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章在现有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研究述评基础上,阐释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从制度经济学分析视角,以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供需、成本和博弈分析为核心构建了我国转型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分析框架,提出这一研究框架下三个重要理论命题,即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土地利用规划决策与实施和土地利用规划管制权限配置。这为我国转型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较为薄弱.本文以广州市实践为基础,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提出村土地利用规划应在村层面实现“两规合一”,并对规划编制的内涵、规划内容、规划应关注的重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结合广州已开展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践,提出规划编制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具有社会性,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土地的宏观管理者,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与地方政府有着各种关系的“政府性质的企业”或个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寻租行为。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政府管理职的缺位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官员“群体偏移”的腐败现象。本文拟从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及功能、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标准、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与途径以及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对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政府制定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协调研究已经历了定性研究阶段,即从编制内容、依据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两规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对策。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规”协调研究开始进入定量分析阶段。文章以龙泉市金沙新区规划协调为例,应用Mapinfo7.0,把AutoCAD DWG文件格式转化为Mapinfo MID/MIF格式文件,基于ArcGIS进行叠加分析,由于改进了规划工作路线和技术方法,针对“两规”进行有效协调,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相关理论方法的总结和应用,如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决策、监督和评估方法,对中国未来土地利用战略重点领域做出预测与探索,找出土地利用战略中出现的问题,从粮食安全战略选择、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粮食安全、城乡关系处理方面着手,给出相应的策略,再简述土地利用战略实施情况以及如何实施,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和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风景区作为国土生态资源空间和独特的保护地类 型,其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国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针 对古镇型风景区中自然与人文资源并重、游赏与生活功能交 织、风景区与城镇用地兼具等现实问题与矛盾,基于多规合 一,提出通过确定景源利用导向进行景源评价“合一”、整 合风景区用地分类进行用地属性“合一”和建立多措施协同 机制进行区域管理“合一”,构建以木渎景区为代表的古镇 型风景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为古镇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 提供“一张蓝图”。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与应用,而测绘技术的应用对土地管理及利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土地管理与利用提供了专业的、精确的数据信息,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与社会统计方法对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困境调查,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社会认知、指标分配和实施作用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项为实现土地利用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以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为核心的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供给,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需求存在矛盾,为从制度分析视角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城市分别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两项规划的编制分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他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但是,从近几年对两项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在用地分类与划分标准、规划统计口径、规划工作路线以及规划技术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3S”技术做基础,为克服传统土地利用图件更新技术的弊端,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实际要求出发,采用理论研究和系统开发相结合,提出基于“3S”技术土地利用总体方案,用遥感技术快速发现变化地块,GPS快速测定更新的信息,在GIS环境下实现了土地利用图件更新,且开发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大大提高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效率,对全国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其中耕地只占14%左右,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形势十分严峻。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的需求都非常大。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去分析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当然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彻底解决“吃饭”与“发展”的两难问题,但是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吃饭和发展双赢之路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部与国家开发银行近期签署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在7年内为实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项目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度。合作领域包括融资合作、规划合作、融资顾问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4个方面,其中融资合作包括中长期贷款、技术援助贷款、短期贷款和应急贷款。“协议”确定的重点合作领域是: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优先支持的重点环保项目,包括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总结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规划新理念,并指出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推动青铜峡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落实土地空闯布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有效地遏制了建设用地盲目扩大,保护了基本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安排用地,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合理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但在具体的实施管理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动摇了规划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矛盾不断地积累造成了独特的城中村现象,它影响了城市更新的质量、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土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研究中,有效地把物质空间改造分析与制度改革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城市研究理论和改造实践的发展进程。土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分析基础和支持。本文结合实地考察调研考察和土地信息系统分析技术,分析了广州花地村的土地产权及其流转特征,并指出了花地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城中村整治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式建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戈  王越  刘馨蕊 《经济地理》2019,39(9):191-197
建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式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松嫩高平原典型区域巴彦县为研究区,采用GIS和RS技术,利用MATLAB编程,改进多智能体粒子群(MA-PSO)优化模型,建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效果显著,优化模式能够实现研究区粮食生产、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研究区生态安全目标的实现。②在研究区政府Agent、职能部门Agent和公众Agent共同作用下,建构研究区O-I-A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式,包括政府Agent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职能部门Agent主导的生态安全模式和公众Agent主导的粮食生产模式。③经过验证,应用该模式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实际相符,充分说明该研究方法与思路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3S”技术中,尤其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城镇地籍测绘中去,满足了现代土地管理的需要,为协调人地关系,解决土地问题,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这样也推进了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介绍了3S技术的基本概况,阐述了3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自2006~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367万公顷。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先进的测绘手段和方法提供技术支持。GPS RTK 技术以其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地形点位选择灵活;定位精度高,作业有效距离远;操作简便,自动化程程度高;观测时间短等优点。完全可以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达到了测绘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的最佳融合。将在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治工作以及其他领域中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文华  于吉全  刘倩利 《经济师》2023,(11):125-126
如何开展与实施土地资产审计,客观评价现有土地资产保障效能,为研究拟制规划计划,科学利用、合理配置资产提供理论依据,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土地项目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提供了直接可观的依据,也为土地资产管理审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在推进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节约土地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好这一矛盾,处理好这个关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影响到乡村城市化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下世纪中叶我国能否赶上中等发达国家,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一、小城镇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及其表现和危害1、思想认识上的“两张皮”.由于城建、土管部门各自站在不同的用度履行自己的职能,思想上很难形成共识.城建部门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摇旗呐喊,强调小城镇的建设速度要快,标准要高;土管部门为保护节约土地资源大宣特宣,强调要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他们都没有错,但在执行职能时,往往会产生片面性和偏差.2、规划工作上的“两张皮”.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相衔接,互相“打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规划的时间不一,执行的标准不一.比如,在考虑小城镇的预留地时,作为主要参照系的人口年递增率不一样.一个部门按年递增5‰测算达到规划目标年的总人口,一个部门按年递增15‰测算达的规划目标年的总人口,使预留地的规划差距很大,由于预留地数量不一,造成小城镇布局各异.小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两张皮”,还表现为与实际脱节.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