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雾霾管控: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与城市风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国内外城市雾霾治理的经验和进展,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与城市风道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而寻求优化城市雾霾管控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城市风道是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2)运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风道相耦合的方法是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常被忽视;(3)目前杭州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对城市风道的形成有多种不利因素,存在着冲突,需要开展城市风道体系的优化与重构研究。研究结论:通过城市风道的优化与重构来管控杭州城市雾霾,是可行且有效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研究目的:如何判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需要从新的视角并采用新的方法加以研究.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结果:(1)沿海城市的用地结构有效性不如内陆城市;(2)不同等级的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的用地类型不同;(3)高级别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高于低级别城市和城镇;(4)县级市城区的道路广场用地失调明显.研究结论:判定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必须考虑其历史、社会经济水平,盲目类比国外是不可取的.DEA方法可以较好地定量刻画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提出了中国的城镇用地结构的建议标准.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黄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湖北省黄石市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并将其与国家城市土地用地标准进行比较;提取了20个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进行因素分析,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城市土地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应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黄石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最后,分别从六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试图为我国工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立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尤其在控制城市扩张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加之人口和经济增长等对城市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规划方案频繁调整,城市扩张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为此,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变迁分析,认为需要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重新定位和强化;并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制度供需匹配度、制度结构兼容度和制度激励约束相容度3个方面对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控制城市扩张的适应性效率进行了评判。最后,提出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通过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计算,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武汉市的实证分析,发现1992-2003年来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不断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杭州城市发展态势和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杭州城市发展与蔬菜基地建设的一些问题,并联系到浙江省绿色土地保护利用,建议省政府统筹协调绿色土地利用规划,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以及建设区域性食品基地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地供给管理是城市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规范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必须加强对城市土地供给的管理。由于城市土地供给的稀缺性,传统的"以需定供,总量宽限"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土地供需形势的发展。文章基于我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从供给机制、供给数量与结构、供给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城市土地供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观念、制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供应是政府进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宏观调控城市土地市场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从土地结构配置效应、土地经济效应及土地公平配置效应入手,选取23个评价指标构建武汉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进行定量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武汉市的土地供应配置绩效水平处于中级阶段,土地数量配置尤其是工业用地比例较大,土地空间配置较不合理;土地供给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比较薄弱。因此,应监控城市土地利用,探寻城市化过程中提高城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的途径,为其他同类城市提高土地供应配置效率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或原因,为开发区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和AHP方法.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比重小、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影响苏州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原因;(2)工业用地建设强度相对较低.研究结论:苏州高新区应该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布局;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的同时进行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内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10.
苏锡常地区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苏锡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成为区域城市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土地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分析苏锡常地区城市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索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关系的作用机制及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差异。研究方法:PVAR模型。研究结果:(1)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关系且在城镇化减速阶段影响最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随产业结构高级化呈倒“U”型趋势且在城镇化加速阶段出现负向影响。(2)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响应具有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响应表现为东部为负,中、西部为正的区域差异。(3)城镇化有助于提高东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相互间的正向影响程度;而在中、西部,有助于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正向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应充分兼顾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区域特点,提高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对中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全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混合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且呈现下降的趋势;(2)各省的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异系数呈现扩大趋势;(3)影响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行业规模、土地市场化水平、工业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工业行业集聚程度。工业行业产权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行业技术水平和工业行业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检验。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变化复杂,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未来的政策应当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注重工业行业的规模化经营,努力提升工业行业科技水平及开放化程度,并合理规划好工业园区或开发区,促进工业行业发挥集聚效应,最终提升工业用地效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人口、社会、经济、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并对武汉市2017—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模拟,为其低碳发展战略和低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1)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武汉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持逐年攀升的趋势;(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其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效果相对来说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积极研发先进的低碳科学技术是武汉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依据产业结构和租值相关理论,作者分析了广州产业结构现状及广州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究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为依托铁路交通发展促进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铁路联系强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促进了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与综合铁路联系相比,高铁联系对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铁路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和创新产出的增长,进而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影响。高铁联系在促进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和创新产出增长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4)城市对外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了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依托铁路网络加强区域内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以推动区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讨论并检验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情景下土地资源配置如何影响城市经济效率。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对城市经济效率存在持续抑制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土地资源配置主要通过产业结构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生态环境效应发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改变用地评价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性对待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下经济结构服务化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发生了变化.为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引入信息熵值,定量描述2009年和201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法,深入探究近年来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及原因.结果表明:城市发展的成熟度、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政策变化的频繁度和城镇土地利用有序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1998年和2003年两个时期的杭州市区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驱动因子相关分析和GIS空间技术,预测2005年杭州市区空间扩展情况。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杭州市区扩展主要集中在滨江区、下沙区、西湖区的三墩区块以及拱墅区的北部。这一结果与2005年杭州城市用地发展的状况基本相似、符合政策导向,因此基于驱动机制的城市扩展空间预测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POI数据开展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新路径。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半方差函数、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偏低;(2)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总体上低于土地利用结构混合度;(3)土地利用混合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呈辐射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4)土地利用混合度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带状异向性;(5)土地利用混合度与人口密度、公交站点数量、到铁路和到钱塘江的距离以及规划用地管制分区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一产业比重、到地铁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西湖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规划层面,应加强将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治理层面,应建立土地混合利用空间差异化管理和空间联动管理等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熵、均衡度等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对安徽沿江开放城市--芜湖近10年的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工业用地比例过高,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后期工业用地比例下降,城市绿地大幅度增加,城市职能与用地结构趋向吻合.该研究为今后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