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作为负责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征信管理部门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创建良好社会信用环境、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等方面做文章、办实事、求实效,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加快农户信贷数据信息进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进程,城乡联合加大征信知识宣传面,推动信用乡镇建设等三个方面,全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的职能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是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从金融角度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支持,而信贷资金的支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但从目前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和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现状来看,尚不尽如人意,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着相当大的距离.为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首先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优化农村社会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量增加外部资金的投入,尤其是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为了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需要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信用环境,必须充分发挥征信管理的职能作用。本文从征信管理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开展征信管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对强化农村征信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课题组 《福建金融》2014,(12):59-61
加强征信文化建设,提高基层央行征信管理履职能力,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是摆在基层央行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阐释征信文化的内涵和基层央行开展征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剖析基层央行推进征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基层央行推进征信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南金融》2011,(8):72-73
征信体系建设在防范金融信用风险、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切实履行"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在征信系统建设、行业信用建设、征信管理、征信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将继续牢固建立和长期坚持"政府主导、人行助推、各方联动"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统筹性、规划性和引导力、推动力,不断促进区域信用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7.
李冠琦 《征信》2021,39(9):72-76
优化营商环境,补齐"获得信贷"短板是人民银行征信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浙江省作为小微和民营企业大省,探索出了征信体系建设支持营商环境优化的路径:通过推动信用信息跨区域共享和应用,完善金融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促进动产融资和登记措施便利化,发挥征信市场服务银企对接作用,营造良好营商信用氛围等举措,促进企业融资可得性增强、便利度和精准度上升.未来应持续夯实金融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惠企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主编:征信体系建设,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2016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按照中央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征信文化成为了征信队伍建设和征信制度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以征信文化建设促进征信管理水平提升,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征信制度宣传方面,河北提出在全省以征信文化引领征信制度建设、宣传、调研和培训工作,请问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李小秋:正如你所提到的,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在不断完善征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切实加强征信市场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河北省征信文化体系建设,以征信文化引领征信管理,用精神力量凝聚发展合力,不断提升征信管理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对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保证。本文从法制建设、征信机构、信用档案、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运行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意识及信用水平具有一定的社会示范效应,如何以点带面推动大学生群体提升诚信道德及金融素养,进而推动和谐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是人民银行及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通过研究发现:多方位构建诚信及征信文化教育联动机制,全面推广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注重信用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估监测体系是探索开展高校诚信及征信文化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到各方关注。根据这几年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改进个人征信管理的工作实践,我对征信领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我认为,加强和改进个人征信管理,能够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从而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也为构建和谐有序的金融稳定环境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征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征信业务发展的社会、人文、法律环境却不容乐观.本文就法律缺失对征信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查,得出结论:征信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更需要法律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加快征信立法的步伐.为信用信息征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征信法律制度的建立必须适应我国的国情.既要处理好征信法律制度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位置,也要处理好有关法律规定之间的协调,既要建立健全征信管理专项的部门法规.也要关注政府部门相关法律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到下位法遵从上位法,部门规章遵从于征信基本法,相同法律部门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提速,征信机构的信息安全成为制约征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征信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征信机构信息安全,是我国征信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信息安全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征信机构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标准IS0/IEC27001,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征信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5.
正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条件下,诚信是经济活动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征信维权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手段,也是征信机关的重要职责所在。今年,中国人民银行金溪县支行(以下简称"金溪支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目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服务改善民生为目标,提出了"五个四"和"五个更加"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意识和征信维权意识,深入开展树立良好信用意识教育和引导,切实保护人们  相似文献   

16.
征信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是培育社会信用意识、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的制度保障,对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沧州市征信宣传教育现状及征信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查找征信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构建适应本地特色的征信宣传教育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推动区域金融业健康发展,进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客观要求,地方政府应从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宣传力度入手,健全法制环境和征信系统,提高诚信意识,构建金融安全网,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中国征信体系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是现代经济金融运行的根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界到实业界,已经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作为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征信法规和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预计在不长的时间内将全面实施.在建设中国征信体系的工作中,有几个基本问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小企业融资中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小企业融资的难点,提出以地方中小银行作为融资机构、创造良好监管政策环境、构建多层次的小企业担保体系、推进小企业征信系统建设、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我国征信行业持续高速发展,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主导、第三方征信机构为补充的混合经营格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我国征信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征信行业现存问题和国外征信模式现有经验,依据区块链的技术优势,提出构建我国基于区块链的征信模式.着眼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局限,阐述构建基于区块链征信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