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跃 《杭州研究》2003,(3):39-42
历史建筑是历史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保护杭州的历史建筑就是保护杭州的传统脉;历史建筑是现代建筑的基础,传承历史建筑的脉,是现代建筑获得永恒生命的必要前提。保护历史化遗产,尊重地域性、民族性化和强调城市脉的设计理念,应成为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们的历史使命。笔通过对杭州历史建筑特色的分析,并在总结杭州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建筑中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杭州的历史建筑风貌特色,谈一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2.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化的中心,同时,作为世界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化名城,杭州风景优美,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嘲其历史化内涵深厚,源远流长。杭州的这种城市特色为自身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自然与历史化资源,并进行了基本性质的定位。这就是:杭州城市性质是属于智力型化城市。杭州城市形象塑造应基于这种性质来进行内涵的界定和思路的展开。  相似文献   

3.
朱琪  罗勇 《中国经济信息》2007,(22):80-80,F0003
明确规划目标勇担工作重任 杭州市拱墅区历史上是—做化区、商贸区,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拱墅区在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历史进程中占有主要地位。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为拱墅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个良好的机遇,杭州市委、市政府和拱墅区委、区政府及时地提出了“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在提升城区品位、经济实力和生活品质等方面求得新突破,积极打造秀美的新拱墅。  相似文献   

4.
张尚松 《杭州研究》2004,(4):F003-F003
为实现《杭州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目标,积极研究杭州古都化,挖掘和展示杭州历史化名城内涵,大力发扬优秀传统化,提高群众的思想和化素质,“杭州古都化研究会”,日前在杭州宣告成立。参加会议的有省、市领导,大专院校教授、专家学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古化研究爱好100余人。  相似文献   

5.
周膺 《杭州研究》2006,(1):63-66
整理和发掘洪氏化,对于浙江建设化大省、杭州建设化名城意义重大。宋明时期,杭州的印刷出版业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发达。在杭州写作并出版的各种历史述和其他化、科学述在全国也属最多。自北宋开始,官方所修正吏以及国子监用书大部分在杭州印刷。活字印刷的发明毕昇也为南宋“杭州布衣”。中国最早的戏曲宋元杂剧形成于杭州,明清走向历史高峰,其中洪氏家族有特殊贡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洪家埭留有包括洪氏宗祠、洪园等许多洪氏家族的历史化遗迹,留下镇东穆坞则有洪钟墓。这些化遗迹,是杭州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十分重要的有机的内在化因素,具很高的历史价值。[编按]  相似文献   

