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常态"下担保圈已经成为实体经济风险向银行领域传递的重要渠道,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劣化的"重灾区",迫切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度研析。本文首先基于监管部门长期积累的客户授信和担保信息,运用有向遍历算法绘制担保圈图谱,解决防范化解的信息瓶颈;其次,创造性提出以担保圈风险传染的直接代偿驱动机制和防御情绪驱动机制辨析风险传染路径,并引入复杂网络技术构建担保圈风险传染模型,寻找担保圈风险扩散的影响因素和阻断蔓延的方法;再次,利用熵值法建立担保圈风险定量测度模型,选取三个典型担保圈进行了化解实践;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担保圈风险识别、防范和化解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年来大量涌起的一种保证形态-“担保圈”,其风险因担保过度的驱使,在经济逆向波动中表现出某种不可控的放大趋势,演化成一定程度上的区域性风险隐患。本文对担保圈的概念、成因及风险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了部分地区化解担保圈风险的经验。最后,从政府、银行、企业、金融管理部门等多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担保圈贷款风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行贷款仍是当前我国企业经营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商业银行在贷款授信调查深入程度不够,同时缺少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长久以来担保和抵押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重要前置性条件。这些因素导致企业之间或有债务关系复杂,从而形成复杂的担保圈(链),当圈或链中某一企业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多米罗骨牌"效应,最终导致大面积甚至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发生。本篇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担保圈风险的形成机制以及传导方式,进而寻求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担保圈进行了重新定义,然后通过典型调查法对担保图形成根源进行分析;接着基于区域性风险视角,对担保圈风险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担保圈贷款风险事件都应列入担保圈风险,对区域性金融稳定产生影响的担保圈贷款风险事件为担保圈风险,并对影响担保圈风险界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区域性风险防范视角,提出了防范担保圈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企业担保圈风险问题开展的系列研究发现,企业担保圈是一个"小世界",任何两个毫不相干的信贷企业通过若干圈担保链奈都能产生必然联系,而且担保圈中的"多米诺效应"与"阻尼效应"是对立统一的。一旦担保圈的风险暴露,不仅影响到担保圈内企业发展,也严重威胁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甚至形成区域性金融风险。本文通过设计担保圈风险指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对风险指标未来五年走势进行前瞻性递推预测;采用拓扑网状软件揭示出一个地区重点担保圈中成千上万家企业担保关联风险传染和扩散路径等情况;提出化解企业担保圈风险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交往主体作为“经济人”,在市场的博弈过程中,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个体理性的选择,但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结局。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剖析了山东省聊城市东海铸锻破产案,在政府主导或外部力量适度干预下,通过谈判磋商,最终促进多家银行与企业达到交往理性的均衡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风险处置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福建担保圈"出现连锁反应以来,担保圈风险一直是各界较为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经济放缓和下行期,担保圈的风险暴露程度加剧,不仅影响到担保圈内经营较好的企业发展,也严重威胁着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甚至形成区域性金融风险。本文改变以往个案分析的研究方式,运用采集的客户风险数据,以S省W市担保圈数据为例,采用有向图遍历算法编写担保圈识别软件,对W市辖内担保圈进行识别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构建了担保圈风险监测的指标体系,并对担保圈风险进行五级分类,以期提高担保圈的风险预警程度,便于商业银行及时采取措施并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山东省担保圈现状的考察,对现阶段企业担保圈风险的特征及其赖以存在的制度背景进行分析,认为治理担保圈风险应充分考虑其存在的现实条件和经济的合理性,摒弃“全盘否定”的态度,既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企业融资、缓释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担保圈无限放大导致风险蔓延和失控。本文结合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和金融网络分析方法,对担保圈风险的测度、识别和控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跑得稳"才能"跑得远"。能否有效防控风险是决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其中信用风险防控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信贷业务发展深受"担保圈"融资风险困扰,如何有效化解和处置担保圈风险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首要难点、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相担保行为已成为困扰银行业的一大陷阱。同一地域的诸多公司之间连环担保形成"担保圈",一旦某家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其他圈内公司亦可能同时被"引爆",进而导致银行坏账的大量产生,将危害地区金融稳定。