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内地股市的内在奥妙复杂而丰富,它的交易系统就是一个巨大的“黑箱”。投资者的巨额资金就在“股权分置”的模式中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交易成本高昂、分红派息微薄、新股再度套牢……借西方股市之壳、行垄断圈钱之实的企业通过股市融资,而千万股民则深陷其中无法出逃——  相似文献   

2.
脆弱的中国“股市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讲,中国的股市生态就是机构这条“大鱼”靠吃散户这 条“小鱼”维持生存。盲目发展机构投资者等措施使中国的股市生态 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股市生态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稳定状 态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由于“股权分置”、由于“一股独大”、由于恶性圈钱,致使才十几年的市场对投资者来说却变成一个净亏损的市场,一个没有回报的市场,一个套牢的市场。正因此,也造成众多投资者纷纷逃离股市。  相似文献   

4.
梁荷 《经济师》2014,(8):102-104
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严重伤害了投资者的信心,股市新增资金缺乏,影响到了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文章在对中国股市目前的资金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股市新增资金缺乏的原因,并提出应从股利分红政策、改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金结构、股市制度建设、会计信息披露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等方面进行改变,来增强股市的最终回报率,吸引投资者资金的进入,从而激发市场活力,改善股市低迷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王化伦 《经济师》1996,(1):63-65
论投资基金与股市规范化发展王化伦投资基金,简而言之,就是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闲散资金于一体,由专家经营管理、分散投资于资本证券市场或其它产业,其收益分别在投资者之间以出资额的大小按比例分配。投资基金早已风行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美国大约有1800多种各类投...  相似文献   

6.
一、引 言就 证券市场 (我国目前主要指股票市场 )的基本功能而言 ,对上市公司 ,提供了较低成本筹集资本金的渠道 ,并能激励公司规范管理、积极经营 ;对投资者而言 ,提供了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场所 ,并通过参股控股参与公司活动 ;对社会经济而言 ,能够充分利用闲散资金 ,优化资源配置。因此 ,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是股市的两大基石。没有一大批质地良好的上市公司 ,股市便是无本之木 ;而没有投资者的积极参与 ,股市也将枯萎。有关上市公司及其与股市的关系 ,以前多有研究 ;而有关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与成本 ,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试图将我国股市投资者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其投资的收益与成本 ,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本文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将所有投资者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因为就个体投资者而言 ,不同的投资者 ,不同的时间投资于不同的股票其收益率差别极大 ,研究结果难以说明作为一个群体的投资者的行为。而将投资者看作一个整体 ,抽象掉一些因素 ,研究其投资的收益与成本 ,能够有助于理解投资者作为一个群体的行为。个体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包括资本利得 (即买卖价差 )和公司利润分配 (包括送股、配股和现金股利 )。而对于投资者整体而言 ,资本利得...  相似文献   

7.
股份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于90年代掀起了一股浪潮。股票这个曾被我们拒之门外的神奇之物,竟堂而皇之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股市投资一时间成了广大居民投资偏好的集中选择。众所周知,投资股票是风险大,收益高的行为,这就为广大投资者提出了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即是短期投资还是中长期投资,回答是见仁见智。短期投资者认为,获取短线价差收益相当可观,而且周期短、见效快,其风险虽大,但风险中隐含着巨额回报,因此,作短期投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中长期投资者云,中长期投资风险性小,安全系数大,收益不一定比短期投资差,还是作中长期投资好。究竟怎样做出抉择呢,这是股票投资者入市前应有的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经济》2000,(2)
龙年股市是牛是熊?“套牢一族”在2000年能否顺利解套?这是4000万股民最关心的问题。本刊精选了国内专业机构、业内人士的分析和预测,或许能为投资者指点迷津。“牛眼”、“熊眼”,均是一家之“眼”。所刊分析和数据仅供参考。股市牛熊变幻莫测,入市投资盈亏自负。  相似文献   

9.
浅析“大小非”减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经济师》2009,(8):77-78
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三年有余,随着非流通股限售期的结束,“大小非”陆续解禁进入股票流通市场。“大小非”解禁的高峰与当前一轮股市的暴跌在时间上产生重叠,因此引起了诸多猜疑。是否正是由于“大小非”减持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造成了股市重挫?有关争论愈发激烈。与此同时,股市呈现出的朦胧迷离状态使得广大投资者难辨“大小非”减持真相,一度表现出巨大的恐慌。为了剖析“大小非”减持实质,文章在追溯“大小非”减持起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小非”减持的主客观动因,同时阐释了“大小非”减持对投资者心理层面因素的影响,分析“大小非”减持给市场带来压力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旨在对规范“大小非”减持的合法有序操作提供一点浮浅之见。  相似文献   

