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江绥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1,(1):74-75
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表明:公司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组不完全契约的联结。由于不完全契约的特征,公司治理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3.
现代企业契约理论对企业所有权分配的研究令人关注,并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将剩余控制权进行了分割,提出企业所有权是剩余索取权与终极剩余控制权的融合体,并对所有权最优安排进行了讨论,认为股东拥有企业所有权是现实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目标理论基础并不可靠,实际操作更不现实。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不佳的原因有很多,治理效率低下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导致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不是股权过分集中或者股权分割,而是因为上市公司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未能很好的匹配。同时提出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必须进行产权改革并完善相关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拥有上存在不平衡,物质资本投资人往往占有谈判与利益博弈中的强势,而人力资本投资人尤其是员工处于弱势。顾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谈判地位的不对等原因也属于弱势,利益容易受侵害。对弱利益相关者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企业公平与绩效,而且关系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合约分析剩余控制权存在条件,探讨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古典边际分析框架考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代表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的边际产出,将剩余控制权收益从公司绩效中分离出来;最后,引入奈特的保险机制研究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公司中的转移特征,并研究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1)信息不完全与谋取经济利润目的同时存在才可能形成剩余控制权;(2)剩余控制权依赖于特定控制权的界定并在其行使过程中持续向特定控制权转化,并通过委托一代理关系形成完整的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3)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决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通过人力资本在公司生产函数中的边际产出来刻度;(4)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可质押性,剩余控制权收益一定为正. 相似文献
7.
公司控制权是对公司所拥有的全部财产的处置权,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问题。股东通过表决权联系公司的所有与经营,股东也可以通过收购实现对其他公司的控制和通过反收购来防止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国有股权形成动机,围绕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剖析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必须拥有剩余控制权;同时,剩余控制权必须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国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是国企治理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国企的剩余控制权由管理层获得,导致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通过控制权的适度分享与剩余索取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适度配置,有利于优化国企治理结构,解决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国企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在研究方法选择上将产权契约与财务治理结构结合起来,从公司的不完全财务契约关系入手,对于我国企业财务契约治理进行现状分析,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MBO在我国的意义不只是对经营管理层的激励,更多的在于对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贡献。理顺企业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正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本质上属于制衡机制,目的是解决两类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治理理论和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治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从制度设计、组织设置、权责分配、资源配置、信息传递等五个方面探析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有效性偏低的原因,并以"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制衡机制为逻辑思路,构建提升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有效性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中,股权是股东控制企业的主要依据,现代企业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产生公司治理问题,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有一定的效力,本文就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力进行了分析,又根据我国控制权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公司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应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拥有不同权重的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应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拥有不同权重的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有效相机治理机制下公司控制权将随公司绩效和经营状态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和重新配置。随着公司绩效的恶化,公司控制权将沿着所有主权,债权人主权的矿产清算的方向演进,这种演进的前提条件是产权的明确界定和公司化改造,并需要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外部制度条件。我国目前还存在许多阻碍控制权转移和有效的公司相机治理实现的制度安排,这需要进行系统地消除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公司控制权机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为研究主题,通过实证分析讨论了公司控制权机制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司控制权市场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述评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运作、功能以及西方学者对这些问题争论的基础上,指出要使公司控制权市场在我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运作的必要条件,即要加快国有股的退出和流通,实现股权多元化,改变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加强证券市场监督管理,遏制过度投机,规范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的竞争,同时着手完善接管与反接管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资金互助社是经济组织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形式,它的客户同时又是这个互助社的剩令索取者,这种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所有权安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理结构。在温州历史上出现的最草根的资金互助社——合会,就以这种所有权安排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会逐渐变质,自发的资金互助社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为了整顿这种金融乱象而建立的正规农村资金互助社也开始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在温州资金互助社沿革的历史分析基础上,对这几种资金互助社进行了比较,强调其内部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安排的研究,希望能够推动我国金融组织建设的完善,并引起对民间草根金融的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