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不良影响和风险监管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分析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到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创新金融工具,能够为各类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贷、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变幻莫测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以及其它复杂的原因,影子银行的风险也逐渐暴露,这不仅对中国金融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还有可能波及全球经济.房地产行业作为影子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两者互相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影子银行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了对影子银行风险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并开始逐步进入各国的监管视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金融监管的方式都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虽然从事的业务与传统银行相似,但在主要的业务所使用的模式上却有一定的差别,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及传统银行构成的潜在风险开始逐渐出现,由于影子银行跨区域、跨行业的业务活动不断增多,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等现象突出,使得世界经济遭受了一定冲击,因此应尽早找出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漏洞,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监管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规范运行程序,确保影子银行有序运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进行估算,然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数,测度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分别对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稳定性指数呈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城商行的这一关系则不显著。从2012年开始,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出银行稳定性拐点,为此需要对影子银行采取适度监管政策,构建影子银行官方数据库,重构影子银行风险导向政府审计风险模型以及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审计。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是监管不足环境下,银行表外业务的一种创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的推手是金融脱媒。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影子银行形成了多元化营运模式,对银行、信托、证券和政府融资等行业的业务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决定了其对商业银行以及金融体系影响的程度,在大量提供共享金融要素的同时,其金融脆弱性也凸显。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系列事实证明我国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已迫在眉睫,文章首先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西方的三个差异,其次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和金融监管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架构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是基础、界定影子银行范围、弄清运行机制是前提、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监管范围等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体系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创新而逐渐壮大,在激进的金融浪潮中,影子银行体系构建于虚拟经济之上,运用杠杆利率和几乎毫无束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创造了巨额财富。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影子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因而如何在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中完善金融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到来,影子银行出现在人们面前,由于近些年来影子银行如火如荼的发展,其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风险,得出防范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进入阶段性高点,近40家发债主体超过50只债券约600亿元的风险规模,暴露出债券组合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等影子银行领域的资产质量风险,撕开了影子银行风险的一角,值得高度关注。中国的影子银行是特定的历史环境、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形成的产物。影子银行一直小规模地存在于中国的经济体制中,但是近几年经历了一次规模的急速扩张。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和成因进行探究,旨在为规范我国的金融市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影子银行的讨论和研究愈加深入,影子银行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蕴藏风险的同时也有益处。我国金融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若对影子银行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进而取缔以规避风险,会严重阻碍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分析影子银行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并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使影子银行阳光化。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国内外金融结构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方面特性,对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业经营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更具有防范系统风险的作用,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监管缺失下更容易发生危机.因此,展开金融业竞争、加强法制、在合理监管体制下促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体系运作效率是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结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滕尔越 《活力》2014,(2):59-60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自此被提出,其风险和监管问题也受到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而近年来,影子银行开始在中国迅速壮大,在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给我国金融市场严重的风险隐患。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存在形式出发,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该体系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对影子银行的临管不力导致的,随后影子银行也走向崩溃.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纷纷改革,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督和管理.在其中国际金融法治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国际上成立了相应的理事会对影子银行进行研究,达成某些决议.国际金融法制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于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对于各国都有影响的影子银行,我们国家出应该积极参与法治改革建设,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全球范围的调查显示,全球影子银行业务量已达67万亿美元,比早前预计的高出6万亿美元,引起全球金融监管者的重视,也体现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特征。同样,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新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  相似文献   

15.
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活动刚刚起步,进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建设是一个必须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膨胀、房地产泡沫是影响中国金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多个衡量金融稳定性的基础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金融稳定性指标。进而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针对中国2008年1月—2016年12月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价格和影子银行规模相互促进,彼此的膨胀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鉴于此,中国现阶段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并积极采取政策措施以抑制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除此以外,还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来抑制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相互促进的效应,以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及其影响,在违约风险基于会计账户传染的马尔科夫过程假设下,运用投入产出法构建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模型,以2007-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业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信托公司部门是主要的风险源,银行部门是系统性风险最主要的承担者,观测期内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防控系统性风险应从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隔离机制、资本与杠杆率监管、信息透明度、宏观审慎框架和风险应急机制等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已将信贷风险对银行经营成败的重要程度又提高一个阶段.可见,必须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高到银行偿付能力危机的高度来认识.虽然我国没有出现大量银行倒闭,也没有出现系统性支付危机,但我国存在单个银行的偿付能力危机,存在系统性的银行经营危机,银行危机是我国当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当前我国存在银行危机,不仅涉及到国有商业银行,同时也涉及到股份制商业银行.所不同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经济转轨所承担的政策性因素和所有者缺位造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因缺乏避险工具造成的市场风险和短借长贷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存款和贷款均占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的60%以上.这四家国有银行的安全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然而,由于多年的风险积累,四家银行都存在严重的经营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开始关注新兴金融实体———影子银行。影子银行作为传统融资业务的重要补充方式,为社会资金带来了极大的流动性。但是由于其疏于监管,信息披露弱化导致其中暗含了巨大风险,一旦大规模触发,必将引起市场恐慌。文章从影子银行的涵义入手,对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其对财务报告的挑战,以期为信息披露的规范提供帮助,使影子银行真正发挥其积极的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