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颜龙  李平 《企业家天地》2010,(10):188-189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诉讼法律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了提出重新界定法院调解的适用范围统一调解的结案形式,调整调解的生效时间,取消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的反悔,建立调审分立的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法院委托调解是我国法院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诉讼调解方式,具有诉讼与调解的双重属性,与法院调解、法院审判及诉讼外调解有所不同。委托调解实现了调审适度分离,符合当事人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并缓解了法院压力,满足高效解纷的需要。为贯彻落实该制度,应该在总结一些法院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委托调解程序的规范化和配套措施的制度化,以增强程序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应当是充分贯彻落实当事人自愿调解原则,改革调、审合一的体制,建立调解和审判适当分离的体制,即调解由准备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进行,主持调解的法官不能参加对调解无效案件的审判.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制度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响,但也有其消极方面。本文从调解原则和法院调解制度的含义着手,系统阐述了调节的历史发展,存在基础、意义和不足之处,提出从加强审前调解,取消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明确调解中的合法原则,明确规定调解的不公开和保密原则,强化自愿原则和处分原则,取消调解书送达前一方有权反悔的规定等五个方面加强调解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法院调解失控表现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法院调解规范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与调解制度都具有解决纠纷的功能,行政自由裁量权允许行政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处分行政权,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面临解决行政纠纷时在法律适用上平等,这些条件决定了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具备建立的可能性。倘若在当下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容易给法官滥用职权和行政权逃避审查提供合法外衣,而要设计缜密的制度来防备这一点又会增加司法成本,更何况法院当前并不存在行政纠纷案件的数量压力,因此我国不具备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袁群 《企业家天地》2008,(5):189-190
民事诉讼调解是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调审合一在目前的法院体制下,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调解成功率,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但从总体上看,这种审判形式的弊端更大。我们有必要实施调审分离,并通过调解专门化机制、效率机制等细节性制度建构增强其可操作性,以使这一“东方经验”更好地发挥其便捷、高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靳刚 《大众商务》2010,(4):228-228
法院调解是指在审判人员主持下,诉讼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它与我国特定的文化传统、历史积淀、心理定势、经济基础和基本国情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调解结案不仅能化解纠纷,消除当事人内心的尖锐对立,而且可以减少申诉上访,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04年9月1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规定》),对于原有法院调解原则作了一定修订和完善,对我国法院调解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靳刚 《大众商务》2010,(2):228-228
法院调解是指在审判人员主持下,诉讼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它与我国特定的文化传统、历史积淀、心理定势、经济基础和基本国情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调解结案不仅能化解纠纷,消除当事人内心的尖锐对立,而且可以减少申诉上访,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04年9月1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规定》),对于原有法院调解原则作了一定修订和完善,对我国法院调解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民诉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对调解决定再审,从而弥补了调解制度缺陷,畅通了对错误调解书的救济途径,同时,也是对"调解优先"制度的制衡,使调判合理回归。现行司法解释只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情形作出明确规定,即如果调解不违反自愿原则和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当裁定驳回再审申请,并恢复原调解书的执行。但对法院依职权对调解决定再审的情形并未规定。新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对可能有错误的调解书决定再审,此类案件进入再审后,如果既不违反自愿原则,也不违反法律规定,是裁定驳回?还是判决维持?显然,现行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相关配套司法解释也未出台,故目前还是法律空白。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案件需要司法解释来统一,以避免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混乱。本文试图通过对调解书申请再审制度全面检析,提出此类案件的破解之路。  相似文献   

11.
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起着积极作用,母语不能仅看作是一种"干扰"和"消极转移"因素,而应看作是一种"借用"和"调解"手段,是一种学习者用来弥补二语知识不足以完成交际任务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民事庭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享有独立的程序地位,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赇民事庭前准备程序规定的较为简单和笼统,使之功能和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庭前准备程序作深入的探讨,从理论上厘清庭前准备程序的价值,进一步完善庭前准备程序,实现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加,涉外案件逐年增多,因此我国对法庭译者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为了确保涉外案件的公正,法庭译者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着手,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内容,指出目的法则是指导整个翻译行为的最高法则,分析了中国法庭译者在法庭翻译过程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以及法庭译者角色对中国法庭译者现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法律语言学角度,基于语料,分析了法庭语言中概念隐喻的特点。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其他语言变体相比,法庭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具有如下特点:多以明喻的形式出现,始源域和目标域往往具有上下义的关系,始源域的选择受到目标域的限制,大多以口语形式出现.出庭人员谨慎地使用隐喻表达,较多出现于法庭演说和法庭辩论阶段,较少出现于提问和交叉询问阶段。  相似文献   

15.
"案多人少"已成为制约基层法院发展的瓶颈,法院受理的案件增长迅猛、法院办案人员增长相对滞后、人均办案数量增长。审判管理方面的弊端,如审判管理观念滞后、审判资源配置不合理、审判管理微观设计不科学是造成"案多人少"现状的重要原因。应更新审判管理观念,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科学设计审判管理细节,有效突破"案多人少"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证人出庭作证率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困扰刑事司法审判公正的一个重大难题。在我国,由于证人保护立法的缺失以及证人相关权利的保护不利,证人出庭作证率更是偏低。只有构建合理、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才能进一步保障司法公正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审计院制度由来已久。宋代与北洋两个时期的审计院是顺应不同时代需要而设置的,它们具有各自的职能。宋代审计院是中国古代审计机构的典型代表,北洋政府审计院则是中国近代国家审计机构正式形成的标志。两个时期的审计机构管理模式及制度建设为今天的审计机构改革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证据开示,指在庭审前控辩双方向对方提供其已获得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和其他信息。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对抗制刑事诉讼基本制度,是审判公正兼顾效率的基本保障,亦是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建立科学规范的证据开示制度,可以避免控辩双方无法在庭审前进行充分准备,审判中出现相互突袭现象,使法庭调查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9.
模拟法庭教学是法学教育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模拟法庭教学中,法律论证的目的明确,以说服为导向;多主体,对抗性强;动态化,可废止,具有似真性。因应以上特点,模拟法庭教学中的逻辑应用的侧重点和规则也具有鲜明特色,除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外,更强调前提和结论的相干性、前提的可接受性和结论的可接受性,即法律论证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法官行使庭外调查权有利于澄清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平衡控辩双方诉讼地位,进而促进司法的公正。但是我国目前刑事诉讼中的庭外调查制度随意性过大,需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