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基于CMDS数据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积极的就业效应即促进更加充分就业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高学历及流动时间较长的农民工所受影响更大。结论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促进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3.
应对农民工群体长期在城乡之间“候鸟式”迁移的不确定状态,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持续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695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oprobit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外出特征及流出地特征四个维度实证探讨外出农民工的回乡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55.11%的农民工有意愿回乡定居;教育程度、家庭主要外出收入类型、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有无回家建房以及对老家住房满意度对农民工回乡定居意愿的影响为正;外出人口占比、村庄交通便利程度和在城朋友数量对农民工回乡定居意愿的影响为负。据此,提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减少城乡差异;尊重农民工意愿,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 相似文献
4.
5.
阻碍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因素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促使一定比例的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是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是不稳定的,基本的居住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是因为对城市外部成本的过分担心、城市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城市国有房地产制度等因素成为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主要障碍。改革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房地产制度,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农民定居需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进城农民工定居,是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水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北京市和成都市为例,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对超大城市的非户籍人口定居落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就业机会,就业质量和医疗保障是超大城市非户籍人口定居落户意愿的普遍性影响因素,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更丰富的流动经历和更完整的家庭结构能够促进定居落户,流出地的宅基地资产则会阻碍定居落户;(2)北京非户籍人口的定居决策更容易受到经济要素的影响,而成都非户籍人口定居决策更容易受到非经济要素影响;(3)定居决策更注重流入地给个人发展提供的条件以及与个人能力的匹配;而落户决策往往更加谨慎,考虑因素从个人利益转变为家庭利益,从短期效益转变为长期效益,流出地的推力作用也更加明显。最后据此提出市民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大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机。然而现行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诸多发展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而探索人的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的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诸多难题。正视其存在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是切实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步骤,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大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机。然而现行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诸多发展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而探索人的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的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诸多难题。正视其存在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是切实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步骤,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状况、原籍是否为川渝两地、受教育年限、在重庆务工年限、年龄等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住房状况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最大,年龄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为负.对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应努力制定相应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对部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议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高房价、户籍限制、就业空间有限、农民工市民化所需公共成本投入不足等诸多现实困境。对此,应通过以下措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构建覆盖农民工群体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制度,剥离公共服务的户籍绑定属性;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调整城市产业规划和布局,提升中小城市的就业容量;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成本分担机制,合理分担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 相似文献
12.
对农民工迁移意愿进行考察是分析农民工流动趋势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影响力大、有代表性的研究仍比较欠缺。通过回顾既有的研究成果,对农民工迁移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与归结,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龚丹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2):4-5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由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亟待解决。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民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使农民工市民化及早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农民工面对城市和农村双重作用时如何在留城和返乡间做出决策。研究发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越难以获取,农民工留城意愿越低返乡意愿越高;拥有更加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本的农民工更愿意返回家乡。本文的启示是应构建更加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应针对返乡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创业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关于农民工创业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现在针对农民工创业意愿的研究已硕果纷呈,但对于如何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研究却较少研究,学术界针对农民工创业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如何将农民工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为知道农民工创业和政府政策指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
从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力”的视角分析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对数回归分析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定量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创新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