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概念、来源 ,然后就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几种类型和中国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最后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对策。文章主张 :通过反歧视教育、反歧视立法、反歧视补贴、创造劳动力市场充分信息、减少职业隔离、减少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歧视 ,来解决劳动力市场歧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问题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本文就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鲍震宇 《经济论坛》2007,(18):43-46
一、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歧视现象劳动力市场中,当女性拥有与男性同等的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时,他们却在雇用、职业选择、提升和工资率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这就出现了歧视。劳动力市场歧视可以分为:工资歧视、就业歧视、职业歧视、人力资本歧视。  相似文献   

4.
因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独特性,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具有特殊性.在就业、职业选择、工资收入等方面,农业劳动力一直处于政府的制度性歧视之下;妇女受到的性别歧视与我国重男轻女的“前劳动力市场歧视”相关;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在沿海发达地区遭受到雇主的统计性歧视,而这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关.由于歧视类型的不同对歧视的消除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方保护主义的歧视性限制政策 ,严重影响了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直接导致职业歧视和工资歧视的发生。因此 ,地方保护主义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新根源。这种劳动力市场歧视不但严重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 ,而且也容易引发对方的报复 ,最后自己的局部利益也会受损  相似文献   

6.
顾天竹 《财经研究》2018,(2):90-102
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分析了具有不同身高等外貌特征的劳动力的工资差异及其来源.分解结果显示,较高男性的高收入几乎全部可以用人力资本、社会交际及其他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非常小.较矮男性的低收入有60%可以用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有40%属于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身高较高(矮)的女性的高(低)收入也主要源于劳动能力特征差异;对较矮女性来说,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具有相反的影响,即劳动力市场不但不歧视反而偏爱较矮的女性.因此,劳动力市场歧视并不是身高溢价的主要原因.然而,劳动力市场之外,在社交活动中的外貌歧视会通过增加社交网络差异而提高美貌溢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厘清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歧视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并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的户籍不平等现象界定为以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受侵害为本质的经济歧视.其次,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年和2007年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状况和变化趋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在职业获得、行业进入和所有制部门进入三个维度上都遭受了明显的户籍歧视;(2)与2002年相比,2007年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呈现恶化趋势,显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机会分配的“负滴漏效应”;(3)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就业机会回报显著低于城镇职工,这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可能会产生负向激励并导致“前市场歧视”的发生.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缓解就业机会户籍歧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市场歧视成本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抗私 《财经问题研究》2001,(4):74-80,F003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各种歧视,其中最为多见和敏感的是性别、各族和民族歧视。歧视的市场经济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样能够增加歧视者的收入,而是使歧视者和被歧视者同时蒙受损失,甚至歧视者为其偏好付出的成本更加高昂。  相似文献   

9.
解决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之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爽 《经济与管理》2006,20(7):29-32
和谐的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应从减少歧视偏好,市场缺陷和人力资本开发中的发现入手,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改革能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CFPS2014),结合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数据,分析了增进地区市场化程度对消除身高歧视的作用.结果表明:首先,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身高溢价"现象,即身高对收入具有显著正影响,并且身高优势有助于劳动力获得白领职业和进入具有较高职业声望的职业类别.其次,通过"中介作用"模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身高溢价很可能是来自于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主歧视行为,而非消费者歧视或个体在受教育水平、认知能力及非认知能力等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最后,"身高溢价"现象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在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其影响更具显著性,而增进地区市场化程度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外貌特征歧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就业年龄歧视原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中的年龄歧视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一个公开的秘密,并且愈演愈烈.它增加了社会总就业成本,降低了社会总福利水平,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的不当配置,并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就业年龄歧视的原因和结果,提出了求职者个体劳动生产率信息的缺失、雇主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以及较高的雇佣成本是产生年龄歧视的根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劳动经济学前沿领域的重要命题,各国劳动力市场上广泛存在的失业、贫困、歧视、同工不同酬等社会经济现象都使对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主要概括、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并简要评价其对研究我国反福利依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农村劳动力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这使得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低于统一、开放、可竞争劳动力市场的数量。劳动力市场分割三个原因中主要是制度性歧视,因此,可以通过新制度安排以缓解城乡间人力资本投资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呈动态性变化并主要存在于职业搜寻领域,是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呈现均衡状态。因此偏见不是歧视产生的根源,缺乏科学的人员甄选手段才是造成歧视的根本。降低甄选成本以及增强劳动者的个体差异性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是控制歧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冯先宁 《生产力研究》2004,(7):37-38,60
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当前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形成 ,劳动力歧视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消除劳动力歧视 ,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及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16.
程芳 《当代经济》2006,(3):48-49
走进大小类型人才交流会,翻阅各种各样的人才招聘报纸,点击形式各类的人才网站,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这种或那种歧视.面对我国在就业和择业上的歧视性行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在两会上呼吁:"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广告含歧视性条款,包括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乃至身体歧视(如身高、相貌等),就业歧视正在愈演愈烈,不立法禁止便会损害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展,进而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7,(8):171-186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市场分层与中国城乡人力资本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层构成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并导致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降低。歧视的存在降低了双方的受益,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损害大于对城市劳动力的损害。在中国城市化的制度演变中,既要加强国家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又要加强配套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户籍歧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刘艳 《生产力研究》2006,(7):11-12,24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户籍歧视的表现、原因及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主要表现为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其深层原因是:制度因素(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导致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而工资歧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大化利润的理性行为。因此,要消除户籍歧视,必须实行配套改革,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改革农地制度,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等。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个独有的现象。在回顾国内外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特殊性,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效应,并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提出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