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马尔科夫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研究中国近30年期间能源消费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相比于传统的线性关系前提下的研究,此方法可以观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即能源消费与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区制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在区制2和区制3都显著影响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只在区制3会显著影响能源消费。同时在非线性框架下,能源消费与金融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各产业部门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旨在从实证角度探究能源消费对于对外贸易的贡献,从而分析中国的出口贸易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研究方法上,文章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通过该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出口贸易和能源消费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能源消费对于我国对外出口有着重要影响,其弹性值为1.315.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繁荣与否已经成为评判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服务业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1980—2014年服务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分位数回归、Granger检验和时变参数模型对服务业具体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并且在Tapio脱钩评价模型框架内,对样本期内服务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和服务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不断变化的均衡非线性关系;在较高经济增长水平下,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比较小,不同服务行业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能源贡献弹性差异明显;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原因在不同服务行业不同;服务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虽然总体上都处于弱脱钩状态,但有从弱脱钩状态向扩张连结和扩张负脱钩状态转移的趋势。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府财政支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文章通过将通货膨胀率引入两者的关系系统中,构造门限模型和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通货膨胀在政府财政支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中起门限或转换作用,存在着某个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支出在其两侧会以两种不同机制影响居民消费;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会对当期居民消费存在挤出作用,对下一期居民消费起挤入作用,但从其综合影响程度来看,挤入作用要强于挤出作用。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短期波动及相互影响,文章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中国29个省市地区,1997 ~2009年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量两者互相对对方的冲击情况.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相互拉动作用是非对等的;电力、柴油和汽油单个能源消费和短缺对经济增长波动影响较小,表现出能源间的替代性;能源总量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较显著,与之前研究认为影响性较小的结论有所不同.在制定能源政策时,需要考虑能源总量供给和单个能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市能源消费水平逐年增长,然后通过回归的方法,通过对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整分析与格兰杰检验,得出结论: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二者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1978-2012年间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通过GDP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平均每人纯收入来综合度量。引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变量一阶单整条件下构造反映福建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方程,并且在考虑了短期变动因素情况下,构造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即VEC模型。模型的结果显示出能源消费增加拉动了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源消费每增加1%,经济发展水平就会提高0.34%,并且在短期,能源消费增长率在t时期对前一时期的调整力度为9%。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源禀赋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一个纳入能源要素的C-D生产函数入手,运用数理方法分析了能源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提出了能源禀赋越丰裕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越高、技术进步会降低能耗水平、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越高的地区能耗水平越高等基本命题.利用1995~2006年我国各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OLS和GMM模型分别检验了能源生产强度、燃料动力指数、科技支出、外商直接投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对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高能耗重化工产业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基础性作用,然而,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所带来的能源供应保障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借鉴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两变量进行了协整分析,检验其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建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能源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单部门经济模型”和“两部门经济模型”,推导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可能存在正面的积极影响,也可能存在负面的消极影响,并利用线性回归和基于“阈回归模型”的非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不是线性关系,中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倒U-型”的影响,即当能源消费水平较低时,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当能源消费水平较高时,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这些研究结论为中国节能减排的能源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先用迪氏分解法对能源强度进行了因素分解,把江西1990-2004年间的数据分成五个时间段来考察,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因素是引起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江西能源消耗的产业特征,并用1990-2004年间的数据对模型参数分别进行了估计,得出各产业在能源消耗倾向和能源自发消耗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最后,针对江西能源消耗的产业特征,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和谐消费模式体现在投资与消费和谐、消费环境和谐、消费主体与自然环境和谐、消费结构和谐、消费主体之间和谐等五个方面。这一模式对我国构建和谐消费模式有三大启示:一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和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消费模式的思想基础;二是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度的投资率和消费率以及两者协调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消费模式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三是加拿大的和谐消费模式是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然演进的色彩较浓,但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结合中日两国的人口特征数据,实证研究了中日两国老龄化过程的差异、老龄化对两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政府应对老龄化的政策。研究发现日本老龄化比中国提前约20年到达,在未来持续老龄化的作用下两国人口特征会趋同;日本养老金体系、储蓄率以及产业结构受老龄化的冲击比中国更严重,中国老龄化的负面问题目前还没完全暴露。日本政府通过积极的生育政策、移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银色资源开发政策以及产业调整政策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经济社会政策显得相对迟缓与保守,目前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效果都不明显,因此,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人口政策、生育配套政策、产业政策以及高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应对潜在的老龄化威胁。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1980~2006年中国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对各因素与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拉动能源消耗量的增长,而能源效率对减缓能源消耗量的增长有显著作用;能源强度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而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将产业关联理论应用于能源消费分析中,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技术给出一种新的部门能源消费感应度弹性系数和影响力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能源消费关键部门的确定方法,该方法是相对于能源经济中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和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的方法。并采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各部门能源消费数据对中国能源消费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生产部门最终产品的变动对其他部门以及自身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关键部门主要集中在冶金业、化学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另外,第三产业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8.
能源类型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异质性和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使得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没有统一的结论.针对上述异质性和复杂性问题,利用线性Toda-Yamamoto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非线性Diks-Panchenko格兰杰因果检验,分别检验了中国1953~2008年的总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能源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降低能源消费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冲击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