6.
因之 《杭州研究》2003,(5):38-40
公元2003年4月20日,将不失为“化杭州”一个关键的历史坐标点。  相似文献   

7.
对于杭州有独特性并且有代表性或优越性的地域历史化的认知,目前相当普遍的观点是吴越化、南宋化、良渚化和佛教化。这可见之于大量相关述与分析。因为杭州是吴越化中心地,南宋建都临安府,五千年良渚化发祥地,佛教化胜境,它们在中华历史河流中具有相当的时空覆盖和重要性,对杭州的建设发展有重大影响。这些对于以现代化大都市为建设目标的历史化名城来讲,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珍贵历史人资源。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对西湖山水尽管也有大量的分析论述,却从没有以“山水化”加以分析认识、定性定位,其视点一般都局限于自然地理、城市环境、景观美学、园林艺术、旅游建设、史掌故等特定方面。但对西湖山水与中国化的密切联系和充分表现、山水化作为中国化重要一脉等等的化认知及其化性质,却是比较苍白的,甚至是相当忽视的。明确对杭州山水化的认识,就会对杭州历史化的优势在广度和浓度上产生更完整的了解,对创建化名城、建设现代大都市、提高城市经济化竞争力、西湖申报世界化遗产等工作,都会产生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游憩商业区的划分和建设,是重整杭州城市职能,保护杭州历史文伴遗产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董建平 《浙江经济》2004,(20):48-49
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发展旅游有着不可多得的独特优势。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来杭,对杭州旅游发展寄与殷切期望。1992年底,小平同志来杭时,对杭州的旅游业作出重要指示:“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在缅怀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对于进一步发展杭州的旅游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恩泽 《江苏经济》2002,(10):68-68
在扩大内需、营造现代化气氛的名义下,一些城市的古老街巷和古朴民居正被成片地拆掉,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扶摇高耸的银楼商厦,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市个性正在逐渐磨灭。一些原来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化特色的城市正被外观一致的新建筑所淹没,千城一面,抄袭趋同,我国城市发展中已出现特色危机。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已面目全非,杭州西湖景观正被逐年蚕食。有关专家认为:城市的繁华在其个性的张扬,没有个性,繁华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1.
古都化在历史化的长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历史上朝代建都所在地产生的一种特殊化。古都化不仅带有那个朝代的特色,也是引领当时时代潮流的,是推动历史化发展的。杭州作为全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丰厚的化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系统地挖掘、整理、研究杭州的古都化却从未有过,留下了空白。这不仅涉及到继承优秀民族化遗产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应革新 《杭州研究》2005,(3):47-49,56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华夏西湖三十六,唯有杭州著天下”。杭州旅游人流一方面是冲着杭州的西湖来的,另一方面也是冲着杭州的文化来的。山水与人文是旅游业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本文着重就发展文化旅游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杭州研究》2005,(3):2-5
发展大化产业,对于推进杭州城市化进程、促进现代服务业的繁荣、提升风景旅游城市的品位,提高杭州市民化素养和生活质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如何加快大化产业发展,是我市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借鉴其他古都名城之经验 相对于其他六大古部来说,杭州的古都化研究组织建立得晚了。七大古都有着各自的历史化与发展模式,但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存在不少共性之处,如城市的发展定位问题,城市规划与化遗产保护问题等等。近年来,南京依靠历史化着力打造古都与化品牌,申报世界遗产城市,力争建设成一个国际性历史化名城。四合院和胡同是北京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杭州研究》2007,(1):56-59,149
站在全球的视角,对国际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进行国际比较,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打造至关重要。本课题采用举证的方法,分别以日本京都(Kyoto)、加拿大温哥华、法国巴黎、美国旧金山、波士顿为例,从历史文化保护、大学城建设、文化休闲业发展、自然风光与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客观分析了杭州生活品质的优势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杭州国际生活品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2009,(3):F0002-F0002
杭州东站扩建工程的建设,无疑将成为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发展的助推器,拉进杭州与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城市群的距离,杭州单打独斗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将和“长三角”城市牢牢捆绑,参与地区、世界城市群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王国平   《杭州研究》2006,(4):2-6
经济“硬实力”和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关注经济“硬实力”,又要关注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杭州经济“硬实力”显增强。去年,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5431美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00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700多美元,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但杭州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化“软实力”提升相对缓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崮确立“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思想,以“一名城、四强市”(化名城、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建设为载体,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发展,使杭州的经济“硬实力”和化“软实力”相得益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沈立  许仁龙 《浙江经济》2004,(12):54-55
近十多年来,围绕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杭州城市建设着力解决道路交通、公用事业、城市环境及住房改善等四大矛盾,经历了从偿还历史欠债到塑造城市功能,从以建设为量的满足发展到追求质的突破,城市建设连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推进杭州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也碰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及融资渠道问题成为当前  相似文献   

19.
《杭州研究》2006,(2):63-64
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古都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研讨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旅委、名胜区等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批示:“研讨会召开得非常及时,十分成功。向市旅游、名胜区、市古都文化研究会表示感谢。”同时,向研讨会发去贺信。贺信中指出:“古都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与瑰宝,是财富,不是包袱;是城市的特色,不是现代化的障碍。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弘扬古都文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杭州作为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吴越和南宋先后定都杭州,历时200多年。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将以此研讨会为契机,遵循《杭州行动纲领》,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大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保护与发展“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理念,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做好古都文化研究、保护、管理、经营的文章,坚决制止损毁破坏古都文化的各种行为,积极推进“中国八大古都“的合作与交流,为弘扬中国古都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发展古都旅游作出应有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杭州作为东方化名城,跻身于我国“七大古都”之列,在马可波罗笔下,曾经是“世界上最华美、最富于东方情调的城市”。古往今来,每一个西湖的过客仿佛都在追寻它的历史化渊源,而公元十二世纪的“南宋化”,则在杭州游览史上写下了最为耀眼的篇章,也曾经在人类史册占有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