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有中、小型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企业员工身份置换后的劳动关系变更数量大,且情况复杂,迫切需要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推进劳动合同。涉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仲裁科的同志们主动深入到用人单位,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其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监督指导劳动合同的签订。一是审定合同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前段情况看,有部分下岗职工不愿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要求自谋职业,但又不愿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这是当前"进中心"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临沂市规定,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可与企业签订《留职自谋职业协议》,暂保留劳动关系,下岗职工本人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可连续计算参加保险年限,持下岗职工优惠证,享受再就业的优惠政策。青岛市规定,下岗职工可与企业签订《下岗职工留职协议》,保留劳动关系,个人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的,可连续计算缴费年限,按规定享受有关待遇;男满45岁、女满40岁的下岗职工,可与企业签订至法定退休年龄的《下岗职工留职协议》,由企业以上年度企业平均工资为基数,为其缴纳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3.
一、可以制订农民工简易合同文本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现实中常常发生农民工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合同文本太复杂,十几二十页的劳动合同文本,农民工说“一看就烦”,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所以干脆不跟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颁行实施后,中国劳动合同将执行新的规范,劳动合同管理面临新的环境与情况,劳动合同法必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一、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影响(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真的可怕吗?《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后再次续签,就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这条可以看出,法律对于劳动关系持稳定化和长期化的态度。劳动合同法对于企业用工的规定更加严格,对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高、制度建设配套、依法行政力度大养老保险覆盖:区分了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严格界定和规范城镇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没有把不该纳入的强制纳入。1992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规定:本市范围内城镇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均应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畴。对于本市城镇户口的,只要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了劳动关系后全部强制纳入统筹。对于外地户口来沪务工的,分两种情况处理:一是作  相似文献   

6.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劳动关系处理不好会对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内部的主要风险是劳动争议导致的劳资冲突,因此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但是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劳动争议案件和企业劳动违法案件逐年大幅递增.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劳动合同法》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1.将大幅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用工成本《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必须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否则企业违法,将承担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是使各种社会关系稳定与协调.而劳动关系是重要的基本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稳定的体现与保证.而企业是劳动关系发生的主要集中地,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关系到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青 《人力资源》2007,(11):70-73
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 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我国理论界众说纷纭,现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草案)》都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界定.笔者认为,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或双方只有口头协议、或签订的书面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形成的一种劳动关系.在这种劳动关系中,一般由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同时,双方存在隶属关系,且双方承认劳动用工关系存在或一方能证明这种劳动用工关系的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是相对于订立合法的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而言的.  相似文献   

10.
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中国人力资源进入“和谐管理时代”。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自然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成社会关系重要单元的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仅表现在全员签订劳动合同、争议发生后的调解。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与员工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如何建立一个彼此沟通有效、愿景一致、互相尊重、利益共同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案件急剧增长是当前劳动关系调整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分析其原冈并研究对策,对于减少劳动争议、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企业改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也随之显性化。二是用人单位用工管理不规范,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劳动报酬,随意延长劳动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是职工和企业自主协商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重要制度和有效机制,是加强企业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各市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抓出成效。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实现“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目标的有效手段。目前我省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已达15700户,涉及  相似文献   

13.
《山东劳动保障》2013,(10):45-45
<正>菏泽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截至目前,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全市2457家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议,企业工资集体协议签订率达90%,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加强领导,制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菏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劳动关系三方也联合下发了《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冀延卿《劳动法》实施以来,一些企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建立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制度,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减少了劳动纠纷,调动了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问:什么是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答: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遇有个体工商户雇请帮工的情形,则个体工商户属于用人单位的范畴。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它是指劳动者同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协议,劳动者加入某一用人单位,承担某一工作和任务,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和其它规章制度。企业、事业、机关…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的协调是企业稳定、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而对劳动关系状况的认识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起点和基础.首先回顾了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指标体系,并指出了根据指标体系对企业劳动关系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两年多来,我省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幅提高,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但近一段时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编制计划外人员(本文简称编外人员)因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较多,涉及单位、人  相似文献   

18.
佛山市是开展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市,早在1995年9月底已在全省率先对县以上国有、集体、三资和股份制企业全面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98%以上的企业和职工都依法签订了劳动合同。以劳动合同来依法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有力地保障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企业生产的发展,对佛山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建立劳动关系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到期既不终止又不续订而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等情况。对这种劳动关系人们称其为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是一种未按法律规定程序和形式建立、而其主要实质要件基本合法的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虽然未按程序法规定建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愈发复杂的管理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劳动关系问题.劳动关系是指企业与劳动者在完成劳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并需要协调的经济关系.伴随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发展,劳动关系和谐与否,已经关系到企业的内部稳定与长期发展规划.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剖析当前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深入探析如何创新性建设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