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3年起,按照“造船总装化、生产社会化、配套本地化”的现代化造船模式要求.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全力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和向现代化、国际化造船企业迈进步伐。按现代总装造船模式和新标准及新规范的要求.该公司先后自筹资金10亿多元改造和完善了造船工艺流程.增加了满足新标准和新规范要求的基础设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今年一季度.国际造船市场受世界经济、欧债危机和海运低迷等的影响是一个不景气的季度.全球新船签单成交量锐减.船价下行.全世界造船企业的手持船单累计数量大减.造船企业均面对着重大的压力和经营困难。韩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一造船大国,但在上述市场大环境之中.其造船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一季度的新船接单量.新船接单总计金额.手持船单总量和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均呈现出了两位数的下降:主要大型造船企业在海工装备接单方面有所建树.众多中小造船企业新船接单廖廖无几.绝大多数仍处于零接单的危机境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造船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船东选择到中国船厂造船。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造船市场出现了经常性、较大幅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目前船舶市场的行情是造船企业非常关心的.而要预测造船市场的变化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于危机到底会对船舶行业造成多大的冲击.到底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很难说清楚。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船舶企业的经营情况要好于预期.大家都在探讨一个问题:造船市场是否已经复苏?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初以来造船完工量一直在增长.  相似文献   

5.
韩国船企在加速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将船舶的减排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并摆上了议事日程.韩国造船界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今后国际造船市场上不可回避的、要拿出答案的现实问题.对韩国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这也是国际船舶市场大环境的新变化.直接关系列造船业的竞争力。对造船企业来讲.减排和绿色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造船生产的整个过程要减排,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造船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造船量稳居全球第二位.已跨入世界造船大国,走向强国的行列。造船“总装化”已成为造船企业的发展方向.船厂集中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船厂资源.扩张规模效益,缩短造船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已成为造船企业的首要任务。而造船企业的物资管理.随着造船“转模”的不断完善。需不断创新物资管理方式跟上造船转模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的发展历程中,造船厂的存在不可或缺。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上海特色的造船文化。而现代城市在发展建设时,往往忽视了这种传统文化。文章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对造船文化进行研究。物质层次是对上海地区的造船厂的遗址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究其原因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开发方案;精神层次是就上海如何传承及宣扬造船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订单     
《船舶经济贸易》2013,(7):56-56
中船集团获6艘9400TEU箱船订单 6月19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2艘和4艘94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其中.长兴造船承接的该批汀单是其被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后接获的第一单.这标志着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使现有资源得到了更好的调配.标志着沪东中华和长兴造船进人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韩国造船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宁造船海洋、STX造船海洋、韩进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因为他们是韩国造船业乃至世界造船业中的顶级“选手”。而在这个世界造船大国、强国中.我们对那些中小型造船企业的了解相对较少,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韩国中小型造船企业的情况陆续浮出水面.正逐渐被业界所熟知。  相似文献   

10.
韩国造船工业规模庞大,2002年造船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之后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现有主要造船和船舶配套设备生产企业230余家,2006年主要造船企业造船部门职工总人数达到93385人.其中科技人员9759人。约占造船职工总数的10%。从产出规模看,2006年造船产量达到1110万修正总吨(CGT),比上年增长8.6%,占世界完工总量的34.9%:  相似文献   

11.
造船合同是指船舶建造方按照约定的条件建造船舶.由船东支付价款.并转移船舶所有权的合同。然而.由于造船合同标的物——船舶较一般商品有其特殊性.因此造船合同与普通的买卖合同相比要更加复杂。实践中.船东(即签订造船合同的一方)根据自身的需求向船厂(造船合同另一方)提供一份关于所需船舶的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年造船总产量来看,我国造船业是世界上仅次于韩国和日本的第三大造船国.但据造船技术专家估计,目前我国造船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造船水平相差15~20年,落后于韩国和日本两到三个台阶.近几年我国开始了大型造船企业和造船基地的建设,目前,外高桥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崇明岛修造船基地和长兴岛造船基地也已相继开工;待这些基地建成后,上海的年造船能力将在2015年达到12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造船能力最大的国家.但如何做强造船业,还需有一定的基础作保障.造船工艺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便是造船业的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造船     
《船舶经济贸易》2014,(1):60-61
2013年12月13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10000TEU集装箱船首制船在上海江南长我造船有限责任公司顺利出坞。该船总长335米,两柱问长319米,型宽48.6米.型深27.2米,设计吃水14米,结构吃水15米。  相似文献   

14.
9月30日是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日。五年来,这个由政府支持引导、高校和企业参与监理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了地方造船企业转换模式和船舶先进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成为数字化造船的先锋。去年该公司《数字化造船制造技术应用与研究》项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新春伊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采用平地船台建造的7.6万载重吨散货船1月20日在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顺利下水,创下了国内平地造船吨位最大的新纪录,成为江南造船史上又一项“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6.
198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在世界仅排第十七位。占目际市场份额的仅为0.8%。如今,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已超过30%。我国已成为与韩国、日本比肩的世界造船大国,并正在向着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迈进.而这其中.中船贸易公司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世界造船产业最先的霸主源于欧洲.进入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的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了日本.1999年.韩国新船接单量超过日本.2000年.新船接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远远超过日本.造船产量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而在2009年6月.中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双双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日本万国造船和石川岛播磨联合(IHIMU)正式合行.新成立的日本联合造船(JMU)开始对下属船厂、主要业务与产品等进行了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9.
造船     
《船舶经济贸易》2009,(11):43-44
各产业规划实施细则年底全部出台,造船被列为中、韩两国重点合作领域,上船承接10艘3.5万吨散货船订单,上海力推海工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 国内首制18万吨散货船交付.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一年.造船市场用“冬意正浓”和“内外交困”来比喻.可以说是最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