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已经过去,回首2007年的中国楼市,一些城市房价可用"疯涨"两个字来形容:在这一年,全国70个城市房价涨幅纷纷创下新高,地产企业纷纷进入资本市场大量融资、抢购土地,天价土地不断造就一个个"地王".面对飞快上涨的房价,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第二套房首付和利率的提高、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新政以及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推出,让民众看到了"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骆永民 《财经研究》2011,(4):135-144
文章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房价的影响。通过对各省历年房价和城市化的核密度估计空间分布分析,发现城市化和房价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各省份的城市化和房价水平存在"双峰"分布特征和空间相关性。这说明在分析城市化对房价的影响时应考虑可能的门限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这两种非线性关系。据此,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普通面板回归、空间面板回归、门限面板回归和平滑门限面板回归这四种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房价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人力资本集聚的地区,城市化对房价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夷 《经济》2013,(6):26-29
前几年,"房价增长"、"房价回落"等话题随时随处都能引起一场争论,"专家预言是否准确"、"房价将于何时下跌"等问题一直是热门。但随着专家们关于房价下跌预测的惨败,人们不再讨论相关问题,也不再关心专家们对房价的分析。经济学家们会用各种曲线、散点、数字向大众分析这一  相似文献   

4.
殷邦权 《经济师》2010,(9):222-223,226
房价是涨是跌,成本是商品房价格的基础,商品房价格随成本的涨跌,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调控房价,应从商品房成本构成要素去研究,有效运用土地、税收、金融调节杠杆,实行市场机制为主体,政府机制为保障,规范和完善商品房市场,建立和培育保障性住房市场,配置适度份额的廉租房,实现"两个市场机制"运行互补,是当前有效解决住房社会供需矛盾,解决"居者有其所"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市场城市房价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鉴区域房价相关研究的"波纹效应"理论,应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多变量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别分析了我国5个主要区域市场城市房价之间的互动关系。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表明,虽然各城市房价的短期波动存在较大差异,但长期来看房价运行却具有相互制约的稳定关系。多变量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每个区域市场内部,都存在多个统计显著的因果关系,且北京、大连、上海、宁波、深圳、厦门、郑州、武汉、西安和重庆10个城市对区域市场内其它城市房价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被定义为"核心城市"。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进一步证明,宁波、深圳、厦门和重庆4个"核心城市"房价的正向新生信息能引发区域内所有其它城市房价的上涨,而上海和西安2个"核心城市"房价的正向新生信息则能引发区域内所有其它城市房价的下降。本文结论对政府差异化和优化住房市场干预策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相关数据,估算各样本城市房价泡沫指数,并将其作为房价替代指标以研究高房价与区域创新能力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显示:一是虽然房价一直在涨,但房价总体泡沫水平却呈现倒"U"型特征;二是样本期内,城市房价与地区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性,即房价每上涨1%,区域技术创新将上升0.154%;三是城市房价上涨通过加快生产资本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提高外商投资水平三条路径促使区域创新能力上升;四是房价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因地区及规模各异而不尽相同,东部地区影响为正,而中西部地区呈负向作用,此外,大城市房价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小城市.  相似文献   

7.
结合行为金融学理论,引入房价上涨预期因素,利用2001-2014年我国31个省市年度面板数据,从"兑现"和"未兑现"视角分析我国房地产财富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兑现的财富效应与未兑现的财富效应截然不同,房价上涨能促进居民消费,而房价上涨预期通过加剧人们的预防动机,抑制当前消费,且各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房价上涨预期增加了居民未来生存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促进消费提振内需这一背景下,政府在关注房价对消费影响的同时,还需兼顾房价上涨预期对消费的影响,因地制宜,促使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8.
《经济》2014,(4)
正近来的几个动向,让房地产市场备受瞩目,议论纷纷。一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提"房价",而是首次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这是自2005年以来,除去2009年,第一次未提"房价"。而这个时间节点正是市场对新一届中央政府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最为期盼的时候。二是,有媒体报道,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今年已不再要求各地政府上报并向社会公布房价调控目标,这是2009年以来政策上比较明显的变化。事实上,今年  相似文献   

