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行业也取得了十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二五"发展期间,房地产业再次成为了国民经济中最火热的产业,"房价"一词也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近期,随着房价不断攀升,房地产再次成为了全国舆论的焦点,以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为主要态势,部分二线城市也逐渐有所抬头。而国内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增长相对比较缓慢,部分城市持续走低。整体上来看,特别是进入到2016年以来,国内新一轮房市保持稳步回升态势,主要呈现为"在回暖中分化、库存逐渐下降、房贷风险可控"这样一种现状。本次课题探究,重点就当下国内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房价走势分化这一现象,发掘其内在本质、发现规律、分析原因、提出一些有助于完善差别分化类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月刊》2011,(10):107-107
在“最严调控”持续发力之下,今年以来各地楼市风景各不相同:部分一线城市地区的房价出现了松动的迹象,而有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却表现“生猛”。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房地产限购在二、三线城市推行,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哪些新的动向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陶新 《时代经贸》2011,(10):25-26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无论是从房价收入比还是房价GDP增长率比等指标都可以看出房价存在一定的泡沫。国家对高房价的担忧也直接反映在一轮又一轮且越来越严厉的宏观调控上,这些宏观政策的目的是希望挤去泡沫,让房价回调到合理的范围。若目标实现,这无疑对购房者有利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房价的宏观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不少,但我认为,购房者心理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没有购房者在高房价下的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房价也不可能这么坚挺。  相似文献   

4.
杨思群  董美 《技术经济》2017,36(7):117-127
运用FAVAR模型,将中国各线城市房价分离出宏观共同因子和特质因子部分,研究了各因子及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城市的房价更易受宏观共同因子和地区特质因子的影响,且变动的持续性更大;共同因子可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房价变动的持续性和波动性;共同因子对房价的影响较为持久,而地区特质因子只在短期内影响房价;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地影响房价;相比利率,货币供应量对一线和二线城市房价水平的影响更大,对各线城市房价波动的影响更为持久;一线城市的房价水平及其波动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度较高,二线城市的敏感度居中,三线城市的敏感度较低;未发现货币政策的"价格之谜"现象,表明本文模型设定的合理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张敏 《商周刊》2013,(18):67-67
虽然一线城市仍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局面,但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对房价信号形成的干扰,同样值得重视和改善。否则,社会不公的局面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6.
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7,(8):155-170
中国房价持续增长,远远超过工资的增长。那么房价有没有抑制外来劳动力的流入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在理论上,本文论证了房价的拉力作用和阻力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房价作为备择城市的城市特征信号降低了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拉力,另一方面是房价作为居住成本压缩可支配收入所产生的阻力,两种作用最终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吸引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在实证上,本文使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2000—2012年250个地级市的房价数据匹配出一个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数据库,发现房价对劳动力流动确实存在"倒U型"影响。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控制了房价测量误差、流出地特征、流动动机等因素后结果依然稳健。并且,本文重点考察了劳动力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家庭阶层、户籍等各种异质性的影响,发现高技能劳动力的倒U型拐点更小,对房价更敏感,原因在于其购房需求更强;倒U型影响主要作用在大城市,且沿海城市劳动力流动的倒U型拐点更大。当前除部分一线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房价表现出对劳动力的拉力。  相似文献   