本文将通过讨论如何考核风险,并通过统筹银行内部资源,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强化第二还款来源,调查企业偿债能力等手段化解担保圈风险和进行事后补救,以防止风险溢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当前祖国大陆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的背景下,重新梳理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经验,总结福建省企业担保圈(链)风险及化解工作,提出完善福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制机制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Z市担保圈的大量调查材料为基础,从四个圈层逐步剖析了担保圈的生成与演变。研究认为:由于"柠檬市场"效应、道德风险、市场失灵等现象存在,造成了担保关系实质上的无效性。对此,本文从政府、银行、企业、监管等多方面入手,提出化解区域性、系统性担保圈风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讨论了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接着对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基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科学运营、风险内部分散、风险内部转移、风险内部补偿等分目标,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整体架构,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科学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担保圈"主要是指多个企业没有正式的约定要以某种相互担保或者是连环担保的方式但却自然而形成的一种以担保关系为链条的利益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以及金融资产规模的增长,保证担保贷款也随之增加,故而客户之间形成了担保圈.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担保圈"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雷  李晓腾  张自力  赵学军 《金融研究》2022,505(7):171-189
在债券定价研究中不仅应该考虑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还应该考虑相关网络组织的传染风险。本文基于43万笔非金融企业间的担保数据,构建了企业信用担保网络,发现失信风险作为一种广义的信用风险,在担保网络中具有传染效应,该传染效应能够影响债券的信用利差。企业的失信行为产生了三类传染效应,一是直接传染效应,无论是发债主体的担保人出现失信行为,还是被担保人出现失信行为,都会引起发债主体的信用利差上升;二是局部感染效应,如果局部担保网络中失信主体的占比提升,可能引起投资者对发债主体的“团体处罚”,导致信用利差上升;三是全局扩散效应,失信信息沿担保网络向整个市场扩散,导致债券信用利差上升。从企业所有制来看,民营企业主要受微观的直接传染效应和中观的局部感染效应影响;而国有企业主要受全局扩散效应影响;被担保人的失信风险对两类企业都有显著影响。失信风险传染效应会降低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其中局部感染效应导致企业次年的借款融资额下降,全局扩散效应导致企业次年的债券融资额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在讨论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基础上,通过运用数理金融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再结合现代金融理论中的定性分析方法,对金融交易中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外部机制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同时对于金融机构的在金融运营中的风险控制,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苟文均  袁鹰  漆鑫 《金融研究》2016,429(3):74-91
本文以CCA模型为基础,对债务杠杆与系统性风险传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债务杠杆攀升能够通过推升国民经济各部门风险水平,并使风险积聚于占据网络结构中心的金融部门,进而通过债务和股权两个渠道显著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传递。基于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杠杆的大幅攀升,已显著推升我国系统性风险水平,而在国民经济部门间实施杠杆转移,通过大力发展企业股权融资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等措施能有效提升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从风险累积效应和风险传染效应两个视角揭示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增加了银行风险,且三者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风险累积效应;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以及境内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等信贷渠道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实现银行风险累积,从而增加银行风险;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提高了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水平,且跨境资本流动通过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将波动水平传染至银行系统,增加了银行风险,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更是强化了这种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
从"太大而不能倒"和"联系太紧而不能倒"两个维度,分别运用因子分析和转移熵网络分析测度地方政府的个体风险与信息传染风险,综合识别我国系统重要性地方政府。结果表明:两个维度综合确定的我国系统重要性地方政府名单更为符合系统重要性之要义;根据个体风险指数和传染风险指数的排名组合情况,可将31个地方政府归为四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系统重要性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传染风险对系统重要性的贡献更大,处于风险传染网络中心的地方政府需要实行更加严格的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