的语言,他们要知道所谈论的基本编织概念是否相同。ISO4921《编织法─—基本概念──词汇》可成为专家们的助手。该标准由TC38“纺织”/SC20“织物描述”/WG1“编织定义”制定。该标准使用英语和法语两种文字,...  相似文献   

11.
张迪 《活力》2011,(13):37-37
一、和谐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人类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和”、“谐”的最初含义指的都是音乐.“和”,最早见于《礼记·中康》:“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谐”,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后来占人借以形容事物的和顺.应用于社会领域,即“政通人和,和睦同心”之意。  相似文献   

12.
古代管理思想中很重视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正如《管子·五辅》中所言:“古之贤王,所以取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末之尝闻”:司马光上书宋仁宗曰:“为政之要,在于用人,赏喜罚恶而已”(《续资洽通鉴》卷六十一)。这就首先要有知人之明,即所谓“知人者哲”(《尚书·皋陶谟》):“知人者智”(《老子》第三十三章)。宋朝的苏轼在《拟进士对御试策》中指出:“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然后还要善于用人。一是要用其所长,不求全求备。即所谓“任人之长,不强所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出任人…  相似文献   

13.
智者不惑     
孔子强调:“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在这里,“知”通“智”,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不会感到困惑,仁德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感到害怕。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格应该是智、仁、勇三者的组合。《中庸》则进一步明确:“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第二十章),  相似文献   

14.
该用“相”时莫用“像”“相”有两种读音。当读Xiang香的时侯,其含意有:①交互的意思,如互相、相识、相思。②表示一步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实不相瞒,好言相劝。③姓。在这一读音下,人们是不会错用“像”的。当读Xiang(象)的时侯,其含义有:①相貌、外...  相似文献   

15.
养本然之心     
张峰 《秘书工作》2010,(4):59-59
《菜根谭》有云:“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是说,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可以显出人生真实的境界;在质朴淡泊的地方,才能够体会心性本来的面貌。那么,怎样才能“养本然之心”呢?  相似文献   

16.
《财会月刊》2008,(4):I0001-I0001
一、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是什么意思?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相似文献   

17.
韪,读wei,意思是“对”“是”。“不韪”即不对、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息国君主息侯不顾五种错误,冒险去征伐春秋初年“小霸”天下的郑国,结果大败而还。后世用“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不顾天下人的反对,公然去做天下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也指术顾舆论的谴责去干坏事。  相似文献   

18.
刘喆 《秘书工作》2010,(3):30-31
《论语》作为一部经典,内涵丰富而深邃。宋代理学家程子讲:“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近日,细读《论语》,感到其中的许多言论对做好协调工作确实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正>6月的最后一天,中国纺织大楼二层会议厅,一个简 约到几乎只有象征意义的仪式,标志着“喜盈门杯中国纺 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正式启动。 显然,仪式简约是因为活动组织者有足够的自信:品 牌文化是所有的企业包括纺织企业无法忽视的管理课题。  相似文献   

20.
言默皆有责     
《政策与管理》2011,(5):134-134,136
韩非子犀利地指出:“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韩非子·南面》)意思是说,做君主的原则是,要使臣下负起说话的责任,又要让臣下负起不说话的责任。韩非子认为,如果臣下说话没头没尾、无从验证,就要追究他们说话的责任;如果臣下试图以不说话来逃避责任、保持自己显赫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