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些年来,农民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健康问题.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情况已经直接危及到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作为现阶段"唯一可行的"适合农民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将逐步排解农民的后顾之忧.保定市根据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整体部署,实施新农合医疗试点工作已经一年半的时间,本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对所了解和掌握的新农合医疗试点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相似文献   

2.
从安徽省广德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看,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还不足以实现制度本身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的初衷。在政府不加大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合理配置,就成为减少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最科学方案。因此,确保资金合理配置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实现自然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对此进行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从各地试点的情况看,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农民理解和接受的难度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相似文献   

4.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湖北省从2003年在部分县市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至今纳入国家试点的县(市、区)已达81%。在试点过程中,湖北省按照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试点模式的分析研究,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的改革思路,稳步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农村,深入民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2003年起,甘肃省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当年参合农民71.5万人,平均参合率87.95%。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良好,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推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翟磊 《宁夏审计》2006,(4):44-4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摸清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使用现状。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审计厅结合当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自治区财政2005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补助资金及相关经费的收拨情况进行了审计.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卫生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充分发挥新农合的保障机制,可以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基于此,通过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运行现状,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存在筹资难,筹资模式混乱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创新新农合医疗筹资模式,将农民的医疗费用,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确定下来,并明确政府、医疗机构、集体和农民各自承担的责任,从而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央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但是,伴随着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和缺陷,遇到很多问题。文章就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农民参与积极性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如何提高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多年试点运行,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看病就医率有所上升,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有所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而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近年来,笔者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跟踪审计调查时发现,该项制度在推行和试点中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静 《价值工程》2011,30(26):305-306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象。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突出,本文重点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措问题,指出:"新农合"医疗资金筹集问题的研究在现阶段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农民看得起病并且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终极目标则是使"新农合"医疗走向低成本、高效率、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央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是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医疗制度,在试点运行过程中,其宣传、组织、基金的收缴、医疗费的补偿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总结几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经验,更好地推进试点工作,湖北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模式研究》课题,通过对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优劣,选择试点模式的方式和方法,以期对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试点方案和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节选自该课题的一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农民群众犯愁的大问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长期困扰着农村的发展。但是在江西省于都县,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这一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程致远 《审计月刊》2006,(11):50-51
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面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目的是缓解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农合医疗费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3年1月6日,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强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中大病统筹为主,就是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村居民因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也即首先保证对农村居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并同时兼顾小额门诊医疗。  相似文献   

15.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一直是"三农"问题中的重点问题,与农民的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对这类问题越来越重视,投入逐年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逐步平稳规范,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分析致贫原因,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农村卫生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保障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文章围绕"新农合"制度目标实现的程度,反思该制度现实的医疗保障能力,并就如何科学提高农村医疗保障能力对制度本身的运行能力、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医疗保险统筹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阳 《广东审计》2006,(6):40-42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并于2002年率先在全国建立推行。经过三年多的运作,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民的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民就医状况有所改善,“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大力推进和广泛应用,为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效果非常明显。但由此引发的"村级债务"问题,应引起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积重难返,将从根本上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制约农民"看病难"问题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由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广大农民失去了基本医疗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十分严重。为此,国家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全国试点情况来看,其成效巨大,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从强化政府责任、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监管、重视配套改革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制度在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