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写字楼的开发、建设、租售和区位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发展CBD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BD是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其最初被定义为"商业汇聚之处".这些地方一般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地区.商务中心区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象征,也是城市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大区域经济振兴规划的全面实施,确立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相对而言,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实践,高校《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亟待改革与优化.我国《区域经济学》本科教学中主要存在培养计划欠缺实践性、教师教学主动性缺乏、教材选用混乱、教学活动与研究脱节等问题.结合最新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是提高高校《区域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即以案例为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拓展学生思维;以教材为基础,规范理论体系;考核方式多样化,提高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化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尝试基于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针对区域间竞争、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局部变革和根本性的变革,尝试提出一般性的区域政策建议,运用演化思想从区域政策的操作层面对政策目标、政策的制订、政策相关方等方面作进一步分析,以期完整地理解区域政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5.
无论何时,区域之间的竞争都是必要的,它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竞争可以激发地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竞争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意识,促进区域内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整体改善,实现区域的体制转型和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在产生许多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负面问题,如滋生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形成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发挥的地方保护主义,不合理的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闲置和浪费等等,不仅会严重损害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利益,而且还会造成环境的损害,造成地区之间能量的互相牵制和抵触,形成能量的无端耗散,等等。所以,需要实现竞争模式的转型,使地区之间的竞争不断深化、不断成熟,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那么,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区域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未来我国区域之间竞争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怎样再造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何构建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实现跨区域的资源与要素整合,实现区域外部规模经济,是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期特邀请国内知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商业贿赂存在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1.资源的稀缺性是导致经济生活中商业贿赂行为的深层次诱因。我国还处于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物质资源及产品相对短缺,地区间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资源配置不平衡,每个市场主体不可能平等地享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信息与机会,其中的部分主体必然通过贿赂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劳动者掌握了先进的知识与技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已成为比其他物质资源都更加重要的生产要素。确立人力资源权益对于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科学建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发展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基于2013~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并采取描述性统计、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莫兰指数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但四大区域和五大经济带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中差距来源于区域间和区域内两大方面,且东部区域的贡献最大;空间上呈现"东—中—西"及"沿海—内陆"依次递减之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水平区且长期无跃迁保持稳态,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与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研究创新:测算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总体、四大区域及五大经济带做时空测度。研究价值:丰富和完善中国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测度,为中国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首先,本文基于城市层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但城市间出现三个梯队不均衡发展态势。其次,运用泰尔指数法考察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时间演变,结果发现其差异性和非均衡性整体上逐渐改善,且非均衡早期主要表现为区域间明显的差异,2018年之后转变为区域内差异占主导地位,这种差异结构变化主要源于政府和社会数字化的发展演变。再次,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局部莫兰指数法和时空跃迁测度法分析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同时运用耦合度模型和kernel密度估计法考察长三角省际与省内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结果发现,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空间上不充分和不平衡的特征,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特征主要源于数字经济四个维度在当前发展阶段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分别归属于4种空间关联模式的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分布差异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跃迁的“金字塔形”,“三省一市”间数字经济发展尚处在严重失调的“拮抗阶段”,各省内差异亦有不同程度两极分化现象。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  相似文献   

10.
马骁驰  欧向军  叶磊 《城市问题》2013,(5):51-56,61
在运用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定量分析1978-2010年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以基尼系数和沃尔夫森指数的拟合关系式为依据,根据现有区域经济差异的预警标准推算出了极化的预警标准,对江苏区域经济极化的警戒水平作出了判定。并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未来五年江苏区域经济极化的警戒水平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再急剧扩大,后平缓波动扩大,最后缓慢减小"的演变过程;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趋于一致,即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区域经济极化不断增强;江苏目前的经济极化水平偏高,且已超过了红灯警戒线;江苏未来五年的经济极化水平将徘徊在0.110左右,还可能向双红灯的警戒线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摊经济”与城市治理的矛盾成为“后疫情时期”大众热议的话题。回溯历史,市场摊区伴随人类进步与城市文明发展的同时,逐步衍生出“贸易—商贸—大宗期货”、“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等多种发展的形式与类型,成为城市、区域或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市场与城市相辅相成的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从市场摊区衍生空间角度提出了“易货空间—商业空间—民生活力空间体系”的发展趋势,以城市治理策略和城市活力场所营造为出发点,提出了“活力文化认知、民生服务空间层级化布局、市场摊区与城市的互馈机制、政策干预与测度分析研究”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变化,我国政府实施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宏观经济整体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差距逐渐扩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缩小不同区域的经济差距,保持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功能向多元化发展,城市综合体成为各大城市的增长引擎,城市形象的名片。为解决对城市区域功能复合化要求与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的社会矛盾,尤其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提供新的策划思路,人们将这种理念称之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我国城市开发的竞争也是综合体的开发竞  相似文献   

14.
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被誉为新世纪三大朝阳产业之一,在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其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区位优势能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街区尺度的人口变化识别了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两个时段的收缩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城市空间要素对收缩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鹤岗市中心城区收缩格局呈现从穿孔型收缩转向反圈层型收缩的演变特征;住房建设是穿孔型收缩的核心影响因素,街道可达性、教育设施密度、土地开发比例是反圈层型收缩的核心影响因素,街区可达性和便利性因素始终对人口具有重要“拉力”;城市空间住房、人口特征、可达性、便利性以及宜居性等因素共同推动人口向近郊区集聚。研究旨在揭示城市收缩格局演变的影响机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下沙N方会谈     
《楼市》2012,(23):62-65
叁下一个市中心无论从任何一种已知的内在环境、外生变量和理论基础出发去审视下沙,居住提升、高端商务需求激增,都蓄积着区域聚变的惊人能量,从居住之城到商贸之市,下沙作为市区的磁场地位也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区域规划范围划分原则及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区域规划范围的划分,是编制区域规划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区域经济的复杂性,区域规划范围的划分,既要遵循一定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判断.事实上,经济区域中心的吸引范围很难用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表示.但是,区域规划又是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的实践载体,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因此,以区划研究中不同区域划分原则作为依据,确定我国区域经济规划范围方案,可为区域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率先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加工贸易在推动外贸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利用外资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2013年我国一般贸易增长平稳,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增速低于外贸总体增速,加工贸易出口额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