9.
从房产的消费品与投资品两重属性入手,将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分为需求方因素、供给方因素、利率和宏观经济与政策四个方面。为考察市场本身有哪些因素影响房价,采用30个省会城市的截面数据对影响房价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供给和需求是影响房价最主要的因素。随后引入虚拟变量,考察东、中西部房价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中西部房价无明显差异,而东部与中西部间房价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广东经济》2014,(6):39-42
正近日,"楼市春天派"的领军人物任志强说:"中国楼市无泡沫,房价下降绝对不会持续下去。"一般认为,楼市春天派以任志强、陈宝存、董藩、朱大鸣4个楼市唱多者为代表,被称为"楼市春天派"。其核心人物、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曾发表一篇名为《"刻舟"岂能"求剑"》的博文,核心观点是,中国政府出台的所有房价调控政策,目标从来都是打击投资、抑制消费、增加税费,却没有任何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 引言 房价的持续增长让我们 "慌乱". 2016 年, 国际置业顾问Knight Frank发布了 "全球150大城市一季度房价涨幅榜", 排行榜的前五位中, 中国占据了4席, 包括深圳、 上海、 南京和北京, 其中深圳房价的涨幅最大为62 .5%. 国家统计局新出炉的数据也显示, 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住宅房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本文尝试运用数据挖掘中的k-means算法, 根据我国大中城市住宅房价的涨幅程度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不同层次的住宅房价涨幅,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然后综合学者们对住宅房价影响因素的研究, 提出本文对不同层次住宅房价影响的3个因素, 最后结合统计数据对这些因素与不同层次住宅房价的关联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商周刊》2010,(21)
日前在杭州揭晓的<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杭州房价超越北京,跃居榜首.这是"宜居城市研究室"第五次发布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情况,本次房价排行榜主体城市包括各省省会城市、沿海重点开放城市、经济总量规模大于1000亿、人均GDP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知名旅游和文化名城,统计样本城市总量为110个.统计样本城市总量为110个.  相似文献   

13.
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7,(8):155-170
中国房价持续增长,远远超过工资的增长。那么房价有没有抑制外来劳动力的流入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在理论上,本文论证了房价的拉力作用和阻力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房价作为备择城市的城市特征信号降低了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拉力,另一方面是房价作为居住成本压缩可支配收入所产生的阻力,两种作用最终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吸引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在实证上,本文使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2000—2012年250个地级市的房价数据匹配出一个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数据库,发现房价对劳动力流动确实存在"倒U型"影响。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控制了房价测量误差、流出地特征、流动动机等因素后结果依然稳健。并且,本文重点考察了劳动力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家庭阶层、户籍等各种异质性的影响,发现高技能劳动力的倒U型拐点更小,对房价更敏感,原因在于其购房需求更强;倒U型影响主要作用在大城市,且沿海城市劳动力流动的倒U型拐点更大。当前除部分一线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房价表现出对劳动力的拉力。  相似文献   

14.
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地方债务收入是宽口径"土地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2009-201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两个因素对于当地房价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后者的影响机制主要是债务支出的资本化。这一结论对于我国的房价调控以及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修正以GDP为核心指标的晋升考核制度,将地方债务规模和还债能力也纳入考核,在地方债"新规"下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并规范其支出投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2021,41(4):57-65
利用2005—2019年我国31省面板数据,基于三种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房价、房价收入比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房价、房价收入比与三种城镇化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依赖性显著,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马太效应"。(2)房价对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房价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倒"U"型,但房价对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影响是线性的。(3)房价收入比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为正,房价收入比对经济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呈倒"U"型。(4)从区域看,东部和中部房价上涨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为正,西部为负;中部房价收入比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西部为正,东部为负;中西部人口城镇化溢出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6.
政经悖论     
真心期待房价早日不再是个问题。痛下决心吧,真正进行一番刮骨疗毒般"治标更治本"的深层体制改革,力促中国经济社会走上良性转型的轨道岁末年初,有关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讨论众多。在影响新一年走向的经济变量中,房价涨跌仍是国人的忧中之忧。在此背后,其实隐藏了一个更为让人不敢言说的事实:中国房价问题,已然成为一个矛盾显著的"悖论"。一方面,"搞活"房地产,固然对短期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积累有利,却难保不会为长远的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摆脱对房地产的依  相似文献   

17.
本文致力于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房价上涨如何影响制造业就业,二是该影响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和全国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相匹配的数据表明,房价上涨的“需求效应”和“抵押担保效应”压过“挤出效应”,使得制造业企业就业增加,表明房价上涨并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难”的幕后推手.同时,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在区域、时间、行业等方面存在广泛差异.进一步地,通过考察房价上涨对不同融资约束类型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发现房价上涨对影响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需求效应”而非“抵押担保效应”实现.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从劳动力就业的视角深化关于房价上涨如何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认识,对我国房价调控及促进就业相关政策讨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吕正英  顾锋 《经济经纬》2015,(2):127-132
笔者以美国房价为样本,选取了可能影响房价的13个因素,以特征价格法的思想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模型、回归树模型等统计工具,构造房价关于特征因素的测度模型,探究房价的关键作用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得出,room(房间数)和lsat(低层阶级人口比例的对数)是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它的政策含义是,国家应该大力增加房产信息透明性,并在房地产政策调整过程中注意阶层差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各大、中城市房价出现又一轮高涨时,又屡见媒体报道中称"中国的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全国房价涨声一片,与年初各地制定的房价控制目标相去甚远。2013年年初出台的"国五条"第一条就明确要求: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这意味着,如果地方政府完不成年初确定的房价控制目标,将面临问责。然而种种迹象显示,"房价问责"似乎难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