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劳动者退休后,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就职于江苏省某企业,入职时单位曾与我口头约定,除为我缴纳社会保险费外,还将为我缴纳住房公积金。近期,我准备购买商品房时才发现,单位只为我办理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却并未为我缴纳住房公积金。我认为单位侵害了我的合法权益,准备就此提请劳动争议仲裁,但劳动争议仲裁委却称我与单位就缴纳公积金而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不予受理。请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说法成立吗?张叶张叶同志:根据国务院2002年修订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征缴和管理住房公积金,是政府设  相似文献   

3.
1.哪些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时代》2010,(7):102-10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建立的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劳动合同也是稳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强化劳动管理、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险包括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即:“五险金”.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指依法或按协议在非正常情况下,由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如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外提供了劳动,履行了国家和社会义务等,用人单位应依法或依协议的规定支付工资,也包括除属于社会保险,如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疾病津贴)、产假工资(生育津贴)之外的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如婚丧假工资、探亲假工资等.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  相似文献   

8.
劳社部发〔2005〕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中,"证据"往往成为胜诉与否的关键。但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对举证责任认识不清,往往在劳动争议仲裁中陷于不利之地。因此,用人单位必须强化证据收集、保留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证据管理工作,以从容的姿态应对潜在的劳动争议。哪些情形用人单位需举证在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实践过程中,需要用人单位举证的情况比较多。笔者从劳动争议发生概率较大的案件中,归纳出若干情形,以供参考借鉴: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严重违反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由于在华外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近年大量增加以及这类劳动争议所显示出的特定性质,我国应按照保障在华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的指导目标,完善相应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制度,并从根本上规范外国人的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大幅度增加,居高不下。在我国,按照《劳动法》和有关条例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工会或全体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履行、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实行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处理程序。屈指算来,“一调一裁两审”体制已实施近20年.为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争议,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随着劳动关系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争议处理难度不断加大,调解无法力、仲裁强制前置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期,很多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人士来稿撰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劳动争议制度的作用,改进现有机构和制度等方面的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于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2.
当前,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企业不缴、欠缴职工住房公积金情况较为严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追缴和职工个人追讨住房公积金有许多难点。这是因为《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赋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处罚单位不缴、欠缴行为的职能有限,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同时,与住房公积金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职工个人无法或者很难通过司法程序向用人单位追讨住房公积金。这两点正是目前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企业不缴、欠缴职工住房公积金情况严重的主要原因,造成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追缴和职工个人追讨住房公积金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3.
哪些情形用人单位需举证 在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实践过程中,需要用人单位举证的情况比较多.笔者从劳动争议发生概率较大的案件中,归纳出若干情形,以供参考借鉴: 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严重违反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解除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市场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之债会发生概括转移,即由新用人单位承继原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该概括移转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需要履行保护劳动者的程序,如:通知劳动者并经劳动者同意,劳动者享有知情权、磋商权、异议权、解除权等各项权利.劳动关系之债依法概括移转后,劳动者可向承继劳动关系之债的新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与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属于不同的法律概念,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往往会导致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  相似文献   

15.
今年第一季度,我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485件,涉及劳动者22711人,共审结2768件,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追回各类经济损失共计39927万元。从对这些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劳动争议呈现出以下趋势: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就我国当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发生争议时,基层工会应当如何发挥其作用,利用政府和工会的调解作用、仲裁作用帮助人民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更好的解决劳动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选择而依照法律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在试用期内,法律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设定了特殊的权利,从而导致了试用期内劳动关系管理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应该如何有效地在试用期内对劳动者实施管理,并尽量避免劳动争议纠纷的发生呢?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知名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陆敬波律师给大家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各类用人单位为之努力的目标,为赶进度、抢时效,加班加点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平常的现象,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劳动争议。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工作,对因加班引起的劳动争议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加班是指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或休息日工作,加点是指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进行工作。加班其实也包括加点,都是延长了  相似文献   

19.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选择而依照法律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在试用期内,法律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设定了特殊的权利,从而导致了试用期内劳动关系管理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应该如何有效地在试用期内对劳动者实施管理,并尽量避免劳动争议纠纷的发生呢?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知名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陆敬波律师给大家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陆敬波 《人力资源》2007,(14):72-73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选择而依照法律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在试用期内,法律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设定了特殊的权利,从而导致了试用期内劳动关系管理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应该如何有效地在试用期内对劳动者实施管理,并尽量避免劳动争议纠纷的发生呢?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知名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陆敬波律师给大家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