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和往年相比2008年中国的消费增长在货币紧缩的环境下会适度降低,但是增长的势头依旧不减2007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了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碗游曰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  相似文献   

2.
刘磊  沈亮 《中国市场》2013,(5):53-55
本文回顾了1999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新增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最新数据,对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增长具有明显的、递增的正相关作用,且外汇储备已成为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的关系能够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基于1984年到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最近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几个月以前还在捍卫各自货币的亚洲各国央行现在却转而接受甚至鼓励各自货币贬值以支撑疲软的出口。 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外汇储备2008年12月份增长了1.9%,创下了6个月最大增幅,这表明一些国家和地区正转而推低各自货币,这与2008年大部分时间的状况相反。  相似文献   

5.
陈宇 《商》2013,(17):373-373,371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政策导向从4万亿救市转为紧缩以及之后的稳健,伴随着货币政策的实行,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也随之波动。本文通过选用2009年至2013年4月的月度数据,对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综合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来分析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导致物价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货币发行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在降低物价水平的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速度造成负面的影响;GDP与CPI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引导的关系,伴随经济的增长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物价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增幅比上年末高1.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3.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2万亿元,终止连续七个月的下降步伐,同比增长9.06%,增幅比上年末低11.9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42万亿元,同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增多,使得货币供应量激增。本文选取1994年-2008年的季度数据,采取协整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VE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的增长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09,(4):94-107
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增幅比上年末高1.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3.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2万亿元,终止连续七个月的下降步伐,同比增长9.06%,增幅比上年末低11.9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O)余额为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5%。  相似文献   

9.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本文根据1978-2008年31年的数据,基于VAR模型,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了货币在短期内非中性、货币政策存在时滞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2年-2008年的数据,本文运用Grange检验法对我国目前积极采用的3种经济政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赤字财政和增加货币供给量进行了有效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扩大赤字财政在内的宽松财政政策对GDP增长存在促进作用,而增加货币供给量这一货币政策对GDP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一个广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三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中国1990-2008年之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特征。研究发现短期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长期内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财政政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国际商务财会》2009,(2):37-37
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2007年增长9.0%。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全年货币净投放3844亿元,比2007年多投放541亿元。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8年8月超过1.9万亿美元,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会引起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迅速上升,改变我国货币供应结构;由外汇储备引起的外汇占款增加会使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加强;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中央银行持汇风险和持币成本不断上升,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快速合理地进行我国货币政策的内部协调;建立一个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放松外汇管制,拓宽外汇储备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国际短期套利资本(热钱)的流入,维护外汇储备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中国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越发频繁,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美元主导型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国际上反映强烈。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主张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加快脚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郭万清 《财贸经济》1990,(11):24-29
一、收入膨胀与资金紧缺:由货币的超量供应引起的思考1988年的严重通货膨胀引起人们对货币供应量的高度关注:1980~1988年间,按现价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2倍,平均年递增15.63%,而货币供应量M_2增长了3.99倍,平均年递增22.25%,其中现金M_0部分增长了5.16倍,平均年增长25.53%。在再生产过程中,由于货币可以作为资金和收入的存在形态,因此,货币的超量供应必然对收入分配和资金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呈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至2008年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6.5%。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构成了货币强势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侯英 《财经界(学术)》2010,(10):107-107
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终极目标.2008年11月以来,中央银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明显,但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未来通胀风险表示了担忧.本文基于货币角度,通过分析我国历史经验数据,时货币供应量与CPI变动趋势及两者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物价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基于VAR模型的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的我国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CPI之间协整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外汇储备、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CPI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次,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得出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CPI的动态影响关系,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稳增长与CPI的增加存在并不矛盾的且长期稳定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的结论,为有效稳定物价提供了科学的定量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6月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逐步显现并呈加速上升之势,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也因外贸顺差和被动的货币投放而产生效率损失。2008年2月以来,CPI掉头向下并降至2008年11月的102.4。引起国内物价大幅波动的因素有很多,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超常的重型产业增长是其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助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着重考察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以分析长期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量的增长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Fisher—Seater的货币长期中性检验表明,虽然短期内名义货币量的增长率的确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有影响,但是在长期内货币中性的假定依然成立。因此,试图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维持物价稳定,为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