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剑雄 《商周刊》2012,(7):84-85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摆脱历史上这种自以为是天下中心的观念,把自己放在世界一员的位置上?很多人可能觉得天下就是世界,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因为古汉语里没有世界这个词,是中国人后来翻译佛经时才用的。佛教说人住的地方就叫世界。今天,我们把它作为整个地球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杨育谋 《经贸实践》2006,(12):46-47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完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中国制造”看作靠密集型劳动力赢得世界市场,那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新一轮服务产业转移的机遇,向世界提供知识密集型的“中国服务”正成为趋势。在此间召开的200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服务外包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面对国际现代服务产业的转移趋势,未来几年,中国将大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一定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世界工厂”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 ,为获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掌握核心技术 ,加强技术装备 ,推广先进制造技术 ,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是中国“世界工厂”化的基本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刘石 《商周刊》2011,(1):18-18
经常有人们抱怨,出国购物买回来东西一不小心就是“中国制造”,从国外大包小包背回来的还是“出口转内销”。“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不但让老外们看到了充斥在商场里货架上、家庭衣帽间和储物柜里的中国货,也让西方世界的主流意识在惊叹中国的崛起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之余,又不断演绎出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6.
服务贸易是“乌拉圭回合”的一项重要议题,世界贸易组织(WTO)规范领域延伸到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演变的结果,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鑫陶 《商周刊》2011,(2):49-50
从落后到一流、从追赶到领跑、从量变到质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南车四方11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制造业应该借鉴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石川 《新经济》2010,(6):26-27
同一件商品,卖给中国人的价格比卖给外国人高,如果考虑到长期以来颇有争议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则出口给国外商品之廉价程度还要为甚。这在心理上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有评论者称之是“中国补贴西方”。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寻找一个新世界:中国近现代对“世界”的理解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飚 《开放时代》2009,(9):103-114
尽管当代中国往往被当作世界社会中的一个“例外”,在实践中中国人民通常认为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乃是人类普遍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基于对中国近现代“世界观”的变化的梳理,本文提出三个假设:第一,在19世纪末期,对自我的对象化和对世界的外化(即把“世界”想象成一个外在实体)是一个关键的转变,这可能比“国族”观念取代“文明”或者“王朝”概念更为重要。第二,冷战时期的“三个世界”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把世界想象成为要主动争取的对象,认为国族建设是为了实现更大革命目标的一个手段;但是这也导致了不切实际的“革命天下”的想象。第三,在改革时期,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反而趋于单一化,同时对自己的理解也趋向于内化和简单化。文章最后呼吁发展一个“去中心”的对世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异军突起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时下一个世界性现象,中国制造的各类商品以其物美价廉,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产品份额和市场份额:玩具占世界总产量的70%,鞋类约占50%,彩电占45%,空调占30%,纺织品服装占24%……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对中国产品的“关注”也随之不断升温,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质量技术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也在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5.
过去,国人以“世界工厂”自居,源于中国经济的崛起,透着民族自豪感;现在,时过境迁,“中国制造”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等等因素,我国制造企业原本就低微的利润日益稀薄,几近为零。  相似文献   

16.
求生存与求发展是人类的本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的无限欲望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自然承受力之间的矛盾。通过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透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哲学层面上寻找人与自然未来关系发展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唐婷  黎少芬 《新经济》2013,(27):65-65
在中国,篷房是一个鲜少有人知道的新兴产业。珠海丽日帐篷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篷房行业的”隐形冠军”,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制造”推向世界,并试图赶超久负盛名的”德国制造”。  相似文献   

18.
《经济视角》2011,(8):16-19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溯“九五”到“十二五”的沧桑巨变,中国经济冲破重重阻碍,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之履,无论是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还是更为概括性的内涵式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无不折射出转型的逐步深入和升级。在2011年进入战略性调整的转型元年,经历了跨世纪的飞跃,探路深度转型,无疑是一个更富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王洪伟 《新经济》2010,(1):60-61
频发的反倾销战让中国企业叫苦不迭;以“标准”为由的贸易壁垒是对中国企业的深层嘲讽。“中国制造”在“国际标准”面前频频受阻。  相似文献   

20.
李玉磊 《经济师》2003,(8):139-139
文章从“世界工厂”的定义特点入手分析中国的现实基础 ,在既看到现有的优势条件的同时又看到我们与“世界工厂”的差距 ,通过分析针对现状提出向“世界工厂”迈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