7.
谭政勋 《产经评论》2014,(6):136-146
利用国外较新的PMG估计法,探讨影响珠江三角洲商品房均衡价值的因素及房价偏离,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房价偏离在不同城市间的溢出效应。随着收入和人口的增加,房价加速上涨;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房价收入比越大,房价的增长速度更快、波动更为剧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推动房价上涨最重要的长期因素,通货膨胀次之,贷款最小;但贷款、通货膨胀是主要的短期推动力。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房价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泡沫,但波动很剧烈,一旦发生调整,其幅度将很大。除江门外,其他城市只对深圳房价偏离的冲击做出响应,而深圳对其他城市房价偏离的冲击没有响应;江门房价更多的受到来自中山和珠海的影响,深圳是珠江三角洲房价波动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的非线性机制,并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门限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当房价处于低增长机制或居民收入处于高增长机制时,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反之,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出现挤出效果;以购房首付比区分不同城市后发现,当高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居民收入处于低增长阶段,而低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收入处于高增长阶段时,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因此,如果政策当局希望有效实现促消费之目标,则需在总体上将房价维持在低速增长机制,并保持居民收入较高增长。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2011,(1):65
<正>2009年初房地产价格上涨是最先从一线城市开始的,在四月份国家密集出台新政后,一线城市房价得到控制。但201 0年下半年以来房价上涨开始蔓延到二三线城市,目前二三线绝大多数城市仍处于量价齐升。本轮房价上涨主要源于以下方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在201 0年年初以来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不同城市间房价溢出效应、收入对房价的跨区影响,以及利率调整对不同城市房价的区域异质性影响。本文利用GVAR模型对该框架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波动对其他城市具有较大的溢出性,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溢出性则不明显。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不仅受本城市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则主要受本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利率变动对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影响则较大,而对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影响有限。本文结论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比如政府应通过稳定一线城市房价以达到稳定全国房价的目的,促进公共产品均等化,实行地区差异化的房地产政策等。通过利率调整来调控房价也是一个可行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上偏”随机前沿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商品房价泡沫进行了测算,这一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研究中测算出来的泡沫程度为负的问题。结果表明,房价的“基本价值”部分主要是由需求即收入拉动的。我国的商品房价确实有泡沫存在的现象,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化”相当严重,银行贷款是房价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房价并不意味着高泡沫风险,低房价也不意味着没有泡沫风险。自2004年以后,泡沫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增加。  相似文献   

12.
李向军  徐桥 《技术经济》2024,43(1):1-13
基于2008—2016年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obit模型和投入导向型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探究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体维度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曲线,且城市的房价水平超过了“房住不炒”的最高临界值,房价上升的抑制效应显著。房价对于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人口规模达到特大城市时,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倒U型特征,人口规模达到超大城市后,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倒U型特征消失。不同类型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和城市的异质性特征表明,我国大中型城市应进行房价的“一城一策”精细化调节,“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具有坚实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中以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为特征的“新二元结构”正在制造新的不平等。本文理论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导致城市本地居民收入提高、外来流动人口收入下降。本文将2014—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匹配到251个城市,实证检验表明房价上涨显著加剧了城市“新二元结构”,该结论在不同子样本与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房价通过引起城市本地居民收入提高与外来流动人口收入下降加剧了城市“新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4.
聂晓东 《经济师》2008,(10):80-8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房地产业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各城市房价曾一度居高不下,政府屡出调控措施,房价增幅虽有昕控制。但依然超过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通过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症结进行分析,抑制房价最终还应该在经济法视野下由国家运用经济法赋予的手段从对其进行适当干预,这样才能实现平衡供求矛盾和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2001—2015年地级市房价数据,考察房价对个体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间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城市房价的升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进入私人部门就业的概率显著提高。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房价对高学历个体职业选择的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特大和超大规模城市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房价通过职业间的相对收入和未来收入的稳定性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位于北京大兴的万科一楼盘,以低于预期近3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入市,引发业内对一线城市楼价崩盘的担忧。笔者认为,万科引发的楼市降价只是一种错觉。准确地说,当前房价大幅上涨的动力明显不足,个别区域或个别楼盘价格下跌苗头隐约浮现。但这不足以说明房价全面下降的势头已经  相似文献   

17.
崔玲 《经济月刊》2010,(6):54-55
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至今已一月有余,被冠以“史上最严厉”称号的房产新政“国十条”威力初显:一线城市成交量环比大幅下降,部分楼盘价格下跌,不少开发商新楼盘促销打折,中国楼市弥漫在浓厚的观望氛围之中,在阴晴不定的市场里惹来最受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以来,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有止涨的势头,成交量出现了明显下降,房地产新政对市场的作用开始显现。这些政策在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的同时,也引发了  相似文献   

19.
李辉  王良健 《经济地理》2019,39(6):86-96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中国的贫富差距和房价居高不下,但现有文献忽视供求弹性与贫富差距交互作用对房价的影响。据此,本文构建结合贫富差距和供求弹性的住房存量调整模型,使用中国2002—2012年7省份33个城市的UHS数据发现,收入和财富的基尼系数对房价有正影响;供求弹性对房价分别有负影响和正影响;收入和财富基尼系数与供求弹性交互项对房价分别有正影响和负影响。据此,为防止房价泡沫,各级政府一方面应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应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