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宣布将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银行各获得225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商业银行,海内外至今还没有先例,它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资本金和不良资产两大瓶颈,决策层、媒体和学界对此普遍持肯定的态度。但笔者发现,在这些积极的论点中,个别论点的论证并不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2.
近期国内外比较集中的关注焦点是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中的注资举措,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外汇储备数量、效应和使用的讨论.而这两个问题实际是金融一个层面的两个角度,都直接涉及金融改革开放的效率,联系紧密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4.
450亿美元力促银行股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的银行改革趋势看,到2006年全面开放银行业之前是迅速改革国内银行体系的最后时机。较之1998年的资产剥离,这一次的注资是实质性的资金注入,而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剥离,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显示了政府在2006年之前全面改革银行体系的决心,这代表着中国银行业的主导力量国有银行的改革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启动阶段,即从增量改革开始转入存量改革。  相似文献   

5.
2003年1月6日,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试点;并针对两家试点银行目前财务状况,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其补充资本金、原有3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所有者权益用于冲销不良资产损失等。这一政策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4,(8):43-4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记者招待会上,就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进入实质阶段,政府已经连续三次注资国有商业银行,会不会发生潜在的银行道德风险。以及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3年内转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上市时间表会有所改变的问题回答说:“这些年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7.
经过十几年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然而,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以前的改革只能说是一种框架性的或外延性的改革,而不是机制性的或内涵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施罗德、基辛格、鲁宾等重量级后援团的相继出手,建行的IPO“选美大赛”愈发激烈,而两大行上市的温度亦是节节攀升。2004年,将势不可挡地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治理问题已使它们无法满足稳健经营的要求,这不但使它们自身无法良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作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治理改革的意义,并指出治理改革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雷娜 《北方经济》2007,(1):76-77
2006年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成为了热点话题.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率良好的改革目标,就必须加快股份制改造的步伐.文章对国有商业银行体制,不良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解决体制问题、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改善内部管理以及进行金融创新等方面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西部论丛》2005,(12):48-51
10月27日,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这是中国政府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两年来,首家实现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此举受到海内外的积极评价,称其是中国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改革的分水岭。建行的上市拉开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序幕,给海外投资者带来了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果的机会。而对于建设银行来说,上市仅仅是银行改革“破茧之旅”的第一步。正如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所说,挂牌上市.不是股份制改造的完成。而是宣告了一个新的开始。建设银行将勇敢地接受来自市场的压力,对全体股东切实负起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外汇储备过多,中国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SWFs)"中投公司",由此引起"中国投资威胁论"重新抬头,西方金融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但是,如果建立主权养老基金(SPFs),既可"分流"过多的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又可缓解中国"威胁论";既可用以应对老龄化,又可分散风险.这是因为,主权财富基金几乎全部为新兴经济体和海湾国家所独有,而主权养老基金在西方国家则比比皆是,具有很高的认知度和容忍度;所以,建立主权财富基金容易被看做是外汇"饲养"的怪兽,但建立主权养老基金则自然被看做是立地成佛和还"汇"于民的"天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