10.
QFII制度是新兴证券市场绕开本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难题而采取的、先行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是我国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的创新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这一制度实施两年来没有多大成效,原因是一些证券分析师劝说投资者“离场观望”,理由是“老外”追求“低市盈率”,而与发达国家股市相比,中国股市“市盈率偏高”,所以断言中国股市会“自由落体”到“与国际接轨水平”。笔者认为对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市盈率偏高”论,必须给以批驳,以维护中国股市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科系股票”从1999年末至2001年1月,创造了中国股市的多个之最。中科创业究竟是何方神圣,其巨额资金缘何而来,谁是本事件的最大牺牲者,谁又应该为本事件负责,投资者应该汲取什么教训,管理层的态度如何,本文就此做出探讨。中科“跳水”记2001年1月份,中科系股票出现“跳水”,中科创业连续十个跌停板,创下了中国股市连续最大跌幅纪录;紧跟着,辉煌一时的百元股──亿安科技接过了“跳水比赛”的接力棒,股价大幅下跌到24.54元,距126元时的顶峰累计下跌超过了100元,也创了中国股市之最。1月10日至11日,中国证监会接连两日宣布…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股市之患,患于国企。国企上市之后,由于国有股权所有者不到位,原来普遍存在的资产质量差、企业管理混乱、经济效益低下之弊病非但没有得到根治,反而由于股市必须坚持为国企改革服务而得到保护,该退的不能退,该破的不能破,而股市为了对国企提供政策扶持,不惜牺牲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搞得自己也是一身毛病。对于中国股市,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今年3月15日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了三个字:“不规范。”这三个字里面显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刚刚开始,中国股市就深陷“重婚门”。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引发金融股暴跌,深发展,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又因再融资传言而导致股价放量下跌,从而沸沸扬扬,真真假假的再融资传闻,搞得资本市场鸡犬不宁。  相似文献   

14.
肖峻 《经济学(季刊)》2013,(4):1299-1320
现有国内及海外文献普遍忽视了股市周期波动对基金投资者行为可能产生的显著影响.本文弥补了这一不足,引入交叉变量来区分“牛”“熊”市投资者对待基金业绩的敏感性,我们发现:在不同的股市周期下,基金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牛市”期间热衷于“追逐业绩”,而在“熊市”期间倾向于忽视业绩.本文分析了这一不对称性对基金市场业绩激励机制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提供了一个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股市政策与股市波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政策市场”,政府经常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调控股市的波动。但是,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证明,由于股市政策内生的动态不一致性,政府运用股市政策不但不能稳定股市,反而会造成和加剧股市的波动。而来自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程振源 《时代经贸》2007,5(9X):105-106
本文从个股的角度,运用博弈论剖析了投资者在股市上的投资战略。研究表明,投资者是选择“较小止损”战略还是选择“较大止损”战略取决于该股票下跌的幅度。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不具备“内幕信息”的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中线是金。 揭开影响2000下半年股市中长线走势的神秘悬念,中小投资者就有可能与庄家公平竞争。 “二板市场”的冲击有多大? “二板市场”将在年内建立,是2000中国股市的一件大事。“二板”会挖“主板”的墙脚吗?投资者会有怎样的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股市一直低迷不振.一些富有探索和冒险精神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致富机会。他们发现.中国近邻越南的股市初创不久,是一座尚待发掘的“金矿”,于是纷纷加入去越南股市“淘金”的行列……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令人荡气回肠的一年。股指创下近年新低,大多数投资者以亏损而告终;国家重大政策频频出台,让人眼花撩乱;股市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巨大背离,让百姓扑塑迷离。2005年股市开门便“摔了一跤”,新的一年中国证券市场又会给投资者一个怎样的回报呢?  相似文献   

20.
股市“泡沫”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股价短期内持续迅猛上涨、投资者非理性入市及股市剧烈波动。股市“泡沫”源于大量资金持续盲目涌入,但随着这些资金的回归理性,股市“泡沫”必然会破灭。我国股市的真实“泡沫”要大于名义“泡沫”。今后几年内,我国股市的“泡沫”还将继续增加,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止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尤其是要防止国际游资对我国A股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