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梯田文化的杰作和世界农耕史上的奇迹.然而,随着遗产地生态旅游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等冲击,哈尼传统民居日益减少,梯田传统劳作方式及生活习惯逐渐改变,梯田面临被替种、 抛荒,文化侵蚀及游客量增多、 商业开发等问题,采取措施对哈尼梯田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通过分析元阳哈尼梯田的资源特性,保护现状,探讨梯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9):26-29
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旅游的发展在促进了村落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遗产核心区内的村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梯田核心区内的箐口村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且从2000年至今经历了数次规划,其村落空间景观变化过程具有典型性。笔者从哈尼聚落的整体空间、街巷空间、建筑空间三方面来分析箐口村从2000年至今的景观形态演变过程,探索其演变存在的共性、差异性和影响因素,并尝试为元阳传统村落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元阳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哈尼梯田”正在申遗,又被赞誉为“中华风度”,可以说,有利的条件和优势十分理想。但是,元阳县旅游业的发展却不如人意。其原因虽然很多,但思想解放不够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哈尼梯田气势磅礴,梯田和民族特色的村寨、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沟渠等,一起构成了"上森林、中村寨、下梯田、水系贯流其中"的生态机制和稻作文化.这种机制和文化已经绵延存续了1300多年,至今仍然在发挥效用.2010年春,云南出现旱情的时候,哈尼梯田仍然稳产丰产,充分显示了这种机制的生命力.由于哈尼梯田存续时间长、生态构造独特、机制合理有效,已经受到世界教科文组织的特别关注,并进入了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哈尼梯田怎样才能长久地、持续地存活与发展.本文阐述了哈尼梯田存续发展的渊源及指导思想,侧重研究了梯田、村寨、森林、水系等"四位一体"存续发展的生态机制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33):179-180
红河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的传统稻作农业和社会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套独特的道路交通体系。本文通过对其道路交通体系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交通体系的角度认识哈尼文化,并对其交通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进行评价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我国西南山地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核心的的农业生态系统为载体的包括农耕技术、传统牛态知识和民俗文化等在内的哈尼文化。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笔者从哈尼梯田的文化、产业和环境三个方面闸述了哈尼梯田是一种典型的农村生态文明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决定旅游产业的发展,从2005年墨江县举办第一届"双胞-太阳节"起,墨江县的旅游资源逐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旅游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墨江的经济发展.哈尼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国家文化遗产部的认可,将列入少数民族遗产.由于由地理位置以及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等因素的影响,墨江的旅游资源将有望带动墨江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墨江从一个欠发达的城镇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分布现状及其完整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东铁路是我国少有的大尺度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的突出代表,具有空间分布完整、历史演化连续、文化内容多样和遗产价值典型等特征.通过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综合价值、各段落及主要节点工业遗产分布特征的分析,从法律机制、规划管理、区域合作和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等方面探讨跨区域、大尺度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为解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现实困境,促进遗产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具有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更多关注于利用有肜的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经济价值,均忽略了对非物质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开发中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而旅游开发则有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发展文化事业。可以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是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早在1992年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对于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则关注较晚,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世界遗产、民族文化旅游、旅游品牌等概念的释义入手,介绍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并分析其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2.
黄娟  胡湘闽 《企业研究》2011,(12):177-178
张家界早在1992年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对于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则关注较晚,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世界遗产、民族文化旅游、旅游品牌等概念的释义入手,介绍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并分析其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3.
庄磊  李莉萍 《价值工程》2014,(5):98-100
本文以哈尼族传统民居为例,根据其特点及价值,分析近年来民居建筑在更新换代中所产生的问题,由此提出适合当地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策略方法,旨在保护哈尼梯田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工厂、建筑群、矿山等物质性遗存为主,传统工业时期的工业遗存尤其是大量赋存的非物质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和效果都不容乐观.文章认为,建构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工业遗产挖掘、认定,建立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得到保护,在现有的2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部分.文章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特征、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  相似文献   

15.
西安堪称一座天然的“立体历史博物馆”,遗产旅游是西安旅游的主要生命线.本文通过对西安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发展存在着资源管理缺陷等问题,阐述对西安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管理设计的必要性,对西安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的战略地图进行了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军民  张清源  巩岳  张译丹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中插7-中插13
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以咸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存的问题为基础,将基于遗产地理空间层面的保护格局作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构建分层次、有重点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普适性空间格局,并依据文化内涵联系重建线性遗产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整体统筹线性遗产的展示利用.最终,总结得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得到的经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刘军民  张清源  巩岳  张译丹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中插7-中插13
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以咸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存的问题为基础,将基于遗产地理空间层面的保护格局作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构建分层次、有重点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普适性空间格局,并依据文化内涵联系重建线性遗产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整体统筹线性遗产的展示利用.最终,总结得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得到的经验启发.  相似文献   

18.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方兴未艾,由于过度商业开发、旅游同质化和无序竞争,也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亟待整合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加快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实现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并举双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为贯彻落实2 01 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近日农业部部署开展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对潜在的农业文化遗产开展普查,准确掌握全国农业生产系统分布状况和濒危程度,为国家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基本情况、编制农业文化保护规划、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奠定基础。农业部从201 2年开始分三批认定了6 2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填补了我国遗产保护领域的空白,有力地带动了遗  相似文献   

20.
覃少菊 《价值工程》2014,(12):328-3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红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旅游业开发对